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下液生长因子含量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辉灿  金婉容 《眼科研究》1999,17(6):441-443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TNF,FGF,TGF-β,EGF的含量。结果 PVR患者视网膜下液中TNF,EGF,F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EGF,FGF浓度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下液中TNF,EGF浓度各组高于血浆中TNF,EGF浓度,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暗视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ERG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了解其预测PVR形成的可能性及程度。方法 对4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全视野暗视ERG检查。结果 患者PVR不同程度组ERG的a、b波振幅较正常眼降低,潜伏期延长;PVR程度愈重,ERG呈熄灭型所占比例愈大;ERG振幅的降低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持续时间有关;术后随着视网膜复位,ERG明显改善。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ERG异常,并随PVR程度加重异常更明显,指导临床上及早行ERG检测,尽量减少PVR的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术前视觉电生理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于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觉电生理测定,以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因眼外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疾患等导致玻璃体出血或混浊的82例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及视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测定,并与术后两周的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2例中,玻璃体切除术前ERG测定值正常者6例,轻、中度降低者37例,严重降低或记录不到者39例;在后者中,术后视力无改善或减退者分别为23例及6例,与正常ERG者术后4例进步、2例不变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前ERG随不同病因有所区别。对术后视力差者的术前ERG及VEP也作了分析。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觉电生理测定有助于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改变及疗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和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眼球穿通伤性视网膜脱离以及视网膜血管性疾患引起的牵拉合并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计215例,分别进行了首次或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对术中使用SF6或硅油填充的复位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PVR视网膜脱离C期、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PVRC2期以下改变以及黄  相似文献   

5.
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VEGF在P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例正常人及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的VEGF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7例正常人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18-0.60ng/ml,平均值为0.35ng/ml。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前瞻性地研究了首次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原液中TGFβ2、bFGF、IL1β、IL6及蛋白质的含量。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术后PVR的危险因素,讨论用生长因子含量来预测术后PVR发生的可能性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40例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VEGF在P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7例正常人及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的VEGF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7例正常人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18~0.60ng/ml,平均值为0.35ng/ml。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范围为0.84~15.64ng/ml,平均值为5.66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男性组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84~15.64ng/ml,平均值为4.83ng/ml;女性组为1.34~12.34ng/ml,平均值为7.08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在PDR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Chen S  Wang J  Cheng J  Xu R  Chen H  Weng N  Zhang E  Liu W  We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24-427
目的探讨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477例(479只眼)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即玻璃体切除、膜剥离、气液交换、惰性气体(SF6,C3F8)及硅油眼内填充。结果近期有效者347例(349只眼,72.9%),失败者130例(130只眼,27.1%)。结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VR术近期效果的显著因素为眼内填充硅油、巨大裂孔、眼内填充SF6、医源性裂孔、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严重视网膜下增殖、PVR、眼内填充C3F8、手术频次及脉络膜脱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关系,为P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PDR患者60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者6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对照组)55例。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LRP6浓度,并对三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DR组血浆和玻璃体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中LRP6浓度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对照组玻璃体中LRP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LRP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5)。结论 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能较好反映视网膜新生血管活动情况,检测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可为早期诊断PDR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视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预后与玻璃体病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n X  Zhang X  Huang L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09-412
目的 研究正视眼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的手术预后及其与玻璃体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1996年月至1997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62例(1249只眼),其中近视有RD组1031只眼,正视眼RD组243只眼,并研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分级及玻璃体后脱离(post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中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thelialgrowthfactor,h-EGF)、肿瘤坏死困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的关系。方法采集51例视网膜脱离伴PVR者手术前、后血浆及SRF,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中h-EGF及TNF含量。结果PVR患者血浆h-EGp、TNF值较正常人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怀轻重程度无关。SRF中h-EGF、TNF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SRF中h-EGF与TNF浓度呈正相关(P<0.05)。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5天,血浆中h-EGF、TNF显著升高(P<0.01),术后15、30天二者浓度下降,但未降至正常。结论SRF中h-EGF、TNF二者有助同作用,并与PVR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中一定浓度的h-EGF、TNF参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创伤修复与炎症反应,但高浓度则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EGF含量及EGF-R表达的观察魏湛云,刘业滋,高汝龙近年来在探讨PVR产生因素的研究中视网膜下液中的某些成份被认为可能刺激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1]。我们从检测视网膜下液(SRF)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  相似文献   

13.
简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谷万章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150066)1对PVR的认识PVR是指在视网膜前、后面及玻璃体内形成的可以收缩的细胞性膜,主要为眼外伤或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所形成〔1、2〕。自1975年Mackmer首先提出PVR是...  相似文献   

14.
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和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眼球穿通伤性视网膜脱离以及视网膜血管性疾患引起的牵拉合并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计215例,分别进行了首次或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对术中使用SF_6或硅油填充的复位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PVR视网膜脱离C期、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PVRC_2期以下改变以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SF_6或硅油填充均有效高的复位率。PVR视网膜脱离D期、大于180°的巨大裂孔或巨大裂孔合并≥PVRC_3期、眼穿通伤性和视网膜血管性疾患致牵拉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眼,SF_6填充的复位率低,而硅油填充仍显示较高的复位率。  相似文献   

15.
人玻璃体膜及视网膜前膜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少山  王剑波 《眼科研究》1999,17(6):457-459
目的 鉴定人玻璃体膜及视网膜前膜的细胞成分。方法 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2例和外伤性PVR8例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取出的增生膜标本,用鼠抗人角蛋白、波形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D14等4种单抗做免疫组织化学ABS法染色并观察。结果 12例PVR膜抗角蛋白染色均为阳性,6例抗GFAP阳性,10例抗CD14阳性;8例外伤性PVR膜2例抗角蛋白染色阳性,7例抗GFAP阳性,3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积血19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易湘龙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509-1512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及构成特点。方法:对以玻璃体积血为首诊的193例218眼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原因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致玻璃体积血者最多,为72例(37.3%);其次为眼外伤47例(24.4%),再次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36例(18.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0例(5.2%)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4.7%)。汉族与少数民族玻璃体积血原因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5.648,P=0.239)。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5.154,P<0.01)。年龄<45岁的青年组中,眼外伤导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37例(55.2%),其次为PDR12例(17.9%),再次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13.4%)。45~59岁中年组,PDR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28例(50.0%),其次为RVO14例(25.0%),再次为眼外伤7例(12.5%)。≥60岁老年组,PDR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32例(45.7%),其次为RVO21例(30.0%),再次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5例(7.1%)。男女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095,P<0.01)。124例男性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依次为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分别占总男性患者人数的34.7%,32.3%,13.7%,5.7%。69例女性患者中,PDR,RVO,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6.4%,27.5%,5.8%,4.4%。结论:眼外伤,PDR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青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RVO及眼外伤是中年患者主要原因,PDR,RVO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男性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而女性PDR,RVO,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双眼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及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导致多数玻璃体积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方  颜永碧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5):369-371,I024
目的 观察及评估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r-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及其相应受体在视风原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例孔源性视网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获得25声视网膜表面膜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层得行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获得25块视网膜表面膜  相似文献   

18.
罗贤民  姜德咏 《眼科研究》1996,14(3):174-176
研究了2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etinalGlialRG)生长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标本通常具有刺激RG细胞增殖能力,但存在较大范围的活动性,增殖率范围在基线上36.4~181.8%,SRF促RG细胞增殖能力与PVR程度呈平行关系,PVR在C级以上,促RG细胞增殖活力显著性加强(P<0.01)。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除 (简称 :玻切 )是眼科显微手术中操作难度较大 ,对眼内组织损伤较重的一种手术[1] ,并发症中以硅油异位较为棘手 ,本文分析、探讨了我院自开展玻切手术以来的 6例视网膜下硅油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例均为单眼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8~ 6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2周~ 3年。病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D) 3例 ,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1例 ,Eales病及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各 1例。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由同一位术者和 4位助手操作 ,使用美国Storz公司玻切机 ,在Opton手术显微镜下操作 ,采…  相似文献   

20.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对视网膜特有分子的免疫反应[英]/GriantiS…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1994,232(5)-302~307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并发症,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