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本病属中医学不寐、目不瞑范畴;病因认识上多认为是阳不入阴,外越扰乱心神所致。治疗上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如采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胆气虚虚证;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的实证,但仍有部分病人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导师胡跃强教授运用阴阳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扶阳思想"指导下的三焦次第治疗中风病之治疗思路。方法:以中医典籍论著为参考,以现代研究为依据,解析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论述扶阳思想与中风病的关系,对莫雪妮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中风病学术思想进行探讨。结果:莫雪妮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中风病,在临床上取得疗效显著。结论:莫雪妮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和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特发性震颤属于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与家族、情志等个人因素有关。临床上特发性震颤虽不同于帕金森病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绝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症状,少部分能够通过药物加以控制,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西药的耐药性,特发性震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主生活能力,从远期来看其危害性仍不容小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治疗特发性震颤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扶阳学派又称“火神派”,治病立法强调以阳气为主导,其倡导的扶阳医学理论以“阳主阴从”为核心思想,立足“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在当今中医学术流派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胡跃强教授师承扶阳学派大师唐农,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机以阳虚为本,其发病本质在于阴阳不同程度偏离“内阳外阴”之本位。临证上提出“扶阳为主,次第治疗”的治则,先以桂枝法宣通中焦和上焦,再以四逆法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使患者从“内阴外阳”的病理状态渐变为“内阳外阴”的正常状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和,从而使疾病向愈。文章从治法出发,结合临床验案,阐述胡跃强教授治疗特发...  相似文献   

4.
刘涛  卢正海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47-748
王法德主任医师从医 30余载 ,临床经验丰富 ,学识渊博 ,尤其对中风病的诊治 ,更具独到之处 ,笔者有幸侍其左右 ,受益匪浅 ,今撷其经验以作简介。1 中风急症多见风、火、痰 ,治宜清热通腑化痰中风病急症 ,辨证以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肝阳暴亢为主 ,病及心、肝、脾诸脏。患者常由饮食不节 ,嗜食膏粱厚味 ,致聚湿生痰 ,痰瘀化热 ;或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肝风化火夹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而致半身不遂。气血不畅 ,筋脉失养 ,可见手足麻木。痰热阻滞 ,中焦热盛 ,传导失职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腑气不通则便秘口臭。清阳不升 ,或风火痰…  相似文献   

5.
<正>董少龙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心脑血管病主任  相似文献   

6.
肖红  黄银平  任双杰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84-1084,1116
李炳茂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河北省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勤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和运用,精于临床疑难病的诊治;领导主研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多项成果获得部省奖励;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周易》中乾坤二卦,延伸到代表生命状态的泰否二卦及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关系,创造性提出阴阳本体观,不同层次解读了人体阴阳的本质及其体用关系.其中,阳内阴外是生命最初的状态,阳往外、阴往内的运动轨迹代表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运行不息的变化过程;一旦内阳外阴结构失衡,必然容易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为血管...  相似文献   

8.
马达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07-109
目的:总结楚海波主任医师临床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经验及思想。方法:跟随楚主任临床,观察其辨治中风病经验。结果:楚主任提出整体综合、重个体化、分期施治的治疗原则和早防早治,防治结合的治疗中风学术思想。结论:楚海波主任医师临床辨治中风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可为当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扶阳学派名中医唐农教授,崇尚经典,精于医学、国学,创造性地将国学中体用学说引入中医学体系,形象地阐明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和阴阳二气交感离合的体用关系.并基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及《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思想,认为糖...  相似文献   

10.
吴林  陈静  唐农  陈炜  李鹏 《西部中医药》2022,35(2):58-60
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结构入手,认为充分运用阴阳本体结构理论去指导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且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预后意义重大,能使患者从"内阴外阳"的病理状态渐变为"内阳外阴"的正常状态,进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11.
总结胡跃强教授基于“扶阳三焦次第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胡跃强教授认为三焦阳虚是顽固性失眠的根本病因,从三焦阳虚导致心肺失降、脾胃气机失调、肝肾失升,分析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根据三焦是人体气血、水火运行的通道,是调和阴阳的关键枢机,阳气以温为用、常易亏易损等生理特点,在治法上采用“三焦次第法”即桂枝法宣通中上二焦,四逆法温固下焦,并倡导择时服药的诊疗思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申明轩 《中医杂志》2003,44(9):653-653
李秀林教授行医60余年,毕生潜心研究中风病,临床经验丰富。李老认为:“截法”是切断、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李老经多年治疗中风的临床实践,认为“截法”适宜于中风病发生的前期(中风先兆)和中风病发生的初期。中风病发生急骤,病情险恶,变化多端,若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旦发生,则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因此能够不失时机地  相似文献   

13.
王左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从事中风病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师认为,正气亏虚是中风病的基本病因,而痰瘀交阻贯穿于中风病各发展阶段的始终,故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虚、瘀、痰三字,执简以御繁。笔者有幸师从王左教授,获益非浅。今不揣固陋,就其临床经验予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84-485
目的:介绍张争昌主任医师按经络脏腑辨证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言语等功能障碍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张争昌主任医师在临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肢体言语等功能障碍主要采用头体针结合的治疗方式,根据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类型选用不同经脉腧穴,注重针灸补泻原则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总结及分享马春玲名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马春玲认为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形成浊阴窃居阳位之势是中风病的病机,临床运用独特的纯中医药方法治疗此病,积累了丰富的病案数,尤其对于中风病之重症型,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曹旭  王少松 《中国针灸》2021,(4):421-423
总结王麟鹏教授应用逐邪思想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根据中风患者的邪气性质(风邪、火邪、痰邪、瘀血、虚邪)、邪正关系,分清主邪与次邪的关系,确定不同针刺方案.分别应用常规毫针针刺、火针针刺、放血治疗等针刺方法达到逐风、逐火、逐痰、逐瘀、扶正等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曹晓岚调气法为主治疗中风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5):308-309
曹晓岚老师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在中风病治疗中具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 ,她认为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无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哪一阶段或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以气机逆乱为主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以调气为主。1 气机逆乱贯穿于中风病全过程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气机逆乱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的认识已被国内专家学者认可。曹老师认为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痰、瘀、风、火 ,阻于脉络 ,壅塞清窍或血溢脑脉之外 ,发为中风 ,致偏瘫、失语甚至神昏。气机逆乱…  相似文献   

19.
魏勇军 《中医杂志》2012,53(5):379-381
1病因病机高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中风病“多痰瘀,当以涤痰通络为先”、“痰瘀同治贯穿其治疗始终”.笔者有幸拜师随诊,受益匪浅,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高老师对中风病研究多年,遵从历代医家关于中风从痰瘀论治的思想,结合现代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变化,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主要责于患者素不养慎,失于调摄;或年老体衰,肝肾两虚,阴阳失调,或形盛气衰,中气亏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养尊处优,嗜食肥甘厚味,醇酒炙煿,损伤脾胃,聚湿生痰,郁久化热,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痰热内结,阻滞气机,痰瘀互结,痹阻脑络,或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忧思郁怒,过度烦劳,五志化火,暗耗真阴,致阴亏于内,肝阳暴亢,阳亢风动,内风旋起,风火相煽,气血逆乱,挟痰挟火,真冲犯脑,脑络痹阻或络破血溢而致.  相似文献   

20.
魏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40-1641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难治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的特点。余从医二十余载在中风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