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58-1460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并与西沙比利进行对比。方法: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主要症状进行分级及记分。将临床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及观察,治疗组给予麻枳降浊方(1剂/d),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片(15 mg/d),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积分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效果,对于改善腹胀腹痛、嗳气、心烦等兼症方面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枳降浊方组57例,予麻枳降浊方汤剂治疗,日1剂,分早、晚2次服;复方芦荟胶囊组43例,予复方芦荟胶囊治疗,每次2粒,每日2次;西沙必利片组50例,予西沙必利片治疗,每次10 mg,每日3次。3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不净感及大便性状评分变化。结果麻枳降浊方组总有效率93.1%,复方芦荟胶囊组总有效率70.4%,西沙必利片组总有效率72.6%,麻枳降浊方组疗效优于复方芦荟胶囊组及西沙必利片组(P0.05);3组治疗后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不净感及大便性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麻枳降浊方组治疗后降低水平较复方芦荟胶囊组及西沙必利片组更明显(P0.05),复方芦荟胶囊组与西沙必利片组降低水平相当(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IBS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自拟方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中成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中药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麻枳降浊方,分早晚两次温服;中成药组给予复方芦荟胶囊口服,2粒/次,2次/日;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片,10 mg/次,3次/日。3组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复发率及安全性检查的客观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改善症状的程度及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与复方芦荟胶囊、西沙必利片相当,但在远期疗效及降低复发率上优于二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60-1361
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麻枳降浊方组5组,观察大鼠结肠及回盲部肠组织中肥大细胞(MC)的数量以及小肠黏膜组织中P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MC计数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显著增多(P<0.05);各治疗组间对比计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P物质含量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各治疗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减少IBS-C大鼠肠道MC数量,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增加黏膜P物质的含量,而调节IBS-C大鼠的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奥替溴铵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奥替溴铵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每周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周排便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结合奥替溴铵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干预前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及肥大细胞(MC)水平,探讨该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麻枳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正常饲养,不限食水,除正常组外各组均通过冰水灌胃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阳性药物组给予西沙必利3.6 mg/(kg·d)灌胃,麻枳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麻枳降浊方颗粒剂25.2 g/(kg·d)、12.6 g/(kg·d)、6.3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常温蒸馏水灌胃。肉眼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灌胃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5-HT表达水平,甲苯胺蓝改良法染色后观察大鼠肠道组织内MC计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肠道组织中5-H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MC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降低肠道组织中5-HT的表达、减少MC的数量,从而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起到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枳术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和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枳术芍甘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枳术芍甘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采用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性状、频次、腹胀及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与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均有效,但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组织5-H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成药组和中药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沙比利、复方芦荟胶囊、麻枳降浊方,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正常饲养,不限食水.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肠组织中5-H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肠推进比明显增高(P〈0.05),且肠道各组织5-H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降低肠道各组织中5-HT的表达,从而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发挥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杨倩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发病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并组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枳术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给予穴位埋线并口服枳术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6,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枳术颗粒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方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及排便不尽感4项症状的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4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配合心理疏导可有效提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2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和聚卡波非钙治疗。结果治疗组腹痛、便秘及其他伴随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3.55%)显著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疗效确切,优于一般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止泻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止泻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止泻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白术芍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孙海利 《新中医》2016,48(2):205-207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西药治疗结合专项护理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匹维溴胺片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肠丸治疗联合肠易激综合征专项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脾益肠丸联合西药治疗结合专项护理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疗效,在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结合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脾穴位贴敷(简称"温脾贴")干预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脾贴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干预30天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低于初诊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均降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临床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脾贴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香灸联合心理疏导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确诊的6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疏香灸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以乳果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次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症状总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香灸联合心理疏导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11):1516-1518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电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进行针刺治疗,28d为1个疗程;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1次0.2g,1d3次,28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该病证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药物对照组73.33%。2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为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为主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天枢、大肠俞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3.3%,对照组分别为5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腹胀、腹痛和腹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7%和93.3%,对照组分别为80.0%、86.7%和80.0%,两组腹胀及腹泻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刺是一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