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激素治疗Bell麻痹介入的时间对Bell麻痹的治疗效果,论证激素治疗的介入时机、延期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Bell麻痹发病阶段分为急性期组(发病7d内接受激素治疗)、持续期组(发病820d内接受激素治疗)以及恢复期组(发病20d后接受激素治疗)。采用Sunnybrook评分系统和House-Brackmann评分系统评价面部功能。评价患者初诊时和完成治疗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急性期组和持续期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持续期组与恢复期组比较,P<0.05,急性期组和持续期组的治愈率均高于恢复期组。结论不论Bell麻痹严重程度如何,均应在急性期尽早进行激素治疗,以在早期减轻面神经的炎性反应,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即使错过急性期,也不应放弃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1岁以内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采用脑活素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次/d,1h/次,早期康复训练(Bobath技术),2次/d,30min/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31%,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1岁以内小儿脑性瘫痪在药物治疗同时施行早期康复训练和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Bobath技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6、B12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青年脑卒中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叶酸和维生素B6、B12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叶酸和维生素B6、B12治疗组(高剂量组)、对照组,每组50例.用药剂量:低剂量组给予叶酸2.5mg/d、维生素B6 10 mg/d、维生素B12 0.5 mg/d,高剂量组给予叶酸5 mg/d、维生素B6 30 ms/d、维生素B12 1.5mg/d,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不予叶酸和维生素B6、B12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浆Hcy浓度,治疗后血浆Hcy浓度<15 μmol/L为有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0.4%、71.6%,与对照组(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浆Hcy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下降33.9%和36.1%)(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浓度无明显下降.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叶酸和维生素B6、B12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的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而且高、低两种剂量均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恢复期Bell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恢复期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恢复期Bell麻痹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1)治疗组 :进行茎乳孔内 [VitB110 0mg +VitB12 2 0 0 μg与神经生长因子(NGF) 5 0 0U]隔日交替注射 ,共 96天 ;(2 )对照组 :药物、剂量、治疗时间及疗程同治疗组 ,为肌肉注射。于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面肌功能的变化。患侧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面肌功能恢复程度、患侧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肌电图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差异极显著 (均P <0 .0 1)。结论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恢复期Bell麻痹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基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脂微球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次/d;同时给予甲基维生素B12针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均以28d为一疗程;于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34例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给予维生素B1100mg,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并辅以局部理疗。对照组给予静滴甲强龙80mg,1次/d,7d后停用,实验组给予静滴甲强龙120mg,1次/d,7d后停用。静脉给药停止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每周减5mg,直至减完停药。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时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分别为29.41%、52.94%,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58.52%、94.12%。总有效率治疗1个月分别为52.94%、88.24%;治疗2个月为76.47%、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7.
七叶皂苷钠、强的松治疗Bell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收集首次诊断Bell麻痹的急性期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七叶皂苷钠组 (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 ) 30例、强的松组 (强的松加基础治疗 ) 2 8例、基础治疗组 2 7例 ,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针灸、理疗等 ,均在发病 3天内给予相应的治疗。采用House Brach mann(H B)面神经麻痹评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 1个月时评定面神经麻痹等级。结果 治疗前 3组患者性别、年龄、面瘫部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首次治疗时H B面瘫等级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 1个月时三组患者H B面瘫等级经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4 8)。 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七叶皂苷钠组、强的松组面瘫恢复均优于基础治疗组 ,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4 5、0 0 14 ) ;而七叶皂苷钠组与强的松组面瘫恢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6 16 )。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替代皮质类固醇治疗Bell麻痹 ,同时避免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如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G)、肌电图(EMG)在Bell麻痹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Bell麻痹患者在病程3d内(A组)和>3~10d(B组)分别进行BR、ENG、EMG测定,并于3个月(C组)后复查。结果BR在3d内即出现明显异常;且R1R2R2′消失者预后较差,仅R1R2R2′延长者预后较好。ENG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70%为轻度损害,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好转率100%;波幅下降70%~90%为中度损害,3个月内可大部分恢复正常,好转率86.3%;波幅下降>90%为重度损害,预后较差,好转率50%。EMG极早期(3d内)检测无异常,轻收缩有MU者预后较好,无MU者预后差。结论BR检测宜用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联合ENG、EMG检测Bell麻痹患者,可全面客观评价面神经损害程度,对估计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口病后下肢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4例手足口病后下肢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常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加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22例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5d。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疗效、肌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5.45%,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率18.18%,总有效率68.18%;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下肢神经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采用穴位注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5-01—2016-10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30例实施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穴位注射治疗为对照组,30例实施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穴位注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2组用药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各时间点总有效率(63.3%、80.0%及93.3%)显著高于对照组(46.7%、66.7%及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部神经麻痹,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动脉推注(IAF)与静脉给药对脑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对比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痉挛39名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改用静脉法舒地尔治疗,30 mg,3次/d;B组立即行动脉内注射盐酸法舒地尔(60 mg+生理盐水100 ml,60 min缓慢推注治疗),连续3 d,3 d后予常规静脉法舒地尔治疗。结果 B组IAF治疗后血管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第3 d、7 d、14 d的GCS评分均高于A组,3月后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结论 IAF能安全有效地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Bell麻痹患者的疗效以及肌电图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BeU麻痹患者36例,运用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轻度(Ⅱ~Ⅲ级)和重度(Ⅳ~Ⅴ级);将轻度患者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试验组8例;重度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试验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红外偏振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运用肌电图检测,比较面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在轻度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面神经DML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患者试验组面神经DML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红外偏振光治疗重度Bell麻痹有其疗效,肌电图评估可作为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Subjects with Bell’s palsy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thermal stimulation on the Hegu (LI4) acupoint; an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was used to observe facial-temperature changes. Bell’s palsy patients developed low or high temperatures at the affected side, with poor symmetry. Healthy people showed high temperatures on the forehead, medial angle of the eye, nasal ala and around the lips, but low temperatures on bilateral cheeks, thus forming a "T-type hot area" in the face, with good temperature symmetry.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11 minut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igh asymmetry in temperature in the faces of Bell’s palsy patients. Thi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oxibustion treatment on Hegu enables increases in facial temperatures in healthy people and Bell’s palsy patients, especially around the lips. Moxibustion stimulation at the Hegu not only improves the global circulation but also has specific effects on the lips in Bell’s palsy patients,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4.
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抑郁症躯体化表现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0例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患者(A组)和30例情绪症状为主的患者(B组)及30例健康正常者(C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及短时(10min)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A、B、C3组HRV分析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分别为(50.84±19.92)ms、(94.93±28.80)ms、(105.77±22.05)ms,A组显著低于C组(t=5.68,P〈0.01),较B组低(t=3.73,P〈0.05);3组LF/HF分别为(6.26±2.11)ms、(3.51±2.44)ms、(1.80±1.07)ms,A组显著高于C组(t=6.35,P〈0.01),较B组高(t=2.50,P〈0.05);A组HAMD评分(28.30±6.26)分高于B组(24.35±6.69)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3.14,P〈0.05);A组HAMA评分(22.70±4.92)分显著高于B组(13.05±4.71)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6.17,P〈0.01);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HRV指标SDNN、LF、HF、VLF和LF/HF均呈中度相关(r分别为0.49、0.61、0.58、0.50、0.63)(P〈0.05或P〈0.01)。结论:躯体化症状表现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多伴有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族维生素干预Hhcy在IS二级预防中的效果,为IS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141例符合试验条件的汉族男性IS患者,随机纳入安慰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安慰剂)或维生素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添加叶酸5mg/d+维生素B620mg/d+甲钴胺1.0mg/d),检测入组后4周和6月时的血浆Hcy水平,同时追踪观察2组患者2a内IS再发及IS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在入组后4周和6月时,维生素干预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至2a随访期末,安慰剂对照组与维生素干预组IS的再发率分别为25.00%和8.82%(P〈0.05),其中TIA的再发率分别为8.33%和2.94%(P〉0.05),脑梗死的再发率分别为16.67%和5.88%(P〉0.05);安慰剂对照组与维生素干预组IS相关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4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族维生素干预Hhcy是IS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58,P〈0.05)。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能有效降低合并Hhcy的汉族老年男性IS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IS的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波调控因子(BRF)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BRF治疗组。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术后1h以1ml/100g的剂量分别腹腔注射1.25%BRF溶液和生理盐水,此后1次/d。进行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1)MCAO模型大鼠术后各时间点BRF治疗组的行为学评分较生理盐水组降低。(2)与假手术组比较,BR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缺血脑组织含水量于24h开始明显升高,48h达高峰,持续至72h,7d明显下降。除6h外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BRF治疗组脑组织水肿程度减轻,48h脑含水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3)缺血区炎细胞浸润和NF-κB阳性细胞表达于梗死后6h开始增多,48h达高峰,持续至7d。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散在的NF-κB阳性细胞。BRF治疗组病理损伤减轻,术后48h、72h脑组织NF-κB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生物波调控因子可以减轻梗死后脑水肿,降低脑组织NF-κB的表达,对大鼠脑组织的缺血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脊髓空洞前状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IκB表达变化。结果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3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5.67±0.26pmol/mg/min),7—14d达到最高水平(13.27±3.15pmol/mg/min),21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min),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NF—κB则于术后第1d明显升高(26.08%±2.36%),第7d达高峰(41.37%±3.22%),到两周时开始下降(37.56%±5.11%),IκB与NF-κB表达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可能通过激活NF—κB即PKC—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脊髓空洞前状态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氧舱压力2.0ATA,加压20min,戴面罩吸纯氧1h,中间休息10min,减压30min,共2h,1次/d,每次2h,连续治疗10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后第14、21d与治疗前比较E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高压氧组神经功能评分ESS在治疗后第7、1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第21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组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应用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AD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34例、多奈哌齐治疗组(单用多奈哌齐)33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3例,观察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Hcy浓度检测。结果:治疗后,MMSE、ADL评分及血清Hcy浓度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9.71,F=6.06,F=6.62;P均0.01)。联合治疗组MMSE评分减分值、ADL评分减分值、血清Hcy浓度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多奈哌齐治疗组(t=-3.48,t=-2.26,t=2.25;P均0.05或P0.01)及对照组(t=-9.14,t=-5.73,t=5.01;P均0.01)。治疗后Hcy浓度减分值与MMSE评分减分值、ADL评分减分值呈正相关(r=0.423,P0.01;r=0.240,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Hcy浓度,并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