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塞病中医证型和处方用药,探讨白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各证型、药物的类别及其出现频次、频率。结果共纳入58篇文献,涉及证型20个,其中常见证型为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占总频次的55.4%。证候要素中湿热占总频次的41.3%,阴虚占18.1%,阳虚占12.9%;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占总频次的94.4%。共计用药197味,可合并为19大类,其中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占50.6%。方剂共计66首,其中成方31首,自拟方35首,使用较多的成方是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结论白塞病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特点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司富国  陈瑞  司季青  司富春 《河南中医》2016,(11):2032-2035
目的:对1979年1月—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肥胖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组成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肥胖的中医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组成规律。结果:录入文献200篇,统计分析得肥胖证型24个,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共占68.01%。证候要素分实性(湿阻、痰盛、血瘀、气滞、热盛、肝郁、食积)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频次较高的57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湿盛型,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胃热偏盛型,肝肾阴虚型,痰热内结、肝火上炎型。得方剂479首,其中成方214首,以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为主,自拟方所占比重较大,共265首,以化痰祛湿,补气健脾为主。涉及中药259味,按功能分为19大类,其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多,占70.82%,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胃、肺、肾、心;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痰瘀互结型肥胖,脾虚型肥胖。结论:中医对肥胖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组方用药规律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与肥胖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型的中医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分别以"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胸痹心绞痛痰瘀互结"为主题词,"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作为副主题词,搜索2006~2016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165篇,经过筛选共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50篇,将这50篇文献中所涉及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研究分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型的用药规律。结果:50篇文献中共涉及复方50首,药物105味,用药频次为559次,其中单味中药用药频次最多的为半夏,其次为瓜蒌、薤白、川芎、茯苓、三七、陈皮;按照中药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用药味数排在前4类的分别是活血药、补虚药、理气药和化痰药。结论:活血药、补虚药、理气药和化痰药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型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型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及不同证型与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共获得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型32个,其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郁脾虚、痰气郁结、肝郁气滞、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共用方剂469首,其中212首成方,以补益剂、和解剂、祛痰剂、清热剂、温里剂为主。共涉及中药311味,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的51味中药可组成6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肝郁化火证、脾虚痰凝、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痰火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痰凝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证型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指标存在差异(P0.05或P0.0125或P0.00312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又要温补脾肾、益气养阴,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79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医(含中西医)诊治高脂血症文献,对所选文献的证型、症状、方剂及中药进行录入和标准化整理,分析频数、证候要素及药物归经,并进行系统聚类,得出高脂血症常见证型、症状及方药。结果:录入文献140篇。得证型17个,其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证最为常见。频次较高的55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痰湿(偏于虚)型,脾虚痰湿(偏于湿)型,肝郁化火、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阴虚型。证候要素分实性(痰浊、血瘀、气滞、内热)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精亏、血虚)。得方剂179首,其中成方56首,以补益、祛痰、祛湿、理血及和解为主。涉及中药231味,按功能归为22类,补虛、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清热、消食、化痰止咳平喘及理气类为常用中药类别;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脾、胃、肺、心、肾;频次较高的65味药物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高脂血症的肝肾阴虚伴阳亢型、肝郁气滞兼血瘀型、痰瘀互结兼阴虚型、脾虚痰湿(偏于虚)型、脾虚痰湿(偏于湿)型、湿热蕴结型。结论: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应以补气化痰、温阳利水、活血通络、滋养肝肾、清热利湿及调畅气机为原则,组方上应虚实兼顾,方可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1990年1月-2020年5月收录的中医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证治方药规律。方法: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同时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的药物、方剂及证候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4篇,涉及中药207味,共19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药为主要种类,茯苓、黄芪、白术、泽泻、山药等为常用药,并得出5个聚类方;共得方剂171首,其中成方53首,自拟方118首,二者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为主;通过整理,共得出26种证候,其中以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居多。虚性要素分别为脾虚、肾虚、气虚、阴虚、阳虚,实性要素分别为湿(毒)热、水湿、血瘀、外感,病位要素主要为肺、脾、肾。结论:儿童PNS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亏虚,湿热瘀阻,具有虚实夹杂的特征;治疗以补肾健脾益肺、清热利湿活血为原则,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活血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岭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关于岭南地区医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规范为痰瘀互结、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肾两虚证,提取有疗效的处方的中药,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各证型用药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及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7首,涉及药物127味,其中痰瘀互结证的处方有34首,湿浊内停证30首,肝郁脾虚证15首,湿热蕴结证12首,脾肾两虚证6首。结论:总结出岭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方为山楂、丹参、茯苓、泽泻、柴胡、白术,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中药配伍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993年1月至2019年12月CNKI、VIP、WanFang收录的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证候和方药规律。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文献中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的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临床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3篇,通过整理分析得出39个中医证候,其中脾肾两虚、风盛血热、气不摄血、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血热、风热、瘀血、湿热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脾虚、阴虚、气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肾、脾、肺、肝四脏;共得方剂145首,其中自拟方53首,成方92首,二者以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风剂为主;中药206味,分为13类,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茯苓等为常用药。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位在肾、脾、肺、肝;风、热、湿、毒、瘀、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兼以应用祛风药;治疗中应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58—2019年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录的中医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病例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资料,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分析荨麻疹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8篇,涉及荨麻疹中医证型17种,其中湿热内蕴证、风寒证、风热犯表证、气血两虚证、风邪袭表证、卫气不固证、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为主要证型;涉及风邪、热邪、气虚、湿邪、血虚、寒邪、燥邪、血热、阴虚、阳虚、瘀血、痰邪12个病机要素和脾、肺、肝、肾、胃5个脏腑病位;共得方剂333首,其中成方101首,以补益剂、解表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43味20大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5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风寒证、风热犯表、气血两虚、风邪袭表证型的荨麻疹。结论:中医学对荨麻疹证候要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1月-2010年10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大肠癌文献,通过频次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大肠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大肠癌证型7个,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常见证型,占63.03%。大肠癌成方96首,补益剂、理血剂、泻下剂占70.83%。大肠癌用药共184味,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清热、利水渗湿类药和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占67.10%;结论:中医诊治大肠癌证型和方药规律的分析结果可为目前大肠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中药内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5月~2017年5月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为主要治法的临床型文献52篇,选择有关方剂52首,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 :补虚药35味305使用频次,理气药11味96使用频次,清热药13味60使用频次,宣肺化痰药7味56使用频次,泻下药3味51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味中药是白术、当归、黄芪、火麻仁、甘草、肉苁蓉、苦杏仁、枳壳、枳实、生地。结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剂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宣肺化痰药、泻下药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993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规律。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文献中的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2个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其中肝气郁结、肾虚肝郁、肝郁脾虚、肝郁血虚、肝肾阴虚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肝郁、瘀血、湿热、痰浊、气滞、湿阻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肝、肾、脾、心四脏;共得方剂156首,其中自拟方117首,成方39首,二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中药135味,分为14类,柴胡、白芍、郁金、当归等为常用药。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病位在肝、肾;肾虚肝郁血瘀是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安神药、理气药、活血药为主,兼以应用清热药;治疗中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整理发表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腺瘤和癌)文献,总结目前中医对甲状腺肿瘤的辨证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从1979-01—2008-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文献,统计其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总结出常见证型和药物;分析证候要素,确定该病证候的主要病势虚实和脏腑病位因素;将方剂和药物按功能、归经归类,比较恶性和良性甲状腺肿瘤治疗用药的异同,总结甲状腺肿瘤中医治疗用药特点和常用治法。结果:共得证型41个,其中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气滞痰结、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和痰气瘀结证最为常见,占53.06%;证候病机以实性为多,占87.77%,主要是气滞、痰浊、血瘀、火热,虚性很少,仅占12.23%,主要是气血阴虚;证候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脾。共用方剂200首,成方归为5类,以祛痰剂、理气剂和清热剂为主,自拟方多按清热化痰、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治法进行组方。共得中药242味,按功能归为20大类,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类药物最为常用,占81.45%,化痰药为第一位,清热药夏枯草是使用频次位最多的药物;药物主要归肝经、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胆经,占93.73%。结论:甲状腺肿瘤证候以实性多见,要注意对气滞、血瘀、痰浊、火热及气血阴虚病机辨证;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是其常用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药""痛风""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数据库中检索2005—2014年有关中药治疗痛风的期刊文献。对文献中记载的证型、方名、药名、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统计。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21篇,作者地域分布南方省份125篇、北方省份96篇。证型以湿热蕴结证最多见,其次为瘀热阻滞证。221篇文献涉及药物210味,用药总频次2251次,用药频次在10次以上的单味药59味,累计频次1947次,用药频次最高的5味药依次为牛膝、黄柏、薏苡仁、土茯苓和苍术。59味高频次药物中,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肾、胃经为主,功效以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和祛风湿为主。59味高频次药物中,涉及现代药理作用38项,主要有抑菌、镇痛、抗炎、镇静、利尿、降压、解热、抗凝等。结论:治疗痛风的中药组方中,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功效以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和祛风湿为主,多归于肝、脾、肺、肾、胃经,主要有抑菌、镇痛、抗炎、镇静、利尿、降压、解热、抗凝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的通过文献分析,总结近年来有关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研究概况,探寻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98~2011年《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有关帕金森病中NiiE~和方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统计主要证型和常用药物。结果①帕金森病中医证型10个,其中肝。肾亏虚(18.1%)、气血不足(15.4%)、气血瘀滞(14.3%)、。肾精不足(13.5%)、阴虚动风(11.6%)等5种证型最为常见,占总频次的72.9%。②归纳出15个病因病机要素,实证以痰、瘀、风为主,虚证以肾虚及气血两虚为主。③处方39首,常用方剂有大定风珠、导痰汤、天麻钩藤饮、大补阴丸、人参养荣汤等。④用药110种,按功能归为15类,补益药为第1位,活血药、安神药次之,此3类使用频次共占60.5%,再次为开窍药、化痰药等。结论帕金森病以心、肝、脾、肾四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临证可从肝、从肾、从风、从痰、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19.
司富春  张丽 《中医研究》2011,24(8):20-23
目的: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卵巢囊肿文献中的证型、症状和方药整理,以探讨卵巢囊肿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标准化整理、频次统计和归类分析,根据出现频度大小总结常见证型、症候要素、主要症状和用药特点。结果:共出现证型30个,常见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12.69%)、痰瘀互结证(11.17%)、瘀阻胞宫证(10.66%)、肝郁气滞证(9.64%)、肝郁脾虚证(6.09%)、湿热蕴结证(5.58%)、痰湿内盛证(5.08%)、肾阳虚证(5.08%)。实性症候为主,占71.15%,包括血瘀、气滞、湿阻、痰浊、火热和寒凝;虚性症候要素为气虚、阳虚、阴虚和血虚,占28.85%。症候病位在肝、脾、胞宫及肾。标准化后症状102个,频次为736次,常见症状有少腹疼痛、少腹触及肿块、带下量多、月经夹血块、腰痛;舌象17个,频次为258次,居前3位依次为白苔、薄苔、淡白舌;脉象11个,频次为199次,居前三位依次为沉脉、细脉、弦脉。成方使用前3位为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和逍遥散。共用中药252种,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8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的总频率为60.82%,活血化瘀药排第一位,补虚药次之,再次为清热药。结论:中医诊治卵巢囊肿的证型、症状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临床卵巢囊肿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雷诺病的用方用药规律和特点,为更合理地进行中药治疗雷诺病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方法检索2017年之前相关文献,将中医治疗雷诺病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及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雷诺病证型15个,其中阳虚寒凝、气虚血瘀、血虚寒凝、气滞血瘀、气血亏虚为主要证型;证候要素8个,其中血瘀、寒凝、阳虚、气虚、气滞、血虚为主要证候要素;方剂58首,成方10首,当归四逆汤为最常用方剂;中药109味,其中当归、桂枝、黄芪、甘草、白芍、细辛、大枣、川芎、红花、附子、丹参、干姜、肉桂、地龙、赤芍依次为使用频率最高的15味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温里药为主要用药类别,温性药为其主要药性,辛、甘、苦为主要药味,中药归经主要为肝、心、脾、肺、肾、胃。结论雷诺病的中医治疗显示出与其证型证候相符的规律性,佐证了各代医家对于雷诺病认识的准确性,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结果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