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定量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脂肪肝病例及健康对照者各100例,对脂肪肝病例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测定各组中的肝、脾CT值,同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候分型均以弥漫型脂肪浸润为主(P〈0.05);脂肪肝5个中医证候分型在不同CT分度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型和湿热内蕴型以轻度为主;痰湿内阻型及痰瘀互结型以中度为主;而肝肾不足型以重度为主;肝脾CT比值最高的为肝郁脾虚型,最低为肝肾不足型;5个中医证候分型患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肾不足型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的肝脾CT值及血液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成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判定证型,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各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肝郁脾虚型147例(52%),湿热内蕴型81例(28%),痰湿内阻型34例(12%),痰瘀互结型21例(7%),肝肾不足型2例(1%)。各证型出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0-50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MI越大,脂肪肝检出比例越大,二者呈正相关,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升高较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护〈0.01),提示这2种证型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可能较明显。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较其余3种证型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中NAFLD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中老年是NAFLD发病的高峰期,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NAFI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痰瘀互结证最少;NAFID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NAFLD组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4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等NAFLD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以轻度脂肪肝最多见;湿热内蕴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痰瘀互结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次为重度脂肪肝;肝肾亏虚证以重度脂肪肝最多见。肝郁脾虚证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湿热内蕴证ALT、TG、FBG轻度升高;痰瘀互结证ALT、TG、FBG明显升高,BMI以痰瘀互结证最高;肝肾亏虚证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其SBP、DBP、TG、FBG明显升高。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B超分度、TG、BMI、FBG、血压等与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芳香消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找出芳香消脂方治疗NASH的最有效的中医证型,指导其辨证用药.方法:对符合诊断的220例NAS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5个证型组:痰湿内阻证组(65例)、肝郁脾虚证组(60例)、肝郁气滞证组(30例)、湿热蕴结证组(35例)、痰瘀互结证组(30例).5组均给予芳香消脂方口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血脂等变化.结果:痰湿内阻证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各治疗组,肝郁脾虚证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湿热蕴结证组和痰瘀互结证组.治疗后各证型组的肝功能(ALT、AST)和血脂(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痰湿内阻证组的ALT、AST、TC明显低于其他4组,痰湿内阻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的TG、LDL-C明显低于其他3组.结论:芳香消脂方可明显降低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NASH患者的血脂、肝功能水平,其中痰湿内阻型是芳香消脂方治疗的最有效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脂肪肝轻中重度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率、95%可信区间(CI)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2项观察性研究,样本量总计3379例。Meta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湿内阻中,中度脂肪肝高于轻、重度脂肪肝;湿热内蕴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瘀互结中,重度脂肪肝高于轻、中度脂肪肝;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目前证据,轻度脂肪肝以肝郁脾虚型及湿热内蕴型为主,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型为主,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其在脂肪肝分型中的分布情况需要更大的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率及证型构成比;对数据库中采用同一NAFLD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标准,异质性较小的文献数据运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10篇文献进行中医证候频率及证型构成比的分析。其中NAFLD中医证型频率>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及痰湿内阻证;证型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统一NAFLD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后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痰湿内阻证合并构成比为28%,95%CI为0.26~0.30、肝郁脾虚证合并构成比为25%,95%CI为0.23~0.28、湿热蕴结证合并构成比为20%,95%CI为0.18~0.22和肝郁气滞证合并构成比为15%,95%CI为0.13~0.16。结论:结合文献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是NAFLD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肝 CT 定量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方法选取238例脂肪肝病例进行肝脏 CT 扫描,分别测量肝、脾 CT值,以肝脾 CT 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各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型肝/脾 CT 比值最高,其次为肝肾不足型、痰浊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最低,各中医证型肝脾 CT 比值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 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 CT 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71例NAS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肝组织病理学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的检测。观察上述指标与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病理学诊断属NASH轻度者51例,中度14例,重度6例;②中医辨证分型:属肝郁气滞型29例、肝郁脾虚型17例、湿热蕴结型11例、痰湿内阻型8例及痰瘀互结型6例;③NASH轻度组,中医辨证以肝郁气滞型为主占47.06%;中度组以瘀血阻络型为主,占50.00%;重度组病例均属痰瘀互结型。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的检测结果提示:痰瘀互结证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证型(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脂肪肝向肝纤维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数。方法:将NAFLD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即脾虚湿痰证(32例)、肝郁脾虚证(30例)、痰瘀互结证(30例)、湿热内蕴证(34例)和肝肾不足证(4例,因样本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并以同期不嗜酒的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AFLD不同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中医各证型间按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依次升高,湿热内蕴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其他三个证型(P0.05);痰瘀互结型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P0.05),但肝郁脾虚与脾虚湿痰两证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余颖莹  金贝  戴菲玲  骆艺 《新中医》2020,52(10):23-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130例,对其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及不同证型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卵巢形态学指标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中,肾虚肝郁型37例,肾虚血瘀型28例,痰瘀互结型20例,脾虚痰湿型45例。各证型间患者的PI、RI、PSV、EDV值比较,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虚血瘀型、痰瘀互结型的PI、RI明显高于肾虚肝郁型、脾虚痰湿型(P0.05);肾虚血瘀型、痰瘀互结型的EDV、PSV明显低于肾虚肝郁型、脾虚痰湿型(P0.05)。各证型间患者卵巢体积、卵泡数、卵巢面积、髓质面积、面积比值比较,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卵巢体积明显大于肾虚肝郁型、肾虚血瘀型患者(P0.05),脾虚痰湿型明显大于痰瘀互结型(P0.05);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的卵泡数明显多于肾虚肝郁型、肾虚血瘀型患者(P0.05),脾虚痰湿型明显多于痰瘀互结型(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指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以及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此次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实施CT与核磁共振(MRI)方法进行诊断,然后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判断CT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诊断为97.66%,与MRI诊断为70.31%,CT诊断的准确率显著要比MRI诊断高,2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证17例,肝/脾CT值比值为(0.895±0.236);湿热内蕴证54例,肝/脾CT值比值为(0.895±0.236);痰淤互结证28例,肝/脾CT值比值为(0.622±0.149);痰湿内阻证23例,肝/脾CT值比值为(0.774±0.190);肝肾不足证5例,肝/脾CT值比值为(0.594±0.137)。由数据可知,肝郁脾虚证的肝/脾CT值比值最高,肝肾不足证的肝/脾CT值则最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和脂肪肝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对于肝郁脾虚证患者,占比最高的是轻度脂肪肝;而对于湿热内蕴证、痰淤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患者,则占比最高的是中度脂肪肝;此外,肝肾不足证患者占比最高的是重度脂肪肝。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脂肪肝疾病患者,采取CT诊断的效果优于MRI诊断,因此可择优选择CT诊断方法;同时,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可采取CT诊断脂肪肝的同时,联合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以此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符合临床诊断的脂肪肝患者(58例),经中医辨证后分型为脾虚痰湿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作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以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证型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前白蛋白(PAB)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脂肪肝向肝纤维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肝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炎发病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酒精性肝病患者172例依据2006年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分为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炎,并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其分为痰湿互结型、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痰瘀阻滞型、肝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对酒精性肝炎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酒精性肝炎组痰湿互结型、湿热蕴结型发病率多于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痰湿互结型、湿热蕴结型脂肪肝更易于发生酒精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如何选用多元统计方法用于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2次因子分析提取脂肪肝的基本证型,利用因子得分揭示基本证型的组合规律,结合聚类分析归纳出脂肪肝常见的复合证型。结果:脂肪肝的基本证型为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湿热内蕴、血瘀、痰湿内阻;基本证型组合形式以1~4个多见,病机较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常见;有13.6%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5.8%的患者表现为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五型,分别为脾虚痰瘀互结11.5%、肝肾阴虚18.5%、脾虚痰湿中阻32.0%、脾虚湿热内蕴10.2%和肝郁脾虚湿阻8.3%。结论: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多元统计方法合理地结合应用,能对中医证候进行比较客观地分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PCOS诊断标准的患者198例进行研究,198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肾虚肝郁50例,肾虚血瘀44例,脾虚痰湿74例,痰瘀互结30例,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卵巢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脾虚痰湿和痰瘀互结组卵巢体积高于肾虚肝郁、肾虚血瘀组(P0.05),脾虚痰湿组高于痰瘀互结组(P0.05)。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卵泡数大于肾虚肝郁组和肾虚血瘀组(P0.05),脾虚痰湿组大于痰瘀互结组(P0.05)。组间卵巢面积、髓质面积、面积比值和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组高于其余3组(P0.05)。肾虚血瘀组和痰瘀互结组PI、RI高于其余两组(P0.05),PSV、EDV低于其余两组(P0.05),肾虚血瘀组与痰应互结组PI、RI、PSV和E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PCOS辨证分型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炜 《江苏中医药》2012,44(2):22-2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对162 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在药物干预前检测UA 值,同时选取5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UA 水平依据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互结型>湿热蕴结型>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健康对照组,各型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程度依肝郁脾虚型、湿浊内停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的顺序逐次加重,UA 水平也依此顺序逐渐升高,与UA 水平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126例PCOS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性激素[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及睾酮(T)]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PCOS中医证型与血清性激素、HOMA-IR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中,痰瘀互结证47例(37.31%),脾虚痰湿证42例(33.33%),肾虚肝郁证23例(18.25%),肾虚血瘀证14例(11.11%);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体重指数(BMI)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腰臀比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P<0.05);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患者P水平、HOMA-IR明显低于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P<0.05),PRL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P<0.05);肾虚血瘀证患者FSH水平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LH水平明显低于肾虚血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五个证型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分为肝肾不足组(n=21)、痰瘀互结组(n=17)、肝郁脾虚组(n=27)、脾虚痰湿组(n=29)、湿热内蕴组(n=26),分别给予一贯煎合二至丸、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和平胃散、连朴饮治疗,另选取同期接诊的2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比6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检测5种中医证型组ALDH2基因多态性,Hardy-Weinbery平衡检验分析有效/无效组、有无不良反应组ALDH2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总有效率肝肾不足组(95.24%)、痰瘀互结组(94.12%)、肝郁脾虚组(92.59%)、脾虚痰湿组(93.10%)、湿热内蕴组(92.31%)均高于对照组(60.00%)(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肝肾不足组(9.52%)、痰瘀互结组(5.88%)、肝郁脾虚组(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