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小板凝溶胶蛋白(gelsolin)水平及血瘀证计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75例ACS患者,术前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小板gelsolin浓度;计算血瘀证计分;随访期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与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预测ACS不同亚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是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2)当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为282.75、253.20、324.30μg/mL时,分别为预测ACS、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3)当血瘀证计分为30、26及35分时,分别为预测ACS、UA及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4)血小板gelsolin联合血瘀证计分预测AC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15-0.987,P0.01),说明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对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与血瘀证计分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判断ACS预后,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miR-127-3p、miR-129-5p分子的表达情况及与微观血瘀证和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符合微观血瘀证及微观非血瘀证的LN患者各30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miR-127-3p、miR-129-5p分子表达量,比较2组LN患者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清胱抑素(Cys-C)]和肾病理指数[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的差异,分析miR-127-3p、miR-129-5p分子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微观血瘀证组患者miR-127-3p、miR-129-5p及Cr、BUN、UA、Cys-C、AI、C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观血瘀证组miR-127-3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 2 组 LN 患者 miR-129-5p 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LN 患者 miR-127-3p 表达量与血 Cr、BUN、UA、Cys-C、AI 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miR-129-5p 表达量与血Cr、BUN 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LN 合并微观血瘀证患者肾功能更差,病理活动、慢性化程度均更高;MiR-127-3p、miR-129-5p分子与微观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指导辨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IgA肾病血瘀证及其轻重程度与肾脏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IgA肾病血瘀证进行评分,分为轻度血瘀证和重度血瘀证,分析42例IgA肾病血瘀证与73例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IgA肾病血瘀证临床上以肾功能衰竭多见,血瘀证女性多见;重度血瘀证伴肾功能衰竭高于轻度血瘀证;血瘀证组Lee分级重于非血瘀证组(P<0.01),重度血瘀证Lee分级重于轻度血瘀证(P<0.01);血瘀证组肾小管萎缩积分或肾小管萎缩比例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重度血瘀证Katafichi积分、肾小球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轻度血瘀证(P<0.01);血瘀证组肾组织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FRA)沉积程度明显强于非血瘀证组(P<0.05);重度血瘀证FRA沉积程度明显强于轻度血瘀证(P<0.01).结论 血瘀证及其轻重程度与IgA肾病肾组织病理损害有一定相关性,血瘀证积分越高,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越严重,血瘀程度可作为反映IgA肾病病变轻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不同证型蛋白表达水平,为ACS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60例2015年7月—2016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CS并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气滞血瘀证组29例,气虚血瘀证组31例。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并记录血瘀证计分及冠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结果与气滞血瘀证组比较,气虚血瘀证组TM、ICAM-1水平升高(P=0.039,P=0.026);两组hs-CRP、Lp-PLA2水平、Gensini评分、血瘀证各项计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证患者hs-CRP、TM、ICAM-1、Lp-PLA2水平及血瘀证总计分均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M、ICAM-1可考虑作为ACS患者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辨证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介入术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5C临床试验中合并糖尿病介入术后ACS患者的亚组分析,共281例。其中对照组145例患者,治疗组136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悦胶囊2粒,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用药0.5年,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ACS再住院。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中,治疗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非致死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因ACS再入院,对照组12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组6、9、12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9个月时心绞痛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6、9、12个月及对照组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0.05),治疗3、6、9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介入后糖尿病ACS患者,可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塞通(XST)治疗及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hsa-miR-199a-5p,hsa-miR-146b-5p,KIR3DS1,HLA-DPB1,TP53SESN2,NCR1,PRF1表达的影响,阐述XST治疗冠心病血瘀证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心绞痛分级Ⅰ~Ⅲ级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安慰剂,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缺血总负荷、西雅图心绞痛质量评分,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指标变化,评估XST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hsa-miR-199a-5p,hsa-miR-146b-5p,KIR3DS1,HLA-DPB1,TP53,SESN2,NCR1,PRF1等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缺血总负荷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KIR3DS1,TP53,SESN2,PRF1上调,hsa-miR-199a-5p,hsa-miR-146b-5p下调(P0.05)结论:XST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sa-miR-199a-5p,hsa-miR-146b-5p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血瘀证患者p53、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为胃癌的中医分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按照中医分型将其分为血瘀证组以及非血瘀证组,每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癌组织中p53以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血瘀证组患者胃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为77.50%,非血瘀证组患者胃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为4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患者胃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为92.50%,非血瘀证组患者胃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为5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以及VEGF可能为胃癌血瘀证患者的物质基础之一,同时p53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血瘀证患者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241例,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并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分类,使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模型筛选出影响ACS预后的具有交互作用的中医证候要素,并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结果 241例ACS患者中血瘀证最为常见213例(88.4%),其次是气虚证、阴虚证、痰浊偏寒证、痰浊偏热证、阳虚证、气滞证;经GRACE危险分层,高危患者21例(8.7%),中低危患者220例(91.3%);应用MDR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480+1.969(血瘀+痰浊偏寒+阳虚),发生不良预后危险的比数比例为7.167(OR=7.167,95%CI:1.583,32.441)。结论 ACS患者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和气虚,出现阳虚+血瘀+痰浊偏寒证的ACS患者较不出现的患者6个月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可能性的百分比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胸痹患者的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情况,提高急诊胸痹患者的危险度辨识水平。方法对67例胸痹患者进行辨证,根据不同证型分为气滞血瘀组、痰浊闭塞组、阴血虚证组和阳气虚证组4组.登记4组患者的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中的相关项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组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为(129.17±42.32)分,痰浊闭塞组为(124.41±32.24)分,阴血虚证组为(130.43±43.17)分和阳气虚证组为(180.00±26.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气虚证组的高危组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气虚证组的心电图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可增加胸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的科学性。阳气虚证的胸痹患者的GRACE积分较高,预示着其死亡率也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不同证候(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患者与健康人群外周血中miR-146a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组23例、血瘀组20例、血燥组17例)和2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外周血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与其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指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外周血miRNA-146a的表达在血热证患者中的水平均高于血瘀组、血燥组,与健康人群相比,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3组PASI指数经过直线相关性分析存在正相关关系(r=0.68,P 0.05)。结论银屑病不同证候外周血中miR-146a的表达存在差异,且一定程度上miR-146a与PASI指数呈正相关,因此推测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可以被用于判断疾病的证候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益血清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晚期NSCLC疗效监测和预测分子标记物。方法选取5例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且疗效获益的晚期NSCLC患者(简称治疗组)和3例晚期NSCLC初治患者(简称肺癌组)及3名健康体检者(简称对照组),采集血清标本并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运用Exiqon公司microRNA PCR ARRAY芯片技术筛选检测肺癌组血清与对照组血清中差异miRNA表达谱、治疗组血清与肺癌组血清差异miRNA表达谱,基于聚类分析及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NSCLC获益miRNA表达谱。结果经microRNA PCR ARRAY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后,肺癌组与对照组共筛选出42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miRNAs,其中29个为上调的miRNAs,13个为下调的miRNAs;且miR-10b-5p、miR-21-5p、miR-182-5p、miR-361-3p、miR-382-5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肺癌组筛选出45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miRNAs,其中12个上调的miRNAs,33个下调的miRNAs;miR-137-3p、miR-182-5p、miR-376a-3p、miR-382-5p、miR-409-3p、miR-10a-5p、miR-21-5p、miR-29a-3p、miR-141-3p、miR-150-5p、miR-200c-3p、miR-342-3p、miR-365a-3p、miR-375、miR-502-3p 15个miRN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肺癌组差异倍数2倍,与对照组差异倍数≤2倍的血清miRNA共筛选出22个,其中7个为上调miRNAs,15个为下调miRNAs;miR-127-3p、miR-182-5p、miR-382-5p、miR-409-3p、miR-10a-5p、miR-21-5p、miR-141-3p、miR-342-3p 8个miRN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miR-21-5p、miR-182-5p、miR-382-5p在内的差异miRNAs有望成为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监测和预测分子标记物;为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之间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采集的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6例)、脾胃虚弱证(6例)、脾虚湿热证(6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6例)的结肠黏膜进行microRNA检测,运用SAS系统对microRNA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结果脾胃虚弱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53条,33条上调,20条下调;湿热内蕴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48条,29条上调,19条下调;脾虚湿热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56条,35条上调,21条下调。脾胃虚弱证组和湿热内蕴证组共筛选出8条差异表达:miR-194、miR-127-3 p、miR-183、miR-196、miR-21、miR-200a、miR-96、miR-55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6条,下调2条;脾胃虚弱证组和脾虚湿热证组共筛选出6条差异表达:miR-195、miR-96、miR-320a、miR-17-92、miR-142-3p、miR-1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5条,下调1条;湿热内蕴证组和脾虚湿热证组共筛选出5条差异表达:miR-194、miR-17-92、miR-188-5p、miR-10a、miR-18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4条,下调1条。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候(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患者结肠黏膜存在差异表达microRNA(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浆外泌体miR-27a-3p及其靶基因BAK1血浆蛋白表达水平对内分泌耐药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探究疏肝益肾方对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7a-3p、靶基因BAK1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内分泌治疗(ET)耐药和ET敏感的乳腺癌患者各10例,观察2组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7a-3p及其靶基因BAK1血浆蛋白表达的差异;ET耐药患者使用氟维斯群+CDK4/6抑制剂+疏肝益肾方加减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外泌体miR-27a-3p、靶基因BAK1血浆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总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ET耐药组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7a-3p的表达低于ET敏感组患者(P>0.05);血浆BAK1蛋白显著低于ET敏感组患者(P<0.01);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ET敏感组(P<0.01)。治疗后,ET耐药组血浆外泌体miR-27a-3p表达及BAK1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耐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基因啦平对行气活血复方的微观机理进行探索。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治疗前后CD62p基因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1)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惠者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血瘀证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3)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厦阴虚血瘀组、痰浊血瘀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和痰浊血瘀组(P〈0.01):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和痰浊血瘀组之间相比较.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治疗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存在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并且其指标异常与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行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抑制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与ET、NO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及积分与ET、NO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瘀证患者80例,检测透析前患者血ET、NO值,并计算血瘀证积分,非血瘀证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结果:血瘀证组ET、ET/NO值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NO值显著低于非血瘀证(P<0.01);血瘀证积分与ET、NO有相关性(P<0.05);与ET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与ET呈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血瘀证积分判断患者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测序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从转录组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正常(各5例)lncRNA,miRNA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交联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分析,根据基因间Pearson相关分析和star Base靶基因预测平台,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基因。在另一匹配队列中(每组各15例)对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39个lncRNA,229个miRNA和221个mRNA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共有9个lncRNA(均为下调),31个mRNA(11个上调,20个下调)和24个miRNA(14个上调,10个下调)构成共调控网络,包括76个基因间调控关系。CTA-384D8.35,CTB-114C7.4,RP11-567M16.6和hsa-miR-3158-3p是冠心病血瘀证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Real-time PCR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存在lncRNA-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免疫和炎症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并可依此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可为从转录组层面开展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脉造影所示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33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活血中药芎芍胶囊治疗)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各进行1次血瘀证计分评价,术后6个月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对血瘀证及其兼证与术前冠脉造影所见病变类型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冠脉造影资料完整患者334例,308例(91.9%)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147例进行了冠脉造影随访。血瘀证计分与术前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最重狭窄程度和病变计分均明显相关(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增加,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狭窄及复杂程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加。在兼症中,阳虚辨证与病变复杂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痰浊辨证与病变钙化与否有一定相关性。治疗前后血瘀证计分差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血瘀证计分总分与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冠脉造影所示再狭窄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种兼证有无及各兼证之间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阳虚者病变较重;血瘀程度轻重是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合并兼证类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三年多来,跟踪观察了140例胃部恶性胂瘤患者术前、术后和死亡前的舌质和5项血凝指标(AT-Ⅲ、Fn、Fa、ⅧR:Ag 和β-TG)。术前肿瘤患者紫舌阳性率高达58.0%,5项血凝指标测定值显著异常,说明胃部恶性肿瘤完全符合血瘀证诊断。术后紫舌阳性率和5项血凝指标均无显著好转,说明单纯手术切除没有根本改善肿瘤患者的血瘀状态。23例肿瘤患者在死亡前舌质与血凝指标显示了比术后、甚至术前更为明显的血瘀状态,说明血瘀证更是死亡前胃部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提示:胃部恶性肿瘤与中医血瘀密切相关,血瘀证程度可作为判别病情轻重和预后的有效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芪口服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接受益芪组或对照组的治疗 ,试验组 (益芪组 )接受基础治疗 +试验药物 (益芪口服液 )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治疗 14天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改变 ,随访 1个月 (30± 2天 )进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ADL)评定。结果 :治疗组 (益芪组 )32例 ,对照组 31例 ,两组基线基本一致 ;治疗 14天中风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组间气虚血瘀证、气虚证、血瘀证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益芪组优于对照组 ;组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益芪组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气虚证改善优于血瘀证。结论 :初步说明益芪方对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的治疗干预是有效的 ,同时提出在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方面的疗效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