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取归脾汤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对崩漏、心悸、不寐疾病运用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采用归脾汤方,临证化裁,分别治之。结果:运用归脾汤方对崩漏、心悸、不寐的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归脾汤方对崩漏、心悸、不寐运用广泛,均可临证加减,准确可靠,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刘长民 《陕西中医》2003,24(7):658-659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所撰《济生方》一书中。功能养心脾 ,益气血。清朝汪认庵所著《医方集解》谓“此少阴 ,足太阴药也”。故凡忧思太过 ,劳伤心脾所致的失眠 ,惊悸 ,怔忡 ,健忘 ,自汗 ,盗汗 ,体倦乏力 ,腹胀 ,纳呆 ,疼痛等证 ,均为本方适应范围。此外妇人脾气虚弱 ,统血无权而见崩漏等证 ,应用本方亦常收良效 ,此属异病同治之义。总之 ,归脾汤为养心健脾 ,益气补血的常用方剂 ,其药物组成和方解 ,方书早有详论 ,故不赘述。笔者现将用归脾汤加减化裁 ,治疗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以失眠、胃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神经性头痛、梅核气、女…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1、《证治汇补》一书中论述惊悸怔忡的病因为:惊悸属,怔忡属。2、《证治汇补》中,将健忘之证主要归咎于。3、《证治汇补》中提到,健忘的治疗方法为。4、朱雀丸的组成用药有沉香和。5、《证治汇补》中,对于心痛一证,主要用加减治疗。6、《证治汇补》一书中,湿症脉法:脉浮而缓,濡而小者,皆。沉而缓,细而微者,皆。又迟缓者为寒湿。洪缓为。弦缓为。二、单选题1、《证治汇补》中,治疗心血不足,怔忡多梦,如堕崖谷之证,应选用()A定志丸B琥珀养心丹C镇心丸D归脾汤E温胆汤2、在健忘的治疗中,属于心肾不交,神志不宁的,《证治汇补》中用下…  相似文献   

4.
王法昌主任医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临证50余年,经验丰富。丹参归脾汤是其在临床实践中,以归脾汤为底方,为加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而化裁出来的。王老用其随症加减治疗临床多种病症,疗效显著。现将其在临床上运用丹参归脾汤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归脾汤的方证相应关系是否明确。方法:以“黄金分割法”为依据,回顾性分析归脾汤方证相关文献。结果:归纳出归脾汤方证的核心脉证为:心悸、健忘、头晕、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核心药物为: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结论:归脾汤方证相应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6.
潘文 《西部中医药》1999,12(2):27-28
归脾汤首出于《济生方·健忘》,原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健忘怔忡等。鉴于其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气虚引起的月经不调以及带下等证,收到了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月经先期张某,女,35岁,1996年6月14日初诊。自诉:经期提前2年余。患者不...  相似文献   

7.
欧之洋  银赟 《山西中医》2011,27(6):9-10
归脾汤为补血补气良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龙眼肉、酸枣仁、木香、远志、甘草、生姜、大枣12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用。主治:(1)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仲健忘,食少不眠。(2)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等证。但验之临床,该方适应病证颇多,加减运用得当,可治疗多种病证。笔者临床以归脾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巅顶头痛、皮肤瘙痒、大汗淋漓等,效果良好,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后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逐步完善,治疗范围扩大.笔者用归脾汤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学生健忘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心脾两虚和肾精亏虚两型健忘证患者48例,电针百会、神聪、足三里、三阴交。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及中药归脾汤加味;肾精亏虚型配心俞、肾俞及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结果总有效率为98%。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健忘症疗效佳。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陈士铎以擅治奇症、难症著称,论治健忘证、呆病的学术思想在中医治疗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著作《辨证录》之健忘门论述健忘证简明扼要,理旨奇而不离正,颇具特色。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健忘》,用于治疗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健忘、怔忡。笔者多年来用归脾汤治疗因脾气虚所致的多种出血病证,每获佳效,现举验案5例如下。1紫斑(肌衄)王某,男,58岁,1997年6月12日初诊。自诉双下肢瘙痒,活动时稍有疼痛,并有散在的青紫色斑点,查体:双下肢有大小不一的散在出血点,色紫暗,压之不褪色,无高出皮面。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小。证属脾气虚弱,固摄失权。脾不统血故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渗于肌肤则成紫斑;气血亏耗无以上荣颜面,无以濡养四肢百骸,则神…  相似文献   

12.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等病证。2001年5月-2003年9月,笔者运用归脾汤治疗频发性早搏2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试论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气郁结之证,以疏肝和胃法为治则,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化裁;肝胃郁热之证,以泄肝清热和胃为治则,用化肝煎加减;肝胃阴虚之证,以滋阴柔肝为治则,用一贯煎出入;气血亏虚之证,以温补肝脾为治则,用归脾汤加暖肝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绝经前后诸证肾虚为致病之本;其治当以补肾气、调冲任为首务。临床治分四型,肝肾阴虚型治以左归饮合大补阴丸化裁;脾肾阳虚型治以异功散合右归丸化裁;心脾血虚型治以归脾汤加减;肝气郁结型治以四逆散合二至丸化裁。  相似文献   

15.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至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它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症,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致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的归脾汤,是在严用和《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芪、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相似文献   

16.
张栓成  潘永梅方敬 《河北中医》2007,29(12):1154-1155
一、填空题1、《证治汇补》一书中论述惊悸怔忡的病因为:惊悸属于,怔忡属。2、《证治汇补》中,将健忘之证主要归咎于。3、《证治汇补》中提到,健忘的治疗方法为。4、朱雀丸的组成用药有沉香和。5、《证治汇补》中,对于心痛一证,主要用加减治疗。6、《证治汇补》一书中,湿症脉法  相似文献   

17.
归脾汤原载于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药补入,主要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笔者应用归脾汤配合电针治疗早搏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早搏均为门诊患者,男13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骆春花  杨海玉 《新中医》2020,52(13):204-206
<正>杜发斌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擅长肝、脾内科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临证经验丰富,其运用栀子豉汤合归脾汤化裁治疗失眠的疗效可观。笔者随杜发斌主任医师跟诊学习期间,收获颇多,现将杜发斌主任医师运用归脾汤治疗失眠的医案3则介绍如下。睡眠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理现象,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与稳定[1]。失眠是指因经常性睡眠障碍导致机体不能得到正常休息,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及健  相似文献   

19.
郭放  毛静远 《山西中医》2011,27(7):58-58
归脾汤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至明朝补入当归、远志两药,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脾不统血等病证。笔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采用归脾汤治疗1例心悸患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畏寒肢冷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的显效率(64.29%)及总有效率(95.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主要与心电图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