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卒中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PSCI效果更好。从PSCI的主要常见类型综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以期为PSCI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人类第二大死因和最主要的致残因素[1],脑卒中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2],其中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较普遍。国外研究报道,大约2/3的中风患者存在认知问题[3],在中国,大约55.9%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愿意参与到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配合肢体功能训练[5],这反过来又影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其他功能的恢复,增加了整体康复的难度,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进行预防和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将就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65岁以下的劳动力人群是卒中首次发病的主要人群,调查显示,近年来卒中高危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1]。据统计,卒中后幸存者中约有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2-4],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缓解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尽早使患者回归社会是当前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瑜 《广西中医药》2021,44(3):78-80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痴呆的常见类型,约占20%[1],是因脑血管病变因素导致的言语、记忆、性格、判断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减退,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2].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是导致VCI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因,有报道显示脑梗死患者约21%会在发...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10年来国内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具有毒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正脑梗死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不仅可以引起肢体偏瘫、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还可引起记忆力下降、失语、失认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痴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由血管原因、神经变性或其他混杂因素引起[2-3],25%[4]~83%[5]的脑梗死患者会立即或延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有文献[6]报道即使  相似文献   

9.
认知障碍(CI)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约70%的脑卒中幸存者都会遗留认知障碍,难以重返社会.针刺治疗认知障碍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也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的研究发现,针刺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过度沉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脑血管血液流变性、平衡氧化应激、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调节酶活性、提高突...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可达34. 2%[1],仅次于卒中后抑郁[2],但在脑卒中急性期,焦虑较抑郁更为普遍[3]。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存在不良反应较大、疗程较长、停药难等问题,而心理疗法需要长期良好的依从性,且治疗费用昂贵。针灸治疗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具有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ll蠡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而后采用RevMan4.2.7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9个研究共620例患者符合纳人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由于神经功能量表选择不一致,仅对4篇采用了MMSE量表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MSE提高分率在治疗期末针灸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59,95%可信区间[4.76,15.51])。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针灸可减轻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并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但鉴于目前评价针灸疗效的临床试验及病例数较少,尚不能作出其是否有效的确切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巩婷副主任医师认为脾肾亏虚、元气不足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该病病位在脾肾,治宜标本同调,肾、脾、脑三者兼顾,治疗根本在于固本培元、健脾益肾、滋养脑髓,以恢复患者神志、智能、智力。  相似文献   

13.
正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的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叫做角结膜干燥症~([1])。国际干眼工作组于2007年将干眼症定义为: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泪液和眼表疾病,包括眼表不适症状、视力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并且伴有潜在的眼表损害,伴随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反应~([2])。干眼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眼部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灼热痛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取得良好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其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电针治疗PSCI可能是通过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药综合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认知障碍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3层,其中无认知障碍组50例、轻度认知障碍组30例和轻度血管性痴呆组30例。每层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分别比较每层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的MMSE量表评分、MOCA量表评分和ADL指数评分,评价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轻度血管性痴呆3组患者中的干预组干预前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MMSE评分比较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轻度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MOCA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中医药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尤其是对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周洁  杨会香  牟作峰 《光明中医》2016,(20):3047-3049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所以,脑卒中后早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和综合干预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综合康复训练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近几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和早期综合干预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药物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进行治疗, B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9%,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 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代谢或转运异常所导致的血浆中TC(胆固醇)、TG(甘油三脂)和(或)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和(或)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一种病症。关于此病中医历史文献并无病名记载,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该病应属中医学"脂膏"、"痰湿"、"血瘀"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19.
失眠是指存具备良好的睡眠条件,且无躯体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现入睡困难、反复易醒、早醒,并且每周多于3个晚上,连续1个月以上,因睡眠的时问和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而出现白天功能异常的一组综合征1.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和戒断性反应,而中医药治疗失眠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岩  白艳杰  张铭 《西部中医药》2021,34(6):145-149
通过检索近五年内相关文献资料,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现状进行小结,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