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金斌  石益海 《浙江医学》2021,43(10):1101-1104,1110
目的评价非放大内镜应用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286例,共计547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纳入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及Sano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一致性检验。同时对经验组和普通组两组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0%、87.88%、96.16%、98.32%、81.69%,判定≤0.5cm病变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7.23%、88.33%、66.67%、97.62%。NICE分型判定不同直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CE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及Sano分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Kappa=0.755、0.824,均P<0.01)。两组医师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观察一致性良好(Kappa=0.895,P<0.01)。结论非放大内镜应用NICE分型具有良好的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建议仅将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纳入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结直肠微小息肉(≤0.5cm)可以执行“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的这一内镜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97个病变)行结肠镜检查,分别在普通内镜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模式下进行检查,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普通内镜、NBI内镜、染色内镜分别检出病变88个(90.72%)、96个(98.97%)、97个(100.00%),NBI内镜病变检出率优于普通内镜(P<0.05),但与染色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78%、93.50%、90.00%,染色内镜分别为90.72%、90.91%、90.00%,普通内镜分别为80.41%、80.52%、80.00%,NBI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染色内镜、普通内镜;NBI内镜、染色内镜特异度相似,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结论 NBI内镜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平坦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发现,可区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且优于普通内镜.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29-3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胃部恶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6.3%;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92.9%。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5。共聚焦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0.9%;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2.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共聚焦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分型,研究NBI-ME对检出早期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肠镜检查发现新生性病变后,用NBI-ME模式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并进行分型,所有病变均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将NBI-ME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NBI-ME在2115例患者中发现新生性病变2778个,MP-0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7.4%,MP-Ⅰ型诊断为增生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3.3%,MP-Ⅱ型诊断为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7.2%,MP-Ⅲ型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准确率为98.3%,MP-Ⅳ型诊断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4.5%,MP-Ⅴ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96.9%,MP-Ⅵ型诊断为黏膜内癌准确率为90.9%,MP-Ⅶ型诊断为浸润癌准确率为88.0%,MP-Ⅷ型诊断为进展期癌准确率为100.0%。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判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8.8%,敏感度为99.2%,特异性为94.9%。结论 NBI-ME内镜技术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病变是否是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高,对早期结直肠肿瘤或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预测准确率高,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早期肿瘤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联合靛胭脂在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2例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NBI-ME、NBI-ME联合靛胭脂、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NBI-ME、NBI-ME联合靛胭脂与金标准对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及NBI-ME、NBI-ME联合靛胭脂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82例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中早期癌和癌前病变47例,占比57.32%,非早期癌和癌前病变35例,占比42.68%;NBI-ME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准确率为86.59%(71/82);NBI-ME与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比较理想(Kappa=0.457;P<0.001);NBI-ME联合靛胭脂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准确率为96.34%(79/82);NBI-ME联合靛胭脂诊断与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极好(Kappa=0.598;P<0....  相似文献   

7.
梁平  杨怡  梁川  周维珍  杨邺  牟海  韩思静 《重庆医学》2024,(8):1209-1213
目的 对比靛胭脂染色和白光内镜对右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 0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靛胭脂染色组和白光内镜组,每组526例。分别对右半结肠采用靛胭脂染色和白光模式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中的差异。结果 与白光内镜组相比,靛胭脂染色组的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41.6%)、腺瘤检出率(20.9%)、广基锯齿状病变检出率(2.1%)、增生性息肉检出率(20.3%)、巴黎分型0~Ⅱ型(平坦型病变)检出率(38.0%)、NICE 1型(色泽苍白型病变)检出率(22.2%)、直径<5 mm息肉检出率(30.5%)及病理活检符合率(86.4%)、特异度(84.7%)、灵敏度(88.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光内镜组与靛胭脂染色组在退镜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P=0.160)。结论 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对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更高,更易检出微小息肉及色泽苍白的平坦型息肉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普通内镜联合NBI-ME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并对可疑病变区域取病理化验,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上述联合检查方法诊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准确性。结果经NBI-ME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22%,特异性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4.81%,阳性似然比为22.33,阴性似然比为0.12,约登指数为0.84。结论普通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明显提高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12-1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况,记录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检出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0.32%、92.54%、91.89%和93.33%,两种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50。结论采用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结肠肿瘤样病变与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对早期大肠癌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及白光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差异。方法选择结直肠微小息肉患者126例,分别行NBI放大内镜(46例)、染色内镜(40例)和白光内镜(40例)。比较各组结直肠微小息肉检出率、病理结果、微小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NBI组对微小息肉的检出显著高于染色内镜组和白光内镜组(P=0.031);各组微小息肉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放大内镜对于微小息肉的诊断灵敏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结论NBI放大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染色内镜和白光内镜,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在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09例患者分为常规结肠镜阴性组(A组)、常规结肠镜阳性组(B组)、染色结肠镜阴性组(C组)、染色结肠镜阳性组(D组),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并与组织学结果比较。比较2种内镜诊断方法对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靛胭脂染色内镜对微小息肉和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D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靛胭脂染色内镜可提高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黄吉雄  伍琳  庄剑彬 《中外医疗》2016,(23):106-108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NBI-MB)模式与普通白光模式下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间于胃肠镜室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患者120例,采用型号为OLYMPUS CF-H260AI结肠镜检查,普通白光模式观察整个病变形态,然后转换为NBI-ME模式观察,参照工藤进英Pit分型法与佐野宁CP分型法[1],对所有病变进行Pit及CP分型分析后做出内镜诊断,记录普通白光模式下及NBI-ME模式下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共发现185处病变,其中,PitⅡ110处,PitⅢL 42处,PitⅣ32处,PitV 1处。 CP 1109处,CP2型75处,CP 3型1处。 NBI-MB模式下对大肠肿瘤(包含腺瘤和腺癌)及非肿瘤(增生性病变)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2%(165/185)、89.4%(65/73)、88.4%(99/112),普通白光模式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8%(144/185)、80.8%(59/73)、75.9%(85/112),两者总符合率、特异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B)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平坦型病变,可有效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技术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胃黏膜有异常表现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染色组依次行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黏膜细微结构,并喷洒醋酸、靛胭脂,对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对照组不做染色,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常规活检并送病理。结果: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2例(2.2%),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51例(56.7%),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25.6%);对照组分别检出0例、34例、7例,染色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B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靛胭脂-醋酸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异常的118例患者行内镜检查,随机分为白光内镜组57例和染色内镜组61例,于病变处取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色内镜组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4.59%(15例)及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6.07%(22例)高于白光内镜组患者的10.53%(6例)及17.54%(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内镜组胃黏膜不着色患者中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灵敏度为84.62%,胃黏膜着色不良患者中其低别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灵敏度为91.18%;不同的胃黏膜着色结果提示不同的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靛胭脂-醋酸染色可明显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联合苯胺蓝染色技术在内镜鼻咽癌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10月对怀疑有鼻咽部占位的68例患者使用具有NBI观察模式的电子鼻咽镜进行鼻咽部检查,同时取鼻咽部占位表面的渗液进行苯胺蓝染色,并对疑似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 以鼻咽部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白光模式、NBI、苯胺蓝染色及NBI联合苯胺蓝染色四种检查手段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并使用χ2 检验进行对比,计算各种检查手段的Kappa指数,了解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NBI内镜联合苯胺蓝染色对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83%、86.36%、93.75%、95%和94.12%。与病理结果相比,NBI内镜联合苯胺蓝染色对鼻咽癌诊断的Kappa值为0.862(P<0.001),与病理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NBI内镜联合苯胺蓝染色相对于白光模式及单一的NBI模式和苯胺蓝染色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可提高内镜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危患者356例,常规胃镜检查后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分别观察并记录染色前后可疑病变的形态及色泽变化并进行活检。结果①染色检查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检出率均高于常规检查,正常及炎症检出率低于常规检查(P 〈0.05)。②常规检查检出的隆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4.9%,检出正确的平坦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55.6%,检出凹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63.0%;合计检出正确病灶率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8.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靛胭脂染色的色素内镜在大肠黏膜病变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常规结肠镜检查正常的连续50例病人,退镜时在乙状结肠和直肠(肛门以上0~30cm)喷洒靛胭脂染色液,染色后观察病变形态,并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50例病人经染色后有26例发现可见病变。组织学检查发现14个腺瘤,其中3个腺瘤伴上皮内肿瘤,6个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结论 在常规结肠镜检查中,应用靛胭脂染色,很容易检出大肠黏膜病变,可成为内镜医生常规诊断技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在电子胃镜及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检查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的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诊断,研究组进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及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检查。结果:通过检查之后发现,对照组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77.55%,研究组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则为97.95%。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发现,研究组的诊断率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虽然也能够满足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进行一个初步的定性诊断,但是将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则能够有效的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80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胃镜检查,分别采用窄带光成像检查、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图像清晰度评分、诊断价值,分析两种方法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8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出62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其中早期胃癌30例,癌前病变32例;经窄带光成像检出53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检出6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联合检查图像清晰度评分为(3.42±0.29)分,高于窄带光成像的(2.68±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窄带光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窄带光成像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04,P<0.001);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  相似文献   

20.
李耀东  吴春成  张文利  邓宏  凌晶  梁韬   《四川医学》2018,39(8):936-939
目的探讨窄带双变焦放大内镜(Bifocal 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者,共300例,年龄≥40岁。采用自身对照,对病例先行白光内镜检查,记录诊断信息(A组)。再由另外一名医师采用窄带放大模式进行观察,应用VS分型标准进行诊断,记录诊断信息(B组),并对病变取活检行病理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的灵敏度等指标。结果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46. 7%(7/15)、96. 5%(275/285)、41. 2%(7/17)、97. 2%(275/283)、94. 0%(282/300)。窄带双变焦放大内镜对于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6. 7%(13/15)、97. 9%(279/285)、68. 4%(13/19)、99. 3%(279/281)、97. 3%(292/300)。两组比较,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 4,P<0. 05)。结论窄带双变焦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较强优势,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