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子宫内膜息肉(EP)是由子宫内膜的腺体、间质和血管异常生长增殖形成的突出于宫腔的赘生物。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现腹痛、阴道异常流血、白带异常、不孕,但大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AUB)和不孕[1]。子宫内膜息肉好发育龄期女性,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尤昭玲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40余年,擅长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假腔、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月经不调以及各种不孕症等疑难杂症。现将尤昭玲教授治疗不同表现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局部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住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结合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局部征象。结果 (1)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最常见中医证候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息肉颜色、表面血管颜色及血管形态分布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息肉位置、数量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颜色、子宫内膜血管颜色分布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管形态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颜色、息肉表面血管颜色及血管形态、子宫内膜颜色及内膜血管颜色与中医证型相关,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医辨证的局部望诊依据。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以宫腔镜手术为主,但术后易复发、价格较高且为有创疗法。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防止该病复发。文章总结刘静君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刘静君教授认为瘀热互结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发病机理,治疗以化瘀消癥、清热利湿为主,并自拟经验方-消息饮,随症加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激素结合中成药防止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予安宫黄体酮结合二甲丸;对照组予安宫黄体酮。两组周期治疗3个月,6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17.81%(95%CI=9.03%~26.59%),对照组为31.51%(95%CI=20.85%~42.17%),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χ2=3.611 1,P=0.060 1),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安宫黄体酮结合二甲丸干预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作用优于安宫黄体酮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其收益为OR=0.47(95%CI=0.12~1.02),NNT=7(95%CI=3.61~533.6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仅进行常规止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再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随访24个月后,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8个月、14个月、24个月,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多发性息肉、单发性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进行宫腔镜手术者结合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经宫腔镜和病理证实符合者为51例,占62.2%;误诊31例,误诊率38.8%,误诊病例包括内膜增生、官腔粘连和粘膜下肌瘤。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行宫腔镜手术后应用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以治疗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口服优思明3个周期;对照组60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未予药物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月经改善的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联合应用优思明,可有效恢复正常月经,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邱乐乐  谈珍瑜 《新中医》2020,52(24):197-198
正文:尤昭玲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在国家名中医尤昭玲妇科传承工作室跟师学习,现将尤昭玲教授运用不同孕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经验介绍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整理卢苏教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机认识、治疗特色及验案分析,总结其辨治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是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之本在肾虚,病因责之血瘀。肾虚与血瘀相互影响,肾虚可导致瘀血形成,并不利于使停滞胞宫的瘀血排泄,瘀血留滞胞宫形成癥积;七情内伤、金刃创伤导致血瘀,不利于气血津液的运行疏布,难养先天。治疗上,主张补肾调周法结合活血化瘀,分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期论治,重视经前期补肾助阳,顺应经期活血化瘀的治疗,术后调理提倡脾肾同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的二维图像及血流特点,结合血浆CA-125诊断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内膜癌等子宫内膜病变。方法检测1例子宫内膜癌,27例子宫黏膜下小肌瘤,34例子宫内膜息肉,11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二维图像及血流特点并测定血浆CA-125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病灶内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分布紊乱,阻力指数降低,CA-125值含量较高,呈阳性。黏膜下小肌瘤病灶可见环状、半环状彩色血流信号,中、高阻力指数,CA-125值较低,呈阴性。内膜息肉病灶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高阻力指数,CA-125值含量低,呈阴性。结论彩色多普勒结合血浆CA-125值为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图像特征。方法: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8例超声图像与宫腔镜及病理学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5.8%(46/48)。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维图像呈颗粒状或滴水状高回声团块,小息肉(<5 mm)内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息肉内部可显示点状、粗大条状甚至具有分支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四逆三核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肝郁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以期为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肝郁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四逆三核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15 mm以内的子宫内膜息肉,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15 mm的子宫内膜息肉,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月经评分均未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情绪评分明显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逆三核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15 mm以内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阴道二维超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和三维彩色超声检查,检查后再为患者进行宫腔镜手术和病理检查,并且分析和探讨检查结果。结果: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计53例患者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例,子宫内膜不均匀回声患者6例,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1.70%;三维超声检查76例患者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例,子宫内膜黏膜下肌瘤患者2例,三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56%。病理检查共计取材104个,104个符合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100%。结论:与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相比较,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于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效果更好,诊断符合率更高,并且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因此,值得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过程中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防治提供可选方案,探讨并评价化瘀清经汤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确切疗效。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病检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治疗组加用化瘀清经汤口服,共3个月,于术后第3、6个月随访,比较2组术后第3、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经量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术后第3个月、6个月,月经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术后月经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3个月、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减少,术后第3个月2组均无复发,术后第6个月对照组复发7例,治疗组复发2例,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术后服用化瘀清经汤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改善月经情况,有很好的临床治疗选择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局灶性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引起的良性病变,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其发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相关~([1-2])。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有效方法,但手术往往难以彻底清除所有息肉,且不能纠正雌激素水平异常,术后极易复发~([3-4])。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是第二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对预防TCRP术后息肉复发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后复发率仍居高不下~([5])。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16.
<正>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为25%~([1]),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带蒂突向宫腔,即成息肉。其临床多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期前后出血、月经不规则、绝经后出血或不孕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可以很好地清除息肉,但改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出现局限性增生过度,形成带蒂赘生物,突入宫腔内,引起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的常见疾病。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处于"内膜瘀血"状态,其病位在冲任及胞宫,瘀血停滞于冲任、胞宫是核心病机。临床应用祛瘀生新之桃红四物汤加失笑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血瘀状态,达到治疗内膜息肉、调理月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联合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60)。观察组实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分析两组术后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比较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月经量比对照组少,月经周期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出血复发率、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其月经情况,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7例,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25.39±0.45)min,出血量(38.34±0.48)mL。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24例(65%),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系数,随访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及阴道超声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8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行宫腔镜检查 ,并行息肉摘除术 ,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或抗生素治疗 3个月经周期。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5 38例 ,病理诊断 5 15例。随访 1个月~ 3a ,7例息肉复发再次行宫腔镜下摘除术。结论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既可确诊又可定位 ,对彻底清除息肉有重要意义 ;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检查方法 ,可用作宫腔镜术前筛查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