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乙拉西坦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方法:以2-吡咯烷酮为起始原料,经成盐和取代得外消旋中间体(±)-α-乙基-(2-氧-1-吡咯烷基)乙酸(1),再以R-α-苯乙胺为拆分剂,得中间体(S)-α-乙基-(2-氧-1-吡咯烷基)乙酸(3),3分别与相应的氨、胺或醇发生酰化反应,得到左乙拉西坦及其衍生物。结果:得到左乙拉西坦及其9个衍生物,8个作者未见文献报道。经红外光谱1、HNMR或元素分析认定结构正确。结论:本合成工艺有助于工业化生产,9个目标化合物对提高药物促智作用,降低不良反应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军华  杨文忠 《江西医药》2009,44(4):380-381
癫痫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神经系统疾病。全世界约有500万人患病.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起病.多数需长期服药或终生服药.故小儿癫痫的用药一直是儿科研究的重点。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LEV)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1998年在欧洲及美国上市.在治疗难治性部分发作及继发性全面发作的成人患者.疗效优于其他抗癫痫药物(AEDs)。本文拟就其在小儿癫痫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左乙拉西坦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点对左乙拉西坦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L-蛋氨酸为原料经脱硫甲基化、酯化、氨解、酰胺化及分子内缩合成环反应最终得左乙拉西坦.结果 以L-蛋氨酸计左乙拉西坦总收率约48.0%.结论 改进的工艺明显提高了反应收率,工艺条件温和,合成步骤简洁,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刘俊杰 《首都医药》2011,(12):12-13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合理用药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左乙拉西坦的给药途径、治疗癫痫的特点、机制和在非癫痫领域的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与结论左乙拉西坦可单一用药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癫痫,在非癫痫领域疗效显著。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无发作是癫痫治疗的主要目标,实现无发作能降低癫痫患者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辅助或单药治疗均可降低癫痫部分性发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长期治疗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血液和生化指标改变,不产生耐药性,对认知功能无不良影响,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曹炜  郑小玲 《齐鲁药事》2012,(10):602-604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吡咯烷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抗癫痫机制和显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左乙拉西坦合成技术一直是近年来制药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主要合成路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左乙拉西坦(LEV)引起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1%~0.13%。LEV相关血小板减少出现或加重的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 d,最长则可达到用药后60 d,同时还可伴有血红蛋白减少,或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降至1×109/L以下。除实验室检查发现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外,临床还可出现黏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症状。LEV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清楚,骨髓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非免疫性直接破坏都有可能是LEV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临床应用LEV后应密切观察相关症状和体征,定期检查血常规。一旦出现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症状应及时停药,症状较轻者停药1周后可自行恢复,较重者可输注血小板,有严重出血症状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2例女性癫痫患者(例1 15岁,例2 54岁),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0.25 g2,次/d,分别在治疗第75、天,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伴瘙痒。考虑皮疹与左乙拉西坦有关。例1停用左乙拉西坦后3 d皮疹消褪。例2停用左乙拉西坦并接受氯雷他定10 mg、1次/d治疗,1周后皮疹消褪。  相似文献   

9.
左乙拉西坦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基础动物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报道,概括了LEV作用于癫痫动物模型的机制、以及与癫痫耐药相关蛋白、脑保护的关系。结果 LEV具有与既往抗癫痫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不仅有抗癫痫作用,还具有抑制癫痫源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多数报道LEV不是常见耐药蛋白如P-gp和MRP1/2,MDR1的底物,在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具有理论基础,同时LEV在神经保护方面急性期多具积极作用,而在慢性期效果不明显。结论 大量动物实验证明LEV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癫痫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在不同癫痫模型及组织中结果不尽相同,值得进一步探讨,为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左乙拉西坦的药理和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乙拉西坦为一抗癫痫新药,其生物利用度较高,药动学呈线性,蛋白结合率低,且代谢不依赖于肝细胞色素P450等,使其成为较安全的药物。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评价及不良反应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左乙拉西坦片含量方法的确定.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庚烷磺酸钠溶液(pH值为2.8)-乙腈(23: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结果 左乙拉西坦片的质量浓度在0.1mg·mL-1~0.7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8%~102%范围内,RSD为0.39%,在8h内供试品溶液质量稳定.结论 该检测方法准确可行,可采用其对左乙拉西坦片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黄涛  李振宏  黄郁波 《江西医药》2013,48(8):670-67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婴儿痉挛症(west syndrome,W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9/15),对照组有效率为26.7%(4/1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2/15),较治疗组20%(3/15)不良反应少,但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婴儿痉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张少桦  王锦刚  蒋海松 《中国药房》2014,(13):1212-1215
目的:建立检查左乙拉西坦缓释片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流动相为缓冲液(含磷酸二氢钾、庚烷磺酸钠,pH 2.8)-乙腈(9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nm,进样量为10μl。以外标法计算杂质量。结果:左乙拉西坦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168 76.714μg/ml(r=1.000);低、中、高质量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0.3%、101.7%、103.3%,RSD分别为0.17%、1.08%、0.43%(n=3);左乙拉西坦酸定量限为76.51 ng/ml。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以用于左乙拉西坦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左乙拉西坦中甲硫醇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DB-624(30 m×0.53 mm,3.0μm),进样口温度为250℃,FID检测器温度为26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维持6 min,以60℃/min升至220℃,维持6 min,进样量为1 m L;顶空温度为90℃,时间为30 min。结果甲硫醇在0.079 6-7.960 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检测限为0.039 8μg/m L,定量限为0.079 6μg/m L;平均回收率为91.5%,RSD小于2.0%(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左乙拉西坦中甲硫醇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预防动物热性惊厥发作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60只对热惊厥敏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分别按100、200、300mg/(k·d)的剂量灌服左乙拉西坦,对照组予生理盐水,5 d后观察其热性惊厥敏感性改变情况和毒副反应.结果:Wistar大鼠用药后,在热水浴中发生惊厥的潜伏期分别从(243.8±35.2)s、(231.3±43.9)s、(223.4+48.2)s延长到(262.2±32.8)s、(301.8±56.9)s、(303.8±55.3)s;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从(151.2±1.9)s、(131.3±58.1)s、(146.4±51.6)s缩短到(120.8±46.8)s、(77.7±53.2)s、(55.2±28.7)s;热惊厥发生程度也明显减轻,除低剂量组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18.5,P<0.05或P<0.01).不良反应表现轻微,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左乙拉西坦具有预防动物热性惊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Levetiracetam (LEV) is an established second generation anti-epileptic drug and LEV associated severe cutaneous reactions are rare. Here we report the case of psoriasiform drug eruption in a patient with newly diagnosed epilepsy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levetiracetam.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a psoriasiform eruption that appeare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LEV.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左乙拉西坦(开浦兰)加用和单用治疗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41例癫痫患者,125例加用开浦兰治疗,116例单用开浦兰治疗。结果共有225例患者完成了20周疗程的观察。开浦兰加用治疗总有效率达60.17%,单用治疗达73.83%。结论开浦兰加用及单用治疗癫痫均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广谱、安全、耐受性好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左乙拉西坦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特性以及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按照筛选处方制备左乙拉西坦缓释片,以市售左乙拉西坦缓释片(Keppra-XR)为参比制剂,采用相似因子(f2)法进行体外释放行为相似度评价;并将自制左乙拉西坦缓释片与市售普通片进行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参数比较。结果 自制左乙拉西坦缓释片与市售左乙拉西坦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相似。市售左乙拉西坦普通片和自制左乙拉西坦缓释片的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75±0.50)和(5.50±1.00)h,Cmax分别为(30.33±2.00)和(17.29±3.56)mg·L-1,AUC0-t分别为(186.88±8.83)和(202.50±34.20)mg·L-1·h。结论 自制的左乙拉西坦缓释片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小明  胡婷婷  王明仲 《中国药房》2011,(18):1703-170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氧化应激系统(OSS)的影响。方法:42例癫痫患者均接受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测定其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周血清对氧磷酶、芳香酯酶活性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8-羟基鸟嘌呤水平。结果:癫痫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后其血清对氧磷酶、芳香酯酶活性降低,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8-羟基鸟嘌呤水平升高。这种变化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结论:左乙拉西坦影响癫痫患者的OSS,但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LEV)治疗≤4岁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LEV单药治疗的112例癫痫患儿(≤4岁)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观察,起始剂量10 mg·kg-1·d-1,每1周增加10 mg·kg-1·d-1,逐渐加量至最小有效剂量维持。结果:14例提前退出,98例随访时间≥1年,1年保留率为87.5%;78.6%(77/98)的患儿发作减少≥50%,48%(47/98)的患儿无发作;部分性发作的无发作率为50.9%(28/55),有效率为30.9%(17/55),全面性发作的无发作率45.0%(18/40),有效率为30.0%(12/40),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7.1%(7/98)、行为异常5.1%(5/98)、乏力4.1%(4/98)、食欲不振2.0%(2/98)、皮疹1.0%(1/98)等,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治疗的1个月内,症状轻微,绝大部分对症处理后逐渐消失。结论:LEV单药治疗≤4岁儿童癫痫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