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味拔毒散见于《医宗金鉴》,由雄黄、白矾各等份组成。本方药味精纯,制作简单,用之方便。笔者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每获佳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二味拔毒散茶水调敷治疗带状疱疹47侧,(男29例,女18例;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9天)患者经治疗3~14天后,均获临床痊愈。治疗方法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各等分研为细末),茶水调敷患处,厚约2mm(调药时不宜太稀)每日4次。典型病例刘×,男,37岁,1986年10月4日初诊。患者5天前沿左第十二肋间出现散在红疹,后起脊椎旁,前至左腹脐处,自觉腰至腹绕行半周如带束腰,火燎样疼痛,继则红疹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清澈,伴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曾肌注青、链霉素,疵状未见缓解。用  相似文献   

3.
药物组成:明雄黄、枯矾等分。主治:线状皮炎。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局部出现条索状皮疹,上有密集的小丘疹、水疱、脓疱,灼热疼痛,触之甚剧。制法:将明雄黄、枯矾研细过筛,混匀,装瓶备用。  相似文献   

4.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起病急 ,传染性强 ,儿童多见 ,如处理不当 ,易并发败血症。笔者用二味拔毒散治疗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脓疱疮患者 38例 ,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1~ 12岁 36例 ,6 0岁以上 2例 ;时间最长 10d ,最短 4d。1 2 治疗方法 将雄黄、明矾按 1∶3比例 ,研细末调匀 ,外搽患处 ,或用浓茶调敷患处 ,每日 2~ 3次。1 3 注意事项 雄黄有毒 ,不能大面积涂搽及长期使用。2 治疗结果经用药 1~ 5d症状即明显减轻 ,水疱、脓疱结痂 ,红斑消退 ,7~ 10d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临床路径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的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皮损数目、糜烂面、红斑、皮损总面积等总积分及积分变化率、疼痛程度评定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 37%,与对照组77. 78%相比有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7、14天:治疗组疼痛强度VAS评分、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1、2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12. 50%、7. 29%,与对照组分别为22. 22%、13. 33%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0. 05)。结论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改善皮损期,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以抗癣洗剂治疗手足癣50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98%,提示抗癣洗剂有抗霉菌,广谱抗菌及促进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味拨毒散方载《医宗金鉴》,由雄黄和白矾组成,功用解毒燥湿,杀虫止痒。笔者临床中以本方化裁治疗多种疾患,效果满意,兹介绍于后。 1.毒蛇咬伤:治疗前先将毒牙拨出,伤口冲洗,然后用二味拨毒散适量油调外敷:病情严重者,配合雄黄五灵脂散(比例为1.5:4.5)或蛇药片内服。 2.痈疽初起:用鱼石脂膏纱布调匀,撒布二味拨毒散适量,外敷患处。使用本方有束毒内消之功。  相似文献   

8.
王丹  谌莉媚 《光明中医》2016,(2):162-165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90例肝经湿热、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按辨证论治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内服,治疗组采用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采用1%喷昔洛韦乳膏,共治疗一个疗程9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第3、6、9天的症状指数积分及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并随访PHN发生与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评定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二味拔毒散组治疗后d3及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P0.01),神经痛减轻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其联合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安全且疗效颇佳之方案。  相似文献   

9.
笔者1998年5月~2001年4月运用中药加味二味拔毒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45~70岁,平均56岁;病程2~9d,平均5d;疱疹位于胸胁部11例,腰背部12例,腹部9例,头部8例,均分布于身体一侧。1.2治疗方法外用药物组成为雄黄60g,白矾30g,青黛60g,生大黄60g,黄连30g,冰片20g。先将生大黄、黄连焙干,与雄黄、白矾、冰片共研细末,过80目筛,再掺入青黛混匀,玻璃瓶密封备用。嘱患者先将皮损处用凉开水洗净后,按皮损大小取药粉适量,用凉开水或金银花煎液或茶水…  相似文献   

10.
风毒肿发于春末夏初季节,患者大多数是农民。其发病机制可能由于接触过某些植物后再經日光的曝晒而引起的,共发生①与个体的特異性有关。②由于人体在某些特殊情况有关(如內分泌肝腎等疾病或貧血营养不良等)。一、临床表現 本病常发生于接触致病物质的部位,多为皮肤暴露所在。损害的形态、范围和严重程度,决定于接触物质的性质和浓度,接触的部位,接触的方式,接触时間的长短以及机体的反应等。从皮肤輕度浮肿至严重坏死均可发生。一般眼瞼有明显浮肿,大部分患者在上肢手背及下肢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82年以来,外用二味拔毒散配用清热解毒消肿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雄黄、白矾各等份研成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每日3~4次,敷于  相似文献   

12.
二味拔毒散源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一书,由雄黄、明矾二味药组成。书中谓“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疿等疾,甚效”。笔者以此方外用治疗肿疡未溃前的初、中期患者45例,结果痊愈40例,进步4例,无效1例,45例中,包括疖  相似文献   

13.
李灿  聂巧峰  陈伟  胡婕 《四川中医》2021,39(5):166-169
目的:研究二味拔毒散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用二味拔毒散外用,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阿昔洛韦静滴加喷昔洛韦乳膏外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4.
二味拔毒散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药物组成:雄黄、白矾二药各等量,研末混合均匀,茶清(即淡茶叶水)调敷。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适用于疮疡疥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93年6月至1995年8月,采用二味拔毒散、消痔灵治疗尖锐湿疣36例,均获临床治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34例,女2例;年龄18~30岁24例,31~40岁5例,41~50岁3例,51~60岁3例,60岁以上1例。外阴部18例...  相似文献   

16.
二味拔毒散并消痔灵治疗尖锐湿疣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恒飞 《江苏中医》1998,19(9):34-35
  相似文献   

17.
二味拔毒散见《医宗金鑑·外科心法》,系肿疡敷贴类方。原方注明:“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疿等疾,甚效”。数年来,临床常用于湿疹及带状疱疹,经近百余例之观察,疗效尚  相似文献   

18.
二味拔毒散临床应用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味拔毒散方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原书记载 :“此散治风湿诸疮 ,红肿痛痒 ,疥痱 (f埁i音费 )等疾 ,甚效。”又称“上二味为末 ,用茶清调化 ,鹅翎蘸扫患处 ,痒痛自止 ,红肿自消”。在临床中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婴儿湿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及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等疾病 ,疗效较为满意。本方简、便、廉、验 ,药源丰富 ,易于推广。本方由明雄黄、白矾各等份组成。上二味研末 ,装瓶备用。疮面有渗出液者 ,以冷开水调匀外敷 ;无渗出液者 ,以凡士林配成 5 0 %软膏外敷。例 1 于某 ,男 ,2月龄 ,2 0 0 3年 7月 2 5日初诊。患…  相似文献   

19.
四味拔毒散治疗疖病25例321100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胡昭林321100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胡雪琴疖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病程较长,可缠绵数月甚至经年不愈。笔者根据已故浙江名医胡品瑜先生之经验,使用虫类药为主组成的回味拔毒散,治疗该...  相似文献   

20.
二味拔毒散由雄黄、白矾各等分组成。具有杀虫、止痒、解毒、收敛之功。其在皮肤疮疡中运用范围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