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鼻泪管骨折HRCT扫描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泪管骨折HRCT扫描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HRCT横断及冠状扫描25例鼻泪管骨折病人,其中21例为临床眶骨骨折病人,只有4例出现典型伯临床表现:溢泪,伴有泪囊内积脓后才行CT检查。结果:18例为双侧鼻泪管骨折,7例为单侧鼻泪管骨折,所有病人均合并其他骨折。25例鼻泪管骨折在HRCT横断扫描均可显示,但冠扫只显示4例,横断扫描显示鼻泪管优于冠状扫描。结论:HRCT扫描能清楚显示鼻泪管骨折,对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MPR图像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外伤性眼眶损伤患者,分析轴位、多方位MPR图像显示眼眶骨折的能力.结果 68例中,轴位像显示骨折63例,效果最佳者39例,主要为眶内、外侧壁骨折;冠状位像显示骨折68例,最佳者共66例;矢状位图像显示骨折43例,最佳者共27例,主要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显示眼眶爆裂骨折直接及间接征象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我院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171例眼眶爆裂骨折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并行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MPR重建。结果:单侧眶内壁骨折120例,单侧眶下壁骨折12例,单侧眶内壁及眶下壁均骨折27例,单侧内下壁隅角区骨折7例,双侧眶内壁骨折5例。其中骨折伴发的征象有眼睑鼻根及面部肿胀、眼外肌增粗移位及嵌顿、视神经挫伤、球后脂肪间隙模糊、球后血肿、副鼻窦积血积液、眶内脂肪疝入邻近窦腔等18种征象共计336处。邻近的颅面部其他部位的骨折如鼻骨、上颌骨额突、鼻中隔、上颌窦壁等12个部位共计116处。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MPR重建不仅能对眼眶爆裂骨折的直接征象做出诊断,对它的间接征象亦能做出明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征象及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在眼眶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轴扫及冠扫,分析骨折的CT征象,并将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中,CT显示直接征象21例,间接征象27例。冠状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15例,6例上下走行的骨折显示不清,“泪滴征”8例;横断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18例,3例前后走行的骨折未能显示,“泪滴征”均未显示。其他间接征象在冠状、横断位扫描均可显示。结论: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大,冠状位与横断位相互补充,有利于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诊断眼眶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交通肇事为眼眶损伤的主要原因。眼眶的解剖结构复杂、细微。普通 CT及 X线对眼眶骨折的敏感性差。尤其对视神经管骨折的显示效果最差。螺旋 CT为无间隔扫描 ,对视神经管的形态显示特别清楚 ,同时可以多位置、多平面重建及 3D重建。螺旋 CT检查眼眶骨折的准确性高、直观性好 ,尤其怀疑视神经管骨折为检查的首选方法。1 对象和方法收集外伤后眼眶骨折 2 8例 ,男 2 2例 ,女 6例 ,其中 7例合并颅脑损伤。扫描设备为 GE High speed CT/ i螺旋 CT扫描机。常用检查方法 :眼眶轴位及冠状位螺旋扫描 ,层厚为 5 mm,pitch为 1,2 .5 mm重建 ,140…  相似文献   

6.
周志刚 《临床医学》2002,22(6):57-58
眼眶爆裂骨折是眼科常见也是危害较严重的眼病之一,螺旋CT容积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病人只需一次常规位置检查,可进行MPR重建得到冠状、矢状或任意平面的图像,使眼眶爆裂骨折的显示更全面而准确,我院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多平面成像技术诊断眼眶爆裂骨折120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分析比较多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线走行、骨折碎片的位置及移位等方面的优势。结果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二维CT(2DCT)平扫显示23处骨折,MPR显示25处骨折,SSD显示22处骨折。SSD在显示骨碎片明显移位者的空间关系方面较2DCT,MPR显示为佳。螺旋CT的MPR、SSD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踝关节骨折、骨碎片移位显示效果良好,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 对36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重建,采用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层厚2mm一3mm,螺距1.0。结果 寰椎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6例,枢椎骨折伴寰枢椎脱位22例,寰枢椎骨折伴脱位5例。轴位图像显示83%,MPR图像显示97.22%。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好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诊断眼眶爆裂骨折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0):2432-243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进行CT横断和(或)冠状扫描检查,分析其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单纯眶内壁骨折29例,单纯眶下壁骨折12例,内下壁均骨折6例,混合型8例。眼眶爆裂骨折CT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走行折曲,移位等。其间接眶内壁骨折征象有窦腔积液,内直肌肿胀,眶内脂肪疝入鼻窦。上颌窦泪滴征是诊断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结论:横断和(或)冠状扫描能全面、准确诊断眼眶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72例眼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高分辨率CT对该病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对72例眼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患者行HRCT检查,层厚3mm,层距2mm,扫描范围为眶上缘到眶下缘,骨算法重建图象。结果:72例眼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患者中,表现为眶内侧壁骨质不连续、眶壁局部凹陷者为72例,同时合并有内直肌挫伤、筛窦积液、眼睑及眶内积气、眶内血肿等45例。结论:HRCT能准确显示眶内侧壁骨折及周围软组织、副鼻窦的变化情况,是临床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骨性泪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65例骨性泪道骨折患者的16层螺旋CT图像。采用美国GE公司AW4.1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行多平面重建术(MPR),比较薄层横断面与多平面重组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16层螺旋CT图像能清晰显示泪囊窝、鼻泪管骨折,65例患者共计75处骨折,均为复合性骨折,多为鼻眶筛区域骨折,其中上颌骨额突骨折45例(70%),泪骨骨折30例(46%),伴发筛板骨折40例(62%),鼻骨骨折32例(49%),额骨鼻突骨折13例(20%),鼻颌缝分离23例(36%),鼻额缝分离17例(26%),额颌缝分离20例(30%),泪颌缝分离50例(78%),鼻骨间缝分离26例(40%)。薄层横断面与多平面重组图像对骨性泪道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无显著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能准确、细致地显示骨性泪道骨折的部位、程度及伴发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螺旋CT(SCT)表现,评价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60例眼眶骨折行SCT容积扫描得到常规轴位像后,通过重建得到多平面(MPR)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并结合临床征象,其中54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结果眼眶骨折的直接CT征象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凹陷及曲度失常;上颌窦腔出现"泪滴征"是诊断眼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眼外肌明显嵌顿及眼球内陷和牵拉试验阳性是手术治疗的指征。结论SCT容积扫描多平面像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骨折,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胆总管梗阻的病例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影像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38例病例中,胆总管中下段结石21例,胆总管癌8例,壶腹癌6例,胆管炎3例。16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观察病变的大小范围、形态、密度等改变,对病变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病变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对胆总管中下段梗阻定位准确,定性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DIVU示单侧尿路显影不良及输尿管梗阻原因不明,行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成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5例患者DIVU后行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8例,炎性狭窄4例,外压性狭窄4例,肿瘤3例,先天性狭窄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不能确诊1例。结论:DIVU后SCTU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毅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0,(6):1103-11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10月下颌骨不同部位骨折的45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并行多平面、表面遮盖法等三维重建,对下颌骨骨折CT表现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下颌骨骨折中,位于下颌体骨折24例,下颌角骨折5例,下颌升支骨折6例,髁部骨折13例,冠突骨折2例;颞下颌关节脱位中,单侧脱位3例,双侧脱位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下颌骨各部位骨折,对诊治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髋、膝复杂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髋、膝关节骨折先行螺旋CT扫描,尔后作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注重观察骨折类型以及CT表现特征。结果:62例中髋臼骨折28例(其中简单骨折17例,复杂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累及外侧平台骨折12例,骨侧平台8例,累及整个平台14例)通过3D和MPR多方向的图像,直观、立体、清晰地显示了复杂的解剖特点和骨折的位置、形态,完善和补充了骨折分型。结论: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能为髋、膝复杂关节骨折的术前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入路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颈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螺旋CT轴扫、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颈椎骨折患者术前螺旋CT资料20例,同时进行了MPR和3D重建图像分析。着重观察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和旋转/脱位等的螺旋cT表现,并评价轴扫、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在20例中,轴位螺旋CT显示25个椎体骨折,5个棘突骨折,5个椎弓根骨折,10个椎板骨折,1个寰枢椎脱位,2个椎小关节脱位,1个椎体旋转,0个非寰枢椎椎体脱位,22个椎管狭窄。MPR图像显示上述结构异常分别为:25,5,4,8,3,2,1,2,22。3D图像显示上述结构异常分别为:25,5,4,7,3,2,l,2,22。3D和MPR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显示欠佳;在显示椎体脱住和旋转方面,3D重建最直观。结论颈椎骨折的螺旋CT、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可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