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伏邪温病范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伤于寒"是为少阴阳气受损,阳气亏虚;春季少阳当令,伏邪温病转出于少阳,故称"春必病温"。伏邪传变外出即转出少阳,内陷即陷入少阴。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理论指导治疗春季发热病,辨证结合患者的体质、发病节气,注重"天人合一"的原则,在治疗上寒温并用,对指导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指导春季发热医案的辨治体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温化痰饮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化痰饮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观察吕梁地区中医院(033000)张德贵吕梁地区卫生学校贺建丽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温化痰饮法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约占儿科门诊的80%,而反复呼吸道感染约占呼吸道感染全部的30%。本...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疾病的发病规律,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患病容易,传变迅速。临床上一旦小儿发生外感热病,就极易出现高热惊风等重症。笔者认为小儿外感高热疾病的这一特点与温疫致病的特点类似,因此,治疗的法则也当与温疫派强调的攻击性的驱邪方法类同。  相似文献   

4.
高热是人体发热时腋温超过39%的临床危重症。小儿高热既是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又是临床急、危重症,是疾病转归与预后的关键转折点,由于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因此及时而有效的退热就成为儿科医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9 关于春温的病因问题关于春温的病因,教材提出了“春季温热病邪”的概念,并与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并列为四时温病的致病主因,认为春温“是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外因是温热病邪,内因是阴精素亏,正气不足”。据此则春温应属新感温病,而不是伏邪温病了。然而教材在总论部分,多次提到春温为伏邪温病,在有关章节中论述春温的发病时又以“冬伤于寒”、  相似文献   

6.
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探讨荨麻疹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荨麻疹春季多发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临床多参照温病学"春温"进行论治。基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提出"肾精不足"为荨麻疹的内在发病基础,"风热外袭,卫营同病"为其直接病机。明确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荨麻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温阳法在儿科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阳法在儿科临床的运用,历代儿科医家对此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上,提出不宜使用温阳药物,主张以清为是,否则有违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古训。且热病而用温药,岂非抱薪救火,能不自焚耶!这是主清派的理论依据。温阳药能否使用于儿科病证,问题应该  相似文献   

8.
春温是温病学中重要的疾病之一,对其机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时至今日,《温病学》教材说法亦不尽相同:或曰“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伏邪温病,或曰:“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新感温病。笔者经过反复推敲,认为还应以伏邪论述更为适宜。 首先,从春温的源流来看。春温导源于《内经·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内经·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指出春温是在冬季人体阴精先亏的情况下,感受寒邪,郁而不发,至春阳气升泄,郁热自内外发而成。这也是伏邪温病最早的理论根据。之后,历代医家对春温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以伏邪  相似文献   

9.
小儿咳喘证治一得朱晓东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靖江214500)小儿咳喘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小儿咳喘的治疗每能得心应手,现简介如下。1顽症咳嗽利咽清肝益气阴在儿科临床上见有顽固性咳嗽,长达数月,...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导师王素梅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治学严谨,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临证施治,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现择导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小儿咳喘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其多属中医学"咳嗽"、"喘证"、"哮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常用理脾益肺法治疗本病,每获奇效。1立法依据小儿咳喘的发病以外感多见,亦可由脏腑功能失  相似文献   

12.
温针加中药治疗小儿寒哮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秀华  任勤 《中国针灸》1994,14(6):13-14
温针加中药治疗小儿寒哮临床观察马秀华,任勤(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300193)主题词哮喘/针灸疗法,寒证/针灸疗法,温针疗法ClinicalObservationonCold-syndromeofChildren'sAsthmaTreate...  相似文献   

13.
自拟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喘97例313017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卫生院莫新初小儿咳喘,其中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或喘息型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以冬春为多见。笔者临床采用自拟止咳平喘汤治疗97例,获效甚佳,兹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咳喘370例张立夫(北京军区总医院理疗科,100700)小儿咳喘是儿科常见病,以冬春季多见。自1988~1992年,我们对小儿咳喘进行了耳穴贴医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09例,女性16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5.
春温是发生在春季,由“伏寒化温”引起,病初以里热炽盛症状为主的一种急性热病。关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全国高等医药院校1985年版《温病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认为“春温是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因而,如何正确认识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是很有必要的。特别作为高等医药院校教科书,其内容必须具备广泛性和权威性,既要尊重祖国医学历史,又要面对临床实  相似文献   

16.
李小荣 《河南中医》2006,26(10):37-37
外感咳嗽居儿科常见病之首。多年来教材中对外感咳嗽的分类,大致为风寒、风热两型,笔者临证二十余年,对于小儿外感咳嗽的辨治,认为可分为风寒、风热(风温、春温)、风燥、湿温等四型,其中风寒有轻、重之分,风燥有凉、温之别。据症辨证审因论治,收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病因1.1外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脐周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笔者用温脐理气散敷脐治疗58例小儿脐周腹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儿咳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冬春两季寒冷干燥, 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很多, 其中很多因治疗不彻底, 反复发病, 缠绵难愈而致, 另有一部分由过敏引起哮喘发作.包括儿科学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小儿支气管肺炎等症.金诃安儿宁颗粒是藏医传统古验方,经藏医长期临床应用,发现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的作用,用于小儿伤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和发热等症.  相似文献   

19.
朱银花 《河北中医》2010,32(10):1568-1568
##正##水痘,又名"水花",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乳幼儿较为常见。临床以发热,皮肤出现丘疹、疱疹、痂盖为主要特征。现将小儿水痘112例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999-10—2009-02本院儿科110例小儿水痘,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3岁。均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丘疹、  相似文献   

20.
痰湿咳嗽在冬春季属于儿科肺系疾病常见症候,本症往往病情缠绵难愈,中药汤剂口服较为困难,本院院内制剂化湿液口感温和,易于患儿接受,本文旨在观察纯中药制剂化湿液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