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尺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W、7W进行大体形态、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9W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术后7W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空白组无骨 愈合迹象;术后9W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骨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能震波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为临床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实验兔24只,制造两侧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一侧骨缺损的两骨断端于第2周及第6周用高能震波进行冲击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于震波前及术后第2、4、8、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线检查。于震波术后当日,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满12周8只中5只获骨性愈合,3只未愈;对照组满12周8只中无一例获骨性愈合。结论:高能震波能有效地促进骨的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3.
李平  谭波  王跃 《四川医学》2012,(11):2045-2047
由外伤、感染、骨肿瘤及医源性等因素所致的骨缺损治疗困难[1],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将异种骨进行移植是修复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异种骨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形态、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等优点,而逐渐成为骨缺损修复及重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5.
可塑形复合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万春  范志勇等 《湖南医学》2001,18(3):161-163,F004
目的:探讨利用同种/异种骨粉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FS)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35只,随机自身对照分为三组,行双侧桡骨中段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A组左侧,同种骨+FS+BMP,右侧,同种骨+FS,B组左侧,异种髁+FS+BMP,右测,同种骨+FS,C级左测,空白对照,右侧,同种骨+FS,A,B级在术后4,8,12周各处死5只,C组5只于12周时处死,以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评分进行评估,结果:A组左侧在12周时完全修复了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A组右侧及B组左侧(P<0.05),结论:同种骨+FS+BMP复合骨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塑形能力,良好的骨传导及骨诱导能力,高生物相容性,易于吸收替代的植骨材料,去抗原异种骨是一种良好BMP载体,可以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混合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用于治疗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7.
块型重组合异种骨的诱导成骨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卓荆  胡蕴玉 《医学争鸣》1996,17(6):468-469
块型重组合异种骨的诱导成骨活性实验研究罗卓荆1胡蕴玉1吕荣1杨光1李雪冰1李丹1朱银善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3)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块型重组合异种骨诱导成骨中图号R686.34对于长骨大节段骨缺损的骨修复治疗一直是本学科长期未能解...  相似文献   

8.
曾小凡  陈治清 《海南医学》1999,10(2):126-127
在家犬的下颌骨分别植入单纯植酸钙镁、HAP复合并作空白对照。采用常规组织学、X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线能谱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植酸钙镁具有生物相容性。在材料和组织间不存在纤维分隔,其体内吸收速度和组织长入速度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在植入初期,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吴恒烜  邹国耀 《华夏医学》2005,18(6):920-923
目的:探讨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兔12只,均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12只左侧骨缺损处均植入BMP-CPC-FDDMA作实验组,右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留作空白对照.于术后第1、2、4、8、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线平片检查和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并对标本进行成骨面积分析.结果:实验组在X线片上的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成骨面积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P<0.05).结论:①BMP-CPC-FDDMA复合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该组硬脑膜膜套发挥了类似膜引导骨再生(MGBR)中膜的屏障作用,复合移植时三者有协同成骨的作用,可望成为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②BMP具有强大的骨诱导作用,在膜内植入复合BMP的CPC后,诱导成骨成为骨再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三种异种骨衍生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PDCB)三种异种骨衍生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4周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通过常规组织学检测观察4周时三种材料的成骨作用,以新鲜异种骨(FXB)和空白缺损为对照.结果:三种材料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值在各个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FX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组织形态观察可见新骨贴附三种材料向缺损方向生长.结论:三种材料移植早期未引起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且不影响新骨形成,可望用于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制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植骨材料很多,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替代材料、组织工程化骨,每种材料各有利弊。而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将多个材料进行复合,制作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骨诱导性、可吸收性及强度的人工复合材料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多孔复合陶瓷(PCC)结合研制成BMP/PCC人工骨,并将BMP/PCC和PCC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12周时取材,分别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MP/PCC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CC人工骨、术后12周时,BMP/PCC侧植入部位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PCC侧。结论:BMP/PCC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steogenetic effects of three methods of repairing long bone defects with nerves implants of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eded into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in a rabbit model in vivo and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neurotization and osteogenesis. Methods 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randomly and equally: tissue-engineering group (A), sensory nerve tract group(B), motor nerve tract group(C) and vessel tract group(D). A segmental left femur defect of 1.5 cm long was made in each animal. After plate fixation, the defects were implan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engineered bones prepared in 4 ways mentioned above. The implanted nerves were respectively from saphenous nerves and muscular branches of femoral nerves. The implanted blood vessels were femorals. were taken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s on the left femur. The At 4, 8 and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all animals reparative effects of bone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adi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implanting of sensory nerve tract or vessel tract into the tissue-engineered bone, the reparative effects were obviously superior to both those of tissue-engineering group and motor nerve tract group; neither osteo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A nor between other groups were found. Conclusion Implantation of sensory nerve tract into tissue-engineered bone can improve osteogenesis, but implantation of the motor nerve tract cannot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according to this exneri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同种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 0例接受同种骨移植的骨缺损患者平均随访 37个月 ,观察术后植骨部位的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除 1例因感染而失败外 ,其余均达到骨性愈合或基本愈合。结论 同种松质骨移植后的骨愈合优于皮质骨 ,插入植骨、紧密对位、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植入骨的愈合。同种骨移植是临床治疗骨缺损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混合一起移植治疗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质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5.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离心浓缩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效应。方法:制备健康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实验模型。A组于桡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注射入经过梯度离心浓缩处理骨髓抽吸液;B组于桡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注射入未经离心浓缩处理的骨髓抽吸液;C组不作骨髓抽吸液注射。分别于术后30天,60天和90天时行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在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均优于B组、C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0,P0.01)。结论:经皮自体浓缩骨髓注射在缺损区的瘢痕组织内有明显成骨作用,其有效性与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磷酸钙骨水泥(CPC)与普通CPC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修复骨缺损植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改良CPC组,普通CPC组和对照组。3组均于双侧桡骨中下段制作骨缺损,改良CPC组植入改良CPC棒,普通CPC组植入普通CPC棒,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于术前、术后2、4、8、12周检测3组血清中Ca2+、P3-、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分别于术后2、4、8、12周对3组行X光摄片;术后8、12周分批处死之,取桡骨标本做扫描电镜。结果:术后12周改良CPC组骨缺损修复良好,骨水泥完全降解;普通CPC组新骨形成相对较少,骨水泥残留;改良与普通CPC组术后血清中Ca2+及ALP浓度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改良CPC组骨修复完全,可见材料与宿主骨原交界面。结论:改良CPC较普通CPC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及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深低温冷冻干燥骨和亚硝基化牛血清蛋白的复合物与单独应用深低温冷冻干燥骨在修复大段骨缺损中的效果 ,探讨NO在异体组织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桡骨中段切除 1.5cm骨干和骨膜的实验动物模型 ,同时制备能在体内持续缓慢释放一氧化氮的亚硝基化牛血清蛋白 ,将 4 8只兔随机分成 3组。A组 :低浓度亚硝基化牛血清蛋白与深低温冷冻干燥骨的复合物 (低浓度NO冻干骨组 ) ;B组 :高浓度亚硝基化牛血清蛋白与深低温冷冻干燥骨的复合物 (高浓度NO冻干骨组 ) ;C组 :深低温冷冻干燥骨 (单纯冻干骨组 )。分别在术后3、6、9及 12周对上述 3组的骨缺损模型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钙含量测定。并在 12周处死动物前 ,测量动物体内NO的含量。结果 (1)低浓度NO冻干骨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冻干骨组 (P <0 .0 5 )和高浓度NO冻干骨组 (P <0 .0 1) ,术后第 12周缺损区完全性修复 ,骨髓腔再通 ;单纯冻干骨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高浓度NO冻干骨组 (P <0 .0 5 )。 (2 ) 12周时高浓度NO冻干骨组的NO含量高于单纯冻干骨组 (P <0 .0 1)和低浓度NO冻干骨组 (P <0 .0 5 ) ,低浓度NO冻干骨组的NO含量高于单纯冻干骨组 (P <0 .0 5 )。结论 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 ,低浓度NO能促进骨愈合 ,而高浓度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