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达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 CX3CR1)的T淋巴细胞(即CX3CR1+T淋巴细胞)在不同儿童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胆道闭锁肝组织浸润的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胆道闭锁患儿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手术的24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 同时选取同期进行手术的胆总管囊肿20例(接受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胆汁淤积症4例(术中胆道造影排除BA)、门静脉高压9例(行门静脉高压治疗手术)作为对照组。对24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标本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儿肝脏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对BA患儿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肝功能指标、BA肝纤维化评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对BA患儿随访2年, 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儿肝脏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7.91±8.8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诊断价值及其与BA肝纤维化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黄疸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4例, 包括BA患儿34例(BA组)和其他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10例(DC组)。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DAC中HDAC1~HDAC11在BA中的表达情况。取BA组和DC组患儿肝组织样本,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2在两组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 对HDAC2的表达进行评分。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HDAC2评分对BA的诊断价值。分析BA患儿HDAC2表达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所有BA患儿在Kasai术后均进行了随访, 记录术后6个月时的黄疸清除率(jaundice clearance rate, JCR)和自体肝生存率(survival with native liver rate, SNL)。采用C...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者肝组织中γδ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的比例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胆道闭锁患儿组(BA组)23例和对照组(CG组)12例肝组织中γδT细胞分布情况以及γδT细胞和Foxp3~+Treg细胞比例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A组肝脏汇管区胆管周围有大量γδT细胞和一定程度的Foxp3~+Treg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显示胆道闭锁肝组织中γδT细胞与Foxp3~+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γδTT细胞与Foxp3~+Treg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γδT细胞增多,或抑制Foxp3~+Treg细胞增值,促进了胆管的进行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4.
胆道闭锁肝内外胆系免疫炎性反应与临床预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测定胆道闭锁(BA)肝组织和肝门纤维块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含量,分析肝内外组织免疫炎性改变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旨在了解其在发病过程的重要性.方法 取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行BA Kasai根治术的21例患儿的肝门纤维块及肝脏组织标本;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和10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肝脏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CD68、MCP-1和ICAM-1染色.选用LEICA DM研究级生物显微镜,QWIN软件环境下测量抗体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随访19例BA患儿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比率,与肝组织CD68、MCP-1和ICAM-1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A组肝组织CD68、MCP-1、ICAM-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肝门纤维块几乎没有表达;CD68、MCP-1、ICAM-1阳性表达量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CAM-1最为显著;除了MCP-1外,CD68、ICAM-1在肝脏表达的表达量与表达强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838,P=0.0002;r=0.565,P=0.035;BA组肝组织CD68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率呈负相关(r=-0.645,P=0.023).结论 CD68阳性表达是BA免疫炎性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MCP-1和ICAM-1在这一环节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肝组织CD68阳性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表达及其与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标本,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临床肝功能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取非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新生儿尸检肝脏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肥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肥大细胞参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损害、纤维化等病理过程,肥大细胞过度表达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特异性超声征象与肝纤维化评分的相关性, 为Kasai手术前多模态超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确诊为BA并行Kasai手术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例, 女41例。术前1周内均行BA相关的超声检查, 检查年龄为(50.57±18.53)d, 范围在17~95 d。术后对肝脏病理标本进行Metavir纤维化评分。Pearson分析和Spearman分析法分析超声检查年龄、肝门部三角索带征(triangular cord sign, TC)厚度、胆囊最大截面积(maximum area of the gallbladder, MAG)、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肝纤维化评分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TC厚度、MAG、LSM诊断BA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所有患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 4例(6.0%,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钙黏蛋白-11(cadherin-11,CDH11)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BA和胆总管囊肿(C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肝脏CDH11与肝纤维化标志基因和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A组50例,女25例、男25例,中位年龄59.5(46.8~71.8)天;CC组8例,女5例、男3例,中位年龄70.0(49.0~125.3)天。BA组患儿肝脏中CDH1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肝内CDH11 mRNA表达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B2)、角蛋白19(KRT19)、肌动蛋白α2(ACTA2)、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Ⅳ型胶原α1链(COL4A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0.73,P均<0.01)。与轻度肝纤维化BA患儿相比,CDH11表达水平在重度肝纤维化BA患儿肝内显著升高(P<0.01)。BA肝内CDH11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γ-谷氨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诊断价值及其与BA肝纤维化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黄疸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4例,包括BA患儿34例(BA组)和其他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10例(DC组)。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DAC中HDAC1~HDAC11在BA中的表达情况。取BA组和DC组患儿肝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2在两组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对HDAC2的表达进行评分。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HDAC2评分对BA的诊断价值。分析BA患儿HDAC2表达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所有BA患儿在Kasai术后均进行了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时的黄疸清除率(jaundice clearance rate,JCR)和自体肝生存率(survival with native liver rate,SN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Kaplan-Meier法分析HDAC2表达与JCR和SNL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与DC组相比,BA组中HDAC的mRNA表达含量丰富,其中HDAC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2FC=0.61,P=0.00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A组肝组织中HDAC2表达定位于多数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而DC组肝组织内仅少量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核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A组肝组织中HDAC2[(15.58±2.32)比(1.42±0.42),P<0.001]、ACTA2[(2.561±0.328)比(1.150±0.196),P<0.001]和KRT19[(2.324±0.367)比(1.116±0.164),P=0.005]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C组。DC组与BA组的HDAC2评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3.0(3.0~5.0)分比8.5(6.0~10.0)分,P<0.001];BA组纤维化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的HDAC2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5.0~8.0)分比9.0(7.0~10.0)分,P=0.005]。HDAC2评分诊断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46~1.000,P<0.001)。HDAC2高表达患儿和低表达患儿的S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Kasai手术日龄较大(HR:3.764,95%CI:1.239~11.428,P=0.019)和HDAC2高表达(HR:4.883,95%CI:1.296~18.392,P=0.019)是BA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AC2的表达水平评分具有潜在诊断价值,与BA肝纤维化程度有关;同时其高表达可以提示不良预后,为BA的诊断、预后评估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肝外胆管囊性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新生儿不同类型肝外胆道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 2 2例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 [Ⅰ型胆道闭锁 (BA) 4例 ,Ⅲ型BA 1例 ,胆总管囊肿 (CC) 17例 ]患儿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CT、光镜及电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BA与新生儿CC均好发于女童 ,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 ,肝功能检查结果符合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改变。二者肝脏组织学改变 (光镜与电镜 )也可能相似。但B超与CT检查发现 ,BA组囊肿与胆囊大小均小于CC组 (P均 <0 .0 5 )。术中胆道造影显示ⅢBA型组肝外胆管囊肿终止于肝门处 ,肝内胆管树无法显示 ;Ⅰ型BA组肝内胆管树变形、连续性中断且有左右肝管狭窄 ;而CC组肝内胆管树形态正常。结论 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可能是多种胆道疾病的局部表现 ,术中造影可有效鉴别这些疾病 ,并能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达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的T淋巴细胞(即CX3CR1^(+)T淋巴细胞)在不同儿童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胆道闭锁肝组织浸润的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胆道闭锁患儿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手术的24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进行手术的胆总管囊肿20例(接受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胆汁淤积症4例(术中胆道造影排除BA)、门静脉高压9例(行门静脉高压治疗手术)作为对照组。对24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标本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儿肝脏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对BA患儿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肝功能指标、BA肝纤维化评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对BA患儿随访2年,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儿肝脏表达CX3CR1的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7.91±8.81)%,低于胆总管囊肿患儿(21.53±13.85)%以及门静脉高压患儿(13.82±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胆道闭锁组肝脏CD69-CX3CR1^(+)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3.96±5.39)%,低于胆总管囊肿患儿(8.76±9.16)%以及门静脉高压患儿(7.68±5.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3)。胆道闭锁肝脏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48)。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评分与肝脏中CX3CR1^(+)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X3CR1^(+)Ki67^(+)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25,P=0.030)。预后良好患儿肝脏中CX3CR1^(+)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预后不良患儿高(P<0.05)。结论CX3CR1^(+)CD4^(+)T淋巴细胞和CX3CR1^(+)CD8^(+)T淋巴细胞可以反映肝脏的免疫状态,参与肝纤维化,可能是预测胆道闭锁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 FN1)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阐述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凋亡肌醇磷脂-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库数据对FN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时留取的患儿肝组织标本31例, 其中因非肝胆疾病导致死亡的婴儿肝脏组织样本3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5例和BA 23例;根据日本Ohkuma’’s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对所有肝组织样本进行分级处理, 按照纤维化程度又将BA分两组:轻度(Ⅰ~Ⅱ级)、重度(Ⅲ~Ⅳ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1、PI3K、p-Akt和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以上蛋白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 利用qRT-PCR检测肝组织FN1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FN1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 是调控小鼠肝纤维化的核心基因之一。FN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9(CC chemokine receptor 9,CCR9)及其趋化因子配体25(CC chemokine ligand 25,CCL25)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进行肝脏手术治疗的35例患儿临床资料,将诊断为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的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余27例BA患儿为BA组。所有患儿手术均留取肝组织样本,同时收集患儿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CL25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合临床生化指标进一步分析血清CCL25对BA患儿的辅助诊断价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肝组织中CCR9的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BA患儿肝组织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分析CCR9对BA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检验。结果ELISA结果显示,BA组血清CCL25水平310.03(262.03,338.87)pg/ml明显高于CC组244.46(222.70,260.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ROC曲线显示,血清CCL25水平诊断BA患儿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683~0.975),临界值为267.12 pg/ml。血清CCL25水平、GGT、TBA联合诊断BA的曲线下面积为0.958。免疫组织化学和qRT-PCR结果显示,BA患儿肝组织中CCR9蛋白表达量[40.29(29.40,65.12)比15.26(8.04,20.15),P<0.001]、CCR9 mRNA表达量[3.88(1.38,7.95)比0.83(0.07,0.95),P=0.0005]均明显高于CC组。与Ⅰ~Ⅱ级肝纤维化比较,Ⅲ~Ⅳ级肝纤维化的CCR9蛋白表达量[51.08(39.36,73.27)比25.93(19.23,38.00),P=0.0022]、CCR9 mRNA表达量[6.63(2.75,9.45)比1.21(1.04,3.57),P=0.0075]明显提高。BA组患儿的CCR9蛋白表达量、mRNA表达量与肝纤维化分级均呈正相关(rs=0.820、rs=0.804,P<0.001)。结论血清CCL25在辅助诊断BA患儿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CCR9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BA患儿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胆道闭锁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n blot方法检测13例BA患儿、7例胆总管扩张(CC)患儿和8例正常对照儿童(CO)肝脏组织中TLR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BA患儿肝脏组织TLR7表达明显高于CC组患儿和CO组患儿(P<0.05);而TLR3的表达在BA组患儿和CC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略高于CO组患儿(P>0.05).TLR4的表达在BA组患儿和CC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CO组患儿(P<0.05).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TLR3、TLR7、TLR4表达异常,可能在胆道闭锁胆管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道闭锁(BA)肝组织和肝外胆系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本院21例BA肝组织、肝门纤维块进行CD68和α-SMA染色;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和10例胆总管囊肿.选用LEICA-DM研究级生物显微镜,QWIN软件环境下测量抗体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随访19例BA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比率.同时对21例BA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并与α-SMA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α-SMA在BA肝纤维块高度表达于胆管上皮、胆管周围的胶原纤维;α-SMA阳性表达量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表达量与表达强度呈线性正相关(r=0.549,P=0.022);CD68在BA肝组织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肝门纤维块鲜有表达.α-SMA表达量与肝脏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P=0.02);α-SM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率呈负相关(r=-0.653,P=0.029),但肝组织CD68表达与α-SMA阳性表达相关性不明显(r=0.444,P=0.057).结论 α-SMA的表达可能是肝脏纤维化的早期标志,SMA的阳性表达量与术后3个月胆红素消退呈显著负相关,预示BA肝内外胆管系统纤维化,乃至肝硬化,提示可能临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胆道闭锁(BA)肝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Kasai术治疗的BA患儿46例、胆总管囊肿患儿30例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17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中HSP 70蛋白表达,利用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染色液检测BA患儿肝组织纤维化,双重染色法检测BA患儿不同纤维化肝组织中HSP 70蛋白表达,所有BA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结果 BA、胆总管囊肿以及静脉海绵样变患儿三组,HSP 70蛋白高表达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P=0.018),以BA组的HSP 70蛋白高表达比例为最高。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1,P0.001);46例BA患儿中,死亡15例,生存分析显示,轻度BA患儿术后生存率82.4%,中位生存时间(34.6±2.3)月;中重度患儿术后生存率58.6%,中位生存时间(25.5±2.8)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函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12)。BA患儿中,HSP 70蛋白低表达者的生存率85.0%,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4.0±2.6)月,HSP70蛋白高表达者生存率53.8%,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8.3±2.2)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29)。结论 BA患儿肝组织中HSP70蛋白呈高表达,且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HSP70表达上调往往预示患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内汇管区炎症反应类型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对18例胆道闭锁患儿与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患儿肝脏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BA患儿肝内汇管区大量CD4+、CD8+、CD68+细胞浸润(与CBD组相比均P<0.01).肝内Th1通路相关细胞因子IFN-γ(干扰素-γ)、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而CBD组为阴性.Th2相关细胞因子IL-4(白介素-4)、IL-5(白介素-5)及CD8+相关细胞因子粒酶、穿孔素表达在BA组与CBD组均为阴性.BA组肝内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检测阳性,胆管上皮Fas(自杀相关因子)表达(0.60±0.13)与CBD组(0.29±0.16)相比明显上调(P<0.01),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9±13)%远大于CBD组(22±16)%(P<0.01).结论 BA肝内汇管区炎症反应强烈,是由CD4+细胞Th1亚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原发特异性炎症.巨噬细胞参与的Th1炎症通路可能在BA胆管上皮进行性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婴儿特有的肝胆系统疾病, 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 Kasai术后持续进展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导致绝大多数患儿需要肝移植才能长期生存。因此, 如何改善Kasai手术的预后、推迟甚至避免肝移植的发生, 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回顾并总结Kasai术后辅助性治疗相关文献及最新研究进展, 期望为改善BA患儿预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肝脏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BB)、锌指转录因子(Snail 1)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BA患儿25例(BA组)、胆总管囊肿患儿15例(CCC组)以及肝脏肿瘤患儿10例(NL组)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活检组织,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GF-BB、Snail 1、E钙黏素(E-cadherin)和N钙黏素(N-cadherin)的表达情况, 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A组患儿肝脏中PDGF-BB、Snail 1和N-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CCC组和N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CC组和N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其在B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胆道闭锁患儿(BA组)肝组织15例、胆管扩张症患儿(CBD组)肝组织10例、BA发展为肝硬化接受肝移植患儿(LT组)肝组织10例。HE、Vimentin染色观察各标本的组织学改变并判定纤维化程度,CD34染色标记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BD组、BA组、LT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6.8±1.9、23.2±3.8、25.9±2.1。HIF-1α在肝细胞胞浆和部分胞核中表达,BA组HIF1-α的光密度(0.160 7±0.029 7)高于CBD组(0.150 4±0.146 3)和LT组(0.151 3±0.005 9),P0.05。VEGF在肝细胞、胆管、动脉壁的表达,BA组VEGF的光密度(0.162 9±0.012 9)高于CBD组(0.132 2±0.025 7)和LT组(0.146 2±0.015 2),P0.05。结论 HIF-1α、VEGF可能通过参与BA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白介素-33(IL-3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18例BA与12例无黄疸症状且肝功能正常的胆总管囊肿(CC)患儿血清和肝脏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3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IL-3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A组血清中IL-33的表达(791.0±22.22)pg/ml明显高于CC组的(607.1±20.68) pg/ml(P<0.0001);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呈正相关(r=0.629,P=0.005).BA组肝组织中IL-33 mRNA表达0.0420±0.0061明显高于CC组的0.0220±0.0027(P=0.0181).BA组肝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0.4683±0.0188亦明显高于CC组的0.3433±0.0293(P=0.0137).结论 IL-33在BA组血清及肝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升高,可能在BA炎症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