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PNF),MRP组采用MRP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测评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但MRP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r量表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同治疗组。结果:①康复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②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治疗2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运用Fugl—Meyer量表可显示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该量表可以在社区作为评定标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早期干预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对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更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卒中单元中选取2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184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106例),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随机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为普通对照组(C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的Barthel和Fugl—Meyer积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组和B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A组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朝辉  李洁明 《中国康复》1999,14(4):198-199
收集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2例,于发病后4~18(6.53±2.94)d及19~48(29.63±6.83)d分别用MAS虽表和Fugl-Mever法进行前后2次评定,采用μ-检验分析比较两种评定方法得分及提高分数的差异性,探讨两种方法评定急性期脑卒中发病约1个月运动功能状态的灵敏性。结果:第2次评定MAS量表得分显著性高干Fugl-Meyer法得分,运动功能水平提高分数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提示MAS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是评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MRP,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CST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治疗后行步行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T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步行相关参数比较,观察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及步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长和步行速度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ST结合MRP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老年脑卒中平衡功能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的易化技术(PNF),MRP组采用MRP。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RP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2组间比较,MRP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池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ADL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伴本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康复训练+运动模仿训练)15例及对照组(一般康复训练)15例。以Fugl—Meyer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积分和四肢本体感觉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运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四肢本体感觉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伴本体感觉障碍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本体感觉障碍的改善又有利用于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对照组(38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同时加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平均疗程38d。治疗前后分别以Brunnstrom法评价运动功能,以三级平衡评价评定平衡功能,以Barthel指数法评定ADL能力。结果:康复组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arthel指数治疗后康复组为68.5&;#177;17.2,对照组为45.8&;#177;18.3,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MRP在康复门诊对所有偏瘫患者进行12周规律的康复训练,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估29例偏瘫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从仰卧到健侧卧、从仰卧到床边、坐位平衡、从坐到站、步行、上肢功能、手部运动、手的精细功能共8个方面的功能状况。结果29例患者训练前、后MAS各项得分和总分经t检验,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例发病在6个月以内的患者比22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疗效更好(P〈0,05);在22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10例积极主动参与的患者比其他12例疗效更好(P〈0.05)。结论MRP是一种将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运动疗法,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3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分为抑郁组(HAD≥8分)71例,非抑郁组(HAD〈8分)292例。2组患者于入院时、发病后3个月和4个月3个时点,分别采用简化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抑郁组在病后3个月和4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明显较非抑郁组差,2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入作业疗法指导,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初评时)以及平稳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和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指数及ADL得分,初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3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庭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综合治疗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总分比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平衡、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等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但无统计学意义。早期(<3个月)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肢体功能评分较非早期组高(P<0.01)。表明脑卒中偏瘫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早期治疗效果优于非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15~30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前,早期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2组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0.05),2组间比较,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动再学习方法用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姝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26-3127
脑卒中患29例在入院后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和运动再学习(MRP)训练,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8例未进行康复的脑卒中患进行比较。2个月后康复组BI评分和MAS积分均有显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MRP用于脑卒中偏瘫患,可以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分别8个月和4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用TUGT和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来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2例患者的Fugl—Meyer的评分无明显变化;Barthel指数的变化为:能力较低的1例患者变化明显(P〈0.05)、能力较高的另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出现天花板效应;Berg平衡功能有显著提高(P〈0.05);TUGT、MWS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提高更加显著(P〈0.00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9个月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给予14周常规康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2周基线期,6周干预期(联合应用“运动想像”疗法)和6周撤消期:采用简易E肢功能评定(STEF)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对每阶段治疗前、后进行评测:结果:基线期2例患者STEF及上肢FMA评分无明显变化;联合应用“运动想像”治疗后2例患者STEF评分明显增高(P〈0.001),上肢FMA评分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撤消期2例患者STEF仍有增高,但增高幅度小于干预期,其中1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肢FMA评分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可能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以及痉挛分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4次:入组时、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在入组时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和BI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MAS评分高于同期的治疗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在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与其前一次评定时比较,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逐渐改善(P〈0.001);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的FMA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A型肉毒毒素对治疗脑卒中及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Fud—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评定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周,BTXA组MAS评定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BTXA组与对照组MAS评定等级、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注射BTXA可降低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同时积极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减重支持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PBW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5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PBWS组26例,均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PBWS组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及10rn步行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其中Fugl—Meyer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项指标评分PBW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结合PBWS更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