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孙全胜  张孝轩  薛涛 《江苏医药》1999,25(3):194-195
40例患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防机分成温血停跳(BCP)组和冷晶体停跳(CCP)组,两组进行比较。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由冠状静脉窦取血标本测磷酸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1(LDH1)和乳酸脱氢酶2(LDH2)。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前由左心尖取心肌作超微结构检查并作立体学分析。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温血停跳液比冷晶体停跳液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三种心脏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将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辦病变随机分为温血停跳液组(温血组)、冷血停跳液组(冷血组)及冷晶体停跳液组(冷晶体液组),每组10例,观察心肌缺血30~50min期间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内皮素(ET-1)、心钠素(ANP)和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①温血组cTn-T在12h出现高峰;冷血组在12h出现高峰,随后的12h内有一平台期;冷晶体液组峰值出现在48h,体外循环后较前二组增高明显;②温血组ET-1在主动脉开放后下降速度最快,并且低于其它二组,其中冷晶体液组含量最高;③温血组在主动脉阻断后15min,ANP含量上升,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最短;冷血组与冷晶体液组ANP在主动脉阻断后迅速下降,主动脉开放后上升并持续至1h;④心脏复跳后3组心肌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以冷晶体液组最重,温血组最轻。结论: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血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I组(n=8),温血停跳液组;Ⅱ组(n=8),冷晶体停跳液组;Ⅲ组(n=8),温晶体停跳液组。I组为实验组,Ⅱ、Ⅲ组为对照组。使心肌缺血120min。3组均在主动脉阻断时和开放前给予剂量相等的停跳液,随后每隔20min灌注一次冷晶体停跳液。主动脉开放1min,取标本测定冠状窦血中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心肌线粒体谷氨酸脱氢酶(GLDH)及心肌含水量(MWC),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线粒体立体学定量分析。结果:主动脉开放1min,冠状窦血中LDH1三组间无显性差别(P>0.05);GLDH,I 显高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间无显性差别(P>0.05);CK-MB,I组显低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间无显性差别(P>0.05);心肌含水量,I组显低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间无显性差别(P>0.05)。心肌超微结构,I组分别低于Ⅱ、Ⅲ组(P<0.05,P<0.01),Ⅱ组低于Ⅲ组(P<0.05)。结论:在主动脉阻断时和开放前应用温血停跳液,可取得比单纯给予晶体停跳液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将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观察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对照组),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观察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对照组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 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 40 % )。术后心低排发生率,观察组( 8. 8 % )明显低于对照组(17. 60% )。结论: 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 (CPB)晶体冷停跳液灌注、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和氧合血与晶体冷停跳液 (4 :1)混合灌注3种方式对临床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病例41例。分组 :A组17例为晶体冷停跳液灌注 ;B组12例为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 ;C组12例为氧合血与晶体冷停跳液混合灌注。麻醉诱导药为安定、氟哌啶醇、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胺 ;维持药为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各组均在术前、术后和术后36小时抽血1次查谷草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心肌酶术毕之间比较 ,AST、LDH和HBDH3项A组均高于B组和C组 ,(P<0 01) ;CK和CK—MB2项A组高于C组 ,(P<0 01) ;CK—MB1项B组均高于A组和C组 ,(P<0 01)。术后36小时之间比较 ,AST、CK、LDH和HBDH4项B组均高于A组和C组 ,(P<0 01) ;CK—MB1项A组高于C组 ,(P<0 01)。结论 :氧合血与晶体冷停跳液 (4 :1)混合灌注优于晶体冷停跳液灌注和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 ,而晶体冷停跳液灌注又优于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  相似文献   

6.
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对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条件下心内手术对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确定较好的手术方式和心脏保护方法。方法 对常温(34℃~37℃)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和冷晶体间断灌注心脏低温保护方法心脏停跳下进行心内手术。结果 不停跳组心肌微结构和心肌酶几乎无变化,而停跳组有显著变化。结论 心脏不停跳行心内手术是值得推广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氧合血心肌停搏液与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直视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组(I组)、冷晶体心肌停博液组(Ⅱ组)各60例。I组采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4℃-8℃)灌注诱导心肌停跳,术中每隔20min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维持,在开放升主动脉钳之前用温血灌注。Ⅱ组采用4℃冷晶体心肌停搏液灌注,术中每20min复灌1次。结果:I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较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具有更好的保护心肌效果。  相似文献   

8.
蔡冰  凌庆 《云南医药》2001,22(4):261-263
目的 探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温血灌注技术在成人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2组:温血诱导停搏及温血间断灌注组(实验组);冷晶体诱导停搏及冷晶体间断灌注组(对照组);2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前、后60例患者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发现冷晶体组LDH、CK值均高于温血灌注组,显微镜观察缺血后心肌超微结构温血组优于冷晶体组。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灌注技术对成人心肌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中应用冷停跳液和温氧合血间断灌注与冷停跳液心肌保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停跣液和温氧合血间断灌注,观察43例不同类型心脏手术病人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同期随机选择30例采用冷停跣液冷氧合血灌注的病人对比。结果 全部被观察病人心脏停搏完全,主动脉开放后,除4例心搏无力外均能自动复跳,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温血灌注可改善心肌的组织供氧状态,提高心脏的自动复跳率,增加心肌的能量储备,减少再灌注损伤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冷晶体停搏液、常温充氧晶体停搏液、温血停搏液对离体鼠心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冷晶体停搏液组(B组)、常温充氧晶体停搏液组(C组)和温血停搏液组(D组)。测定心肌酶学即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含水量、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B组CK、CK-MB的释放较C、D组多;B组心肌细胞ATP含量较C、D组少;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B组比C、D组重。结论 温血停搏液对离体鼠心的心肌保护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位猪心移植中,不同灌注方式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探讨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24对家养猪随机分为两组;冷血组(n=12对),采用4℃含氧合血心脏停跳液间断灌注;温血组(n=12对),用36℃含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心肌停跳,冷血维持,终末温血灌注保护心肌,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T1)、开升主后30min(T2)、60min(T3)、停机时(T4)抽取中心静脉血,离心后测定两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心肌复跳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体外循环后,冷血组血浆中的cTnT、ET-1、MDA较温血组明显增高,心脏复跳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温血组优于冷血纽,且SOD保持较高的活性。结论 冷温氧合血停跳液联合灌注,能够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心脏功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对心肌酶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钾温氧合血持续和冷氧合血间歇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室间隔缺损20例随机分为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组(温血组)与含钾冷氧合血间歇灌注(冷血组),每组各10例,检测体外循环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6h、再灌注后24h外周静脉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动脉阻断即刻与开放主动脉前分别取房间隔组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再灌注后各时点外周静脉血CK、CK-MB温血组较冷血组低(P<0.05);温血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结论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显示优越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24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温血组(A组,n=12),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组(B组,n=12),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 体外循环前两组间含量无差异。主动脉开放后LDH、CK—MB、cTnT含量较体外循环前明显升高(P<0.01),T4、T5时点B组,LDH、CK—MB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T3~T5时点B组cTnT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冷停搏液与缺血预适应(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病人2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n=10)和对照组(n=10)。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缺血预适应(即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阻断升主动脉,灌注(4℃)St Thomas‘停搏液,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循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300min、60min时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备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结果:CPB后IP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快(P<0.05),心肌收缩有力,血压维持良好,需辅用多巴胺等强心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能促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流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低温冷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2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组(BH组),另一组为低温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组(CCP组),每组各10例。分别在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1h(BH组为开放上下腔静脉后1h,下同),术后6、24、48、72h采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间比较cTnI、CK-MB及SOD在开放主动脉后1h、术后6、24、48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cTnI于术后24h达到峰值,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SOD水平开放主动脉后1h为最低,后逐渐升高,至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基本能避免缺血损害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之低温冷停跳是一种更安全、更接近于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未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年龄≤10个月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1380例,随机分成自体冷血停搏液组(A组,n=1050)、冷血停搏液组(B组,n=280)和晶体停搏液(HTK)组(C组,n=50)。于术前、术后1、12、24、48h分别测量左心室Tei指数、心脏指数(C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CI术中记录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结果:A组自动复跳率及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均明显减少(P〈0.05)。A组CI及LVEF较B、C组升高更明显(P〈0.05),A组左心室Tei指数较B、C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利于婴儿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心脏功能恢复,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L-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更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中国长耳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含血停跳液组、L 精氨酸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 ,操作模拟临床心脏手术过程。检测指标 :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速率、心肌含水量、心肌丙二醛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含血停跳液组相比 ,L 精氨酸组乳酸脱氢酶漏出速率、肌酸激酶同功酶漏出速率、心肌含水量、心肌MDA含量、MPO活性明显降低 ,SOD活性偏高(P <0 0 1)。L 精氨酸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心停跳液中加入NO前体L 精氨酸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外周血中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晶体停搏液组和含血停搏液组2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间H—FABP的术前水平无差异,2组患者术后血清H—FAB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h达峰值[晶体停搏液组(50.13±3.98)μg/L,含血停搏液组(39.27±4.22)μg/L],冷晶停搏液灌注组升高更明显(P〈0.0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24h逐渐下降趋于术前水平,但术中及术后各时点的水平冷晶体组均高于冷血灌注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hH.FABP水平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晶体停搏液组r=0.901,含血停搏液组r=0.673,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实验指标。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灌注含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减少H—FABP的释放,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围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顺灌4℃St THomas′停博液,IP组实施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后余同对照组,于不同时点取桡动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VEGF浓度,结果:对照组在主动脉阻断30分钟时VEGF浓度开始上升,术后6小时达到高峰(P<0.01),24小时仍明显高于正常(P<0.01),IP组在IP结束时VEGF浓度开始上升,术后6小时达到高峰(P<0.01),24小时仍明显高于正常(P<0.01),IP组在IP结束时VEGF水平迅速升高(P<0.01),主动脉阻断30分钟时达高峰(P<0.01),主动脉开放30分钟时开始下降,术后24小时已基本降至正常,结论IP可诱导VEGF生成增加,这可能也是IP的心肌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