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挖掘《伤寒论》泻心汤类方中常用药对及其使用规律。方法: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伤寒论》泻心汤类方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找出支持度>20%、置信度>60%、提升度> 1的药对。结果:泻心汤类方共计出现29对高频药对,从中可归纳出8大类药对,分别为半夏药对、黄连药对、黄芩药对、人参药对、生姜药对、干姜药对、大枣药对、甘草药对,从每一类药对中可选出一对具有代表性的药对进行浅析。结论:泻心汤类方常用药对的挖掘和浅析有助于中医药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泻心汤类方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经方疗效。  相似文献   

2.
3.
五苓散类方是《伤寒论》中以五苓散为主的一类方剂,主要用于水气病的治疗。对这类方剂的鉴别使用既可以了解仲景对水气病治疗的辨证用药思路,也有助于五苓散类方的正确应用。本文通过对五苓散类方方证病因病机和用药治法的探讨总结其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为临床中针对不同病因水气病的处方用药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药对配伍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伤寒论》方剂组成的一种特定形成--药对的配伍规律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和基础,具备了方剂的基本方治功能,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5.
从两种相对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成对药;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更好的增强其作用;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配对,其目的在于加强药效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对药应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栀子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等11种类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泻心汤类方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作用,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胃虚弱、痰浊阻滞、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相符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伤寒论》泻心汤类方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桂枝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利尿等作用。作者在临床中以桂枝汤方类治疗有关病证,亦收到较佳疗效,现将验案报道于后。1桂枝汤加归芎治疗产后风寒感冒叶某,女,26岁,农民,2012年8月6日初诊。正常分娩三日因外感,服解热镇痛西药症状不减,至产后10日,求中医诊治。症见:发热恶寒,紧裹衣被,汗多湿衣,全身疼痛,头晕心悸,少腹冷痛,恶露未尽,体温39℃。舌淡苔白微腻,脉细微数,口渴不思食。诊为产后血虚、感受风寒,治以调和营卫、补血解  相似文献   

9.
柴胡最早在医方中的记载,见于〈五十二病方〉,书中以单味柴胡煎服治疗头痛;本草学著作则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1].本药在临床上应用颇广,〈伤寒论〉中含柴胡的药对配伍为后世所常用,探讨本类药对的配伍作用有其实践指导意义.〈伤寒论〉[2]常用柴胡药对及其出现频次见表1,现逐一简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伤寒论》方剂组成的一种特定形式——药对的配伍规律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和基础 ,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冀  田雷 《中医药学报》2012,40(3):143-144
方剂分类体系一直是方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通过对方剂分类的研究,以期寻找隐藏其后的理法体系。由于理论体系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同一方剂在分类上历代医家也有不同的观点,而且这些不同的观点在某一层面上却是相对合理的。以《祖剂》与《伤寒论类方》在经方分类上的不同点为例,阐释这些不同点各自的合理性,进而寻求这些不同点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桂枝汤类方具有调和营卫、温中补虚、调肝理脾、调和阴阳之功效,与肝癌阴阳气血失调的基本病机相符合。辨证选用《伤寒论》桂枝汤类方治疗肝癌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桂枝汤类方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类方是以桂枝汤方为基础,根据桂枝汤方证的兼证,变证以及其它杂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战化栽而成,也是《伤寒论》中最多的一组类方,在全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桂枝汤加味变化、减味变化、加减变化和舍方变化来对桂枝.汤类方的组方思想进行探析,并结合了历代名家的观点,以期更好地了解张仲景的类方组方思想来指导临床的组方用药和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柴胡类方与“阳道实,阴道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津生 《天津中医》1998,15(6):274-274
  相似文献   

15.
正泻心汤类方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湿热内停之"痞满"证的一组方剂。包括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及黄连汤等,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作用。千百年来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在临床上久用不衰。笔者在临床中研习《伤寒论》,认真学习历代医家对泻心汤类方的应用经验,临证揣摩,学有所悟,并将泻心汤类方辨证治疗胃癌并发症,常常效如桴鼓。现略举数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解培勋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74-1075
伤寒论五泻心汤及其类方(如黄连汤,黄芩汤等),临床上用之较多,疗效亦较为显著。各方应用的范围及其适应证,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为了很好地掌握运用,应该有深刻的认识。现就五泻心汤及其类方方证以及鉴别整理如下,供同行参阅。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柴胡汤类方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而来,都包含柴胡、黄芩药对。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汤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汤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汤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应用柴胡汤类方辨治肝癌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伤寒论》柴胡汤类方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联规则在中药药对挖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关联规则方法,对《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1 046首脾胃方的方药进行了分析处理,进一步挖掘脾胃类方中存在的大量药对,发现其应用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IBM SPSS Modeler 14.1和SPSS 22.0进行药对挖掘,分析明清时期治风剂药对的组成,探究治风剂常见的药对运用规律,以期为风证的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收方剂为主线,全面整理明清时期治疗风证的方剂,构建治风剂Excel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明代外风方、明代内风方、清代外风方、清代内风方中药对的运用规律进行挖掘、分析和探讨,提炼其用药特点,探究其演变和递嬗关系.结果:共搜集出明清时期治疗风证的方剂1347首,其中明代949首,清代398首;在明代治风剂中,内风方有289首,外风方有660首;在清代治风剂中,内风方有125首,外风方有273首.以朝代与内风、外风为分类标准,经过分析,在明代外风方中,常用的药对有当归-白芍、防风-刺蒺藜、当归-知母、当归-续断等23对;在清代外风方中,常用的药对有防风-蝉蜕、乳香-没药、防风-荆芥、当归-秦艽等14对.在明清外风方中共同出现的药对配伍模式有补气药-补血药、补血药-祛风湿热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活血止痛药-发散风寒药等.在明代内风方中,常用的药对有当归-白芍、防风-白芷、川芎-白芷、川芎-独活等10对;在清代内风方中,常用的药对有麝香-没药、人参-附予、麝香-乳香、乳香-没药等24对.在明清内风方中共同出现的药对配伍模式有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活血止痛药-发散风寒药、开窍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清化热痰药、发散风寒药-祛风寒湿药等.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治风剂药对具有一定的配伍模式.结论:明清时期治风剂药对运用规律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根据外风与内风不同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辨证施治,或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或两者兼而有之,如外风与内风相互影响,互为病因,宜分清主次,兼顾治之.因此明清治风剂药对的应用规律与药对配伍模式在临床治疗风证方面值得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冠,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方中桂枝与生姜、甘草、大枣相伍,辛甘化阳;芍药与甘草、大枣相伍,酸甘化阴。合而组成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剂。仲景对原方药物或用量稍作化裁,以用于治疗多种病证。这一类方剂在《伤寒论》中总共有19首,统称为桂枝汤类方。笔不揣冒昧,将它们分为以下八类,试浅述其不同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