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小动杆菌(CRAB)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噬菌体治疗CRAB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噬菌斑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CRAB噬菌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提取其基因组行酶切电泳,SDSPAGE分析噬菌体表面衣壳蛋白,测定噬菌体感染复数和耐受突变率,并观察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 筛选出1株具有较宽裂解谱的无尾双链DNA的CRAB噬菌体,命名为噬菌体AB3.其基因组大小约35 kb,表面主要衣壳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103.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为20 min,爆发期为60 min,裂解量为350,耐受突变率为2.5×10-10,对pH值耐受范围广,热稳定性好.结论 噬菌体AB3具有较宽的噬菌谱,潜伏期短、裂解量大、耐受突变率低,对理化因素稳定性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新型毒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用于治疗临床多耐药菌感染提供备选方案。方法:从南京城区污水中收集废水样本,以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药耐药菌株为宿主,采用双层琼脂法分离纯化新噬菌体,然后采用电镜观察其形态,一步生长曲线确定其潜伏期及爆发量,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质谱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结果:成功分离出一种新型大肠杆菌毒性噬菌体命名为vB_EcoM_RZ,其能感染并裂解多株大肠杆菌临床耐药菌株;生物学性质分析表明该噬菌体裂解速度快、宿主范围广、温度稳定性良好;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vB_EcoM_RZ不编码毒素或其他毒力因子基因,溶源周期相关基因及抗性基因;质谱分析发现vB_EcoM_RZ噬菌体颗粒含有43种已知蛋白和一些未知功能的假定蛋白;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vB_EcoM_RZ是一株新型噬菌体。结论:分离并鉴定出一株新型大肠杆菌毒性噬菌体vB_EcoM_RZ,性质优良,有进一步应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感染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并鉴定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开发抗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的生物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为宿主菌,采用噬斑法从环境污水中分离出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的噬菌体。噬菌体经超滤浓缩后,电镜观察其大小和形态;将宿主菌和噬菌体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测定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并观察其一步生长曲线;利用SDS-PAGE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提取噬菌体基因组,进行酶切电泳分析。结果:电镜显示噬菌体的头部呈球形、直径40 nm,噬菌体的尾部长约80 nm。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0-2,即当宿主菌和噬菌体之间的比例为1∶100时裂解效率最高。一步生长曲线示噬菌体在裂解宿主菌时,潜伏期约为10 min,爆发期约为30 min,裂解量为130。SDS-PAGE凝胶电泳呈现13种蛋白,相
对分子质量为16 000~22 000。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噬菌体基因组大小约23 000 bp。结论:成功分离并鉴定一株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的噬菌体,是一种裂解性强、特异性高的毒性噬菌体,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噬菌体属于有尾病毒目,管尾噬菌体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14株阴沟肠杆菌为宿主菌,从环境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鉴定其分型。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噬斑法分离并鉴定噬菌体。纯化后的噬菌体经负染法染色,通过电镜观察其大小和形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进行酶切电泳分析;通过裂解谱的分析,确认噬菌体的特异性和裂解宿主菌范围。结果: 成功分离1株裂解性噬菌体,电镜显示噬菌体的头部呈球形,直径约60 nm,尾部长约13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其基因组约40 000 bp,且含多种酶切位点。特异性实验显示其呈现较窄的宿主范围。结论: 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ФEc53)属于有尾病毒目,管尾病毒科,是一种特异性高、裂解性强的毒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离鉴定新分枝杆菌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平板法从泥土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紫外线诱导法鉴定溶原性,从噬菌斑大小、颗粒形态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三方面比较Chy2、D29、TM4异同;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扩增Chy2,测定最佳MOI;通过一步生长实验测出Chy2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采用单斑法测定MOI的裂解谱;检测MOI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的能力.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1株分枝杆菌噬菌体,命名为Chy2,其噬菌斑圆形透明,紫外线诱导法处理宿主菌后不能形成噬菌斑,头部呈椭圆形,长尾,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 内切酶EcoR Ⅰ、HindⅢ、BamH J及Xba Ⅰ切开,大小约49 kb,与D29、TM4差异大;Chy2最佳MOI为9.58×10-5;Chy2—步生长周期为270 min,潜伏期210 min,裂解期60 min,裂解量为23;Chy2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结核菌标准株H37Rv、多数临床耐药株;在7H9固体培养基pH值为5.0和7.4时,Chy2均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论 Chy2属长尾噬菌体科,基因组为双链DNA,宽噬谱广,是一种潜在的抗结核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新分枝杆菌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平板法从泥土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紫外线诱导法鉴定溶原性,从噬菌斑大小、颗粒形态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三方面比较Chy2、D29、TM4异同;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扩增Chy2,测定最佳MOI;通过一步生长实验测出Chy2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采用单斑法测定MOI的裂解谱;检测MOI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的能力。结果成功分离纯化1株分枝杆菌噬菌体,命名为Chy2,其噬菌斑圆形透明,紫外线诱导法处理宿主菌后不能形成噬菌斑,头部呈椭圆形,长尾,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内切酶EcoRⅠ、HindⅢ、BamHⅠ及XbaⅠ切开,大小约49 kb,与D29、TM4差异大;Chy2最佳MOI为9.58×10-5;Chy2一步生长周期为270 min,潜伏期210 min,裂解期60 min,裂解量为23;Chy2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核菌标准株H37Rv、多数临床耐药株;在7H9固体培养基pH值为5.0和7.4时,Chy2均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论 Chy2属长尾噬菌体科,基因组为双链DNA,宽噬谱广,是一种潜在的抗结核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 ;制备PaP2噬斑 ,观察其特点 ;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 ,用SmaⅠ酶切 ,通过脉冲场电泳观察酶切产物的带型特点 ;测定不同感染复数 ,培养 3 5h后细菌 噬菌体液中的噬菌体滴度 ;加入宿主菌及噬菌体使MOI =10 ,进行一步生长实验 ,在 0时刻和每隔 15min测定噬菌体滴度。结果 噬菌体PaP2头部直径约为 5 2nm ,无囊膜 ,有一短尾 ;噬斑雾状半透明 ,直径约 1~ 2mm ;被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基因组的SmaⅠ酶切产物带型 ,比未感染宿主菌的多出了 1条大于噬菌体基因组的片段 ;当MOI =10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 PaP2属短尾噬菌体科 ,是溶原性噬菌体 ;最佳感染复数是 10 ;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 75min ,裂解期是 90min ,平均裂解量是 3 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测定其基因组DNA序列,分析预测穿孔素和裂解酶等重要功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和功能.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噬菌体基因组DNA序列进行功能编码基因定位、同源性分析以及对噬菌体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功能等进行预测.结果 成功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获得1株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命名为噬菌体SWH-Ab-1.噬菌体SWH-Ab-1属长尾噬菌体,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显著裂解性.噬菌体SWH-Ab-1基因组为全长41 567 bp的双链DNA,G+C%含量为39.42%,包含51个预测功能基因,穿孔素基因和裂解酶基因分别位于噬菌体基因组的ORF02(320 ~655 bp)和ORF03(642~1 199 bp)开放阅读框,穿孔素基因序列全长336 bp,共编码111个氨基酸,其编码的HolSA1为疏水性Ⅰ型跨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957 96×103,理论等电点为4.87,可能在脂肪酸代谢、转运载体及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裂解酶基因序列全长558 bp,共编码185个氨基酸,其编码的LysSA1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010 4×103,理论等电点为9.56,无跨膜区,可能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辅因子生物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两种功能蛋白均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结论 噬菌体SWH-Ab-1是一种新分离的长尾裂解性噬菌体,其基因组的ORF02和ORF03开放阅读框是穿孔素和裂解酶的编码基因,编码的HolSA1和LysSA1可能组成“二元裂解系统”,协同参与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胡岚  王鹤  王超  齐文杰 《重庆医学》2021,50(12):1998-2001,2006
目的 探讨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污水站处理前污水,提取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筛选出泛耐药菌株的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细菌在体外试验中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 通过处理提取并纯化分离得到噬菌体φKPN338HL7,经过3次纯化后,双层LB平板可见清晰、等圆、大小均一、外缘光滑透明、直径3~4 mm的噬菌斑,噬菌体效价约为5×1010 pfu/mL,最佳感染复数(MOI)=4时能产生最佳裂解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噬菌体刺激后,该菌株对于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敏感性有所改变.结论 噬菌体可以诱导细菌耐药性变化,为抗生素再次使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外环境及病人脓汁标本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分析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临床分离宿主菌的裂解情况。方法采集医院外环境、病人脓汁标本共69份,以标准菌株对其进行噬菌体的分离、培养及纯化。对所得噬菌体用123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经双层平板法对其进行裂解谱的测定。结果共分离得到6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其中4株分离自医院未处理污水,2株分离自病人脓汁标本,总体分离率为8. 7%。医院未处理污水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裂解能力高于病人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 4,P <0. 01)。结论医院未处理污水及病人脓汁标本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且分离得到的噬菌体之间对临床菌株裂解能力存在差异。医院未处理污水及病人浓汁标本中存在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可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有裂解作用,后期可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1株宽宿主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1株自污水中分离的宽宿主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宿主范围测定、噬菌斑计数、负染色电镜观察、血清中和试验及血清交叉中和试验、一步生长实验等技术观察分离的噬菌体。结果 ①宽宿主谱大肠杆菌噬菌体可裂解五株大肠杆菌;②针对不同宿主菌其噬菌斑形态、大小、透明度、边缘界限、中心透明区及晕环均发生相应变化;③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此噬菌体为直径20~40nm的微球形颗粒,棱角不明显,偶见短尾;④噬菌体的抗血清K值为41.5,与f2噬菌体血清学相关度为0.38;⑤潜伏期为30~35min,裂解量为104。结论 分离所得的噬菌体是1株大肠杆菌宽宿主谱噬菌体,为直径20~40nm的圆形颗粒,其与f2噬菌体的血清相关度较低,可独立为一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溶原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和切割作用介导基因在宿主菌间的水平转移.文中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溶原化机制及生物学特性,为阐明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和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利用该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菌-铜绿假单胞菌PA3,制备溶原菌基因组DNA,用在噬菌体基因组中没有酶切位点的Pst Ⅰ进行酶切,通过脉冲场电泳图谱确定最佳的溶原化条件.并通过噬菌体效价测定噬菌体PaP3对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柠檬酸钠浓度等理化因素的敏感性. 结果:噬菌体PaP3的最佳溶原化培养条件为37℃,在NZYM培养基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310h后,以20:1(宿主菌数目:噬菌体数目)的比例加入噬菌体PaP3感染24h.噬菌体PaP3对温度有一定的耐受性,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Ca2+与Mg2+可使PaP3的效价增加,而柠檬酸钠可抑制噬菌体生长. 结论:通过溶原菌基因组DNA的酶切确定了噬菌体PaP3的最佳的溶原化条件,并在基因水平上证明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在不同的理化因素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非发酵、专性需氧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增强。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并最终裂解细菌,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新的有效手段。温和噬菌体能将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不裂解细菌,使菌体处于溶原状态。本课题通过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研究噬菌体对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 【方法】 采集污水,人及动物上呼吸道内和医院ICU环境的标本,经CaCl2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细菌滤器滤过,将滞留在滤膜上的细菌进行分离传代培养,纯化;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排列,初步生化试验筛选、ATB生化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选择耐药菌株;经噬斑试验,分离或诱导毒性噬菌体;负染色法制备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 ICU环境中,特别是呼吸机导管可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表面存在温和噬菌体,呈多边形,细菌耐药性明显,为多重耐药。 【结论】 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体表面存在温和噬菌体,未裂解细菌,可能将基因整合于宿主菌体,研究噬菌体与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通过诱导毒性噬菌体,裂解细菌,可治疗和控制细菌性感染,将为防治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污水中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噬菌体特性观察,为了解噬菌体吸附特异性及溶苗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标准苗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斑,纯化增殖后得到其相应噬苗体.经过高滴度噬菌体与其非特异性宿主菌的混合培养,筛选出宿主谱特异性发生突变的具有宽噬性的噬菌体.结果:从污水中分离出12种特异性噬菌体,发现了可裂解同一菌属的不同菌种的宽噬噬菌体,改变了噬菌体专-宿主谱这一特性.结论:针对同一菌属中不同菌种的宽噬噬菌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裂菌滴度,为探索噬菌体寄生的基因控制及特异吸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将人工改造噬菌体,使之成为新型的杀菌生物制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o Numerics 5.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8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共产生139种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其中Ⅰ群包含93.06%的菌株。结论本医疗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明显的优势菌群,其感染来源仍以院内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噬菌体,研究噬菌体SM1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感染动物模型中的疗效,为噬菌体治疗Sm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噬菌斑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噬菌体SM1,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提取基因组行酶切电泳;测定噬菌体SM1最佳感染复数、耐受突变率、一步生长曲线及其在感染动物模型中的作用。结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宽裂解谱的双链DNA肌尾噬菌体SM1,基因组大小约50 kb;其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为15 min,爆发期为50 min,裂解量为187,耐受突变率为6×10-10;噬菌体SM1治疗组小鼠7 d后全部存活。结论:噬菌体SM1具有裂解谱较宽、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及耐受突变率低的特点,而且可有效治疗Sm感染的小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离、筛选宽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噬菌体,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3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获得噬菌体,筛选出宽噬噬菌体,进行吸附实验、一步生长实验、噬菌体DNA初步酶切分析和电镜观察.结果 所筛选出的宽噬噬菌体φ9882其宽噬率为36.7%,滴度为8.1 x1018pfu/mL.5分钟吸附率约为98%,潜伏期约为30~40min,裂解量约为110.φ9882的DNA约为30 kb.电镜显示,φ9882具有直径70 nm微球形颗粒头部,棱角不明显,可见100 mn尾轴.结论 分离、筛选所获得的φ9882为宽噬噬菌体,其裂解性较强,裂解谱宽,吸收率高,潜伏期短,可进一步用于相应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青海省乌兰县和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采集到的鼠疫噬菌体进行分离及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鼠疫防控预警。方法 利用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和双层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分析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离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乌兰县与同德县100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品分别分离到噬菌体14株和1株,分离率为14.00%和1.00%,两地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01);喜马拉雅旱獭的爪子、肝脏和脾脏样品均未分离到噬菌体。鼠疫噬菌体裂解谱结果显示,乌兰县1株噬菌体分离株仅能裂解18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32.73%,其他13株与同德县的1株噬菌体基本可全部裂解所选的55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89.09%~100.00%。结论 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样品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高,符合当地动物间鼠疫疫情高发现状;同德县虽长期处于鼠疫疫情静息状态,但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的样品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或可间接指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 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 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1株鼠疫噬菌体(L128m)进行鉴定,探讨鼠疫自然疫源地微生态因素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发挥的作用。方法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皿法从云南省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中分离1株温和噬菌体;描述其形态特征;测定裂解能力、宿主谱。结果鼠疫噬菌体L128m形成的噬菌斑中心和边缘均模糊,直径为0.9~1.0 mm,其为溶原性噬菌体;通过液体增殖培养后其效价达到106~P FU/ml;电镜观察其形态呈蝌蚪形,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头部直径约为61 nm,尾部长约155 nm,带有一伸缩的尾鞘,归类为肌尾噬菌体。宿主谱评价发现仅裂解鼠疫疫苗株。结论从1只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鼠疫噬菌体属溶原性噬菌体,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肠道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