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植入术的4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第3d患者的RHR将其分为4组,其中98例RHR〈70次/min为A组;122例RHR70次/min-79次/min为B组;116例RHR80次/min~89次/min为c组和114例RHR≥90次/min为D组。于术后第3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4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2,P〈0.01),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4组LVEF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7,P〈0.01),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患者RHR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心功能有预测价值,RHR越高,其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静息心率(RHR)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CT0)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成功率的关系。方法:人选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在我院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支架植人术的CCTO患者85例,根据入院时静息心率(RHR)分为RHR1(〈70次/min)、RHR2(70~79次/min)、RHR3(80~89次/min)和RHR4(≥90次/min)四组,比较不同组间血管即刻开通率。结果:76%(65/8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4组血管即刻开通率分别是,RHR1:90%(18/20),RHR2:91%(20/22)。RHR3:63%(12/19),RHR4:63%(15/24),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9.058,P〈0.05);RHR1与RHR2,RHR3与RHR4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RHR1与RHR3,RHR1和RHR4,RHR2与RHR3,RHR2与RHR4间有显著差异(P均〈O.05),RHRl和RHR2组的即刻开通率显著高于RHR3和RHR4组(P〈0.05)。结论:静息心率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有影响,静息心率越低手术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配偶淋巴细胞注射联合黄体支持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4例URSA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96例)同时接受配偶淋巴细胞注射加黄体支持治疗,B组(41例)排卵指导同房后接受黄体支持(地屈孕酮片+黄体酮+HCG)治疗,c组(47例)单独接受患者配偶淋巴细胞注射治疗,观察3组妊娠成功率、继续妊娠率(妊娠超过3个月)、足月分娩率。结果A组、B组、C组妊娠成功率为93.75%(90/96)、36.59%(15/41)、27.66%(13/47),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P均〈0.05;继续妊娠率分别为85.42%(82/96)、29.27%(13/41)、23.40%(11/47),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P均〈0.05;足月分娩率分别为84.37%(81/96)、29.27%(13/41)、19.15%(9/47),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P均〈0.05。结论配偶淋巴细胞注射联合黄体支持对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及继续妊娠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窦性心率震荡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5例拟诊冠心病并行HOTER检查的患者分为4组:A组为冠状动脉狭窄〈50%;B组为冠状动脉狭窄在50%-99%,但无闭塞;C组为大于1支血管存在闭塞;D组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根据公式TO=(RR1+RR2)-(RR-1+RR-2)/(RR-1+RR-2)计算TO值,RR1+RR2代表VPC代偿间歇后的前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均值,RR-1+RR-2代表VPC前的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均值。TO值≥0时表示VPC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减速,TO值〈0时表示VPC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加速。测量VPC后20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以RR间期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窦性心率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最大斜率为TS。TS〉2.5ms/RR时,窦性心率存在减速现象,TS≤2.5ms/RR时,窦性心率不存在减速现象。结果B组TO值为0.027±0.015,高于A组-0.044±0.016、D组-0.039±0.021(P〈0.05);B组TS值1.61±0.21,低于A组、D组(P〈0.05);C组TO值为0.052±0.008,高于A组、B组、D组(P〈0.05),C组佟值为1.04±0.23,低于A组、B组、D组(P〈0.05);A组与D组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614例 ACS 行急诊 PCI 术患者按照术前用药情况分为 A、B、C 组, A 组(194例)采用标准剂量[0.1μg/(kg· min)]替罗非班,B组(265例)采用小剂量[0.03~0.05μg/(kg·min)]替罗非班,C组(155例)术前不用药。观察各组术中血流、住院期间 MACE 时间及出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 A 组慢血流33例(17.01%)、无复流6例(3.09%),B组分别为31例(11.70%)、5例(1.89%),C组分别为47例(30.32%)、7例(4.52%),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 A、B、C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0.65%)、0例、1例(0.65%),两两比较,P均>0.05。 A、B、C组AMI者分别为0、0、2例(1.35%),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者分别为1例(0.52%)、0例、1例(0.65%),两两比较,P均>0.05;病死率分别为1例(0.52%)、1例(0.38%)、6例(3.87%),两两比较, P 均<0.05。 A 组轻微出血3例(1.54%)、小出血4例(2.06%)、大出血0例、血小板减少2例(1.03%),B组分别为4例(1.51%)、2例(0.75%)、1例(0.38%)、5例(1.89%),C组分别为0例、1例(0.65%)、1例(0.65%)、4例(2.58%),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应用效果较好,其可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胶囊联合欣普贝生栓剂阴道后穹窿置入用于晚孕死胎引产的效果。方法将妊娠28~37周因死胎要求引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采用米非司酮胶囊联合欣普贝生栓剂引产,B组(20例)采用欣普贝生栓引产,C组(20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注药引产,观察3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引产成功率、清宫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B组、c组促进宫颈成熟有效率分别为95.5%、85.0%、65.0%,A组与C组比较P〈0.05;宫缩发动时间分别为(13.68±2.36)、(17.06±3.69)、(20.20±5.03)h,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总产程分别为(8.69±1.27)、(9.66±2.49)、(11.39±2.95)h,A组与C组比较P〈0.05;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0.9%、75.0%、60,0%,A组与c组比较P〈0.05;清宫率分别为13,6%、45.0%、65.0%,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B组出现宫缩过强1例,取出欣普贝生45min后宫缩减弱。结论米非司酮胶囊联合欣普贝生栓剂阴道后穹窿置入用于晚孕死胎引产效果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对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根据平均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B组,65次/min~80次/min;C组,心率≥80次/min.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需进行干预的心率临界点.结果 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占97.9%.冠状动脉总体、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5、0.409、0.413(P均<0.001),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波动无明显相关(P>0.05).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83.1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而为获取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心率应<119.1次/min.心率<65次/min时,舒张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心率>71次/min时,收缩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结论 心率波动对256层CT同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入选108例AMI患者,分成3组:急诊PCI组48例(A组)、延迟PcI组30例(B组)、药物治疗组30例(c组),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P~S),比较发病后3周内3种不同疗法对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as)、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组TO(-2.12%±3.08%)低于B组(-1.37%±1.18%)和C组(0.96%±2.35%),A组TS(10.28±6.34ms/R—R)高于B组和C组(7.92±4.21ms/R—R和4.29±2.87ms/R—R),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上述指标与C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A组SDNN(138.26±30.23ms)和LYEF(60.89%±14.80%)均显著高于B组(108.43±31.68ms,53.38%±15.32%)和C组(81.07±28.53ms,49.96%±13.75%),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或延迟PCI对实性心率震荡各参数的改善均优于药物治疗,急诊PCI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心率、不同重组算法、图像重组相位窗下,用心脏冠状动脉模具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率小于70次/分,心率波动范围小于10次/分时图像质量最佳;图像质量在R—R间期的75%相位(舒张中期)最好;实验数据共108组,采用单扇区、双扇区、四扇区重组成功率分别为93.5%,91.6%,9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163,P=0.125)。优良率分别为81.8%,79.2%和84.1%。结论心率、重组算法和图像重组相位窗是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主要参数,运用合适参数能获得更优质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运动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临床中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且同意参加试验者34例为试验组,根据两次扫描心率变化分为三组,A组:≤5次/minBMP,B组:6~10次/minBMP,C组:〉10次/minBMP。分别测量心脏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间的距离,计算两次扫描的距离变化差。回顾性收集同期64SCTCA资料完整者137例为临床组,根据心率波动程度分成三组:Ⅰ组:0~2次/minBMP,Ⅱ组:3~6次/minBMP,Ⅲ组:〉7次/minBMP。按5分法评价不同心率波动情况下的图像质量。结果试验组两次扫描右冠状动脉与左前降支的间距差以舒展期变化较大,同收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越大,距离的变化值也越大(P〈0.05)。临床组137例患者共有83.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不同心率波动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心率变化越小图像质量越好(P〈0.05)。结论心率波动时数据匹配错误是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根本因素,稳定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心率对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的161例患者,静息心率均≥70次/min,检查前口服25~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根据扫描时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n=71);B组心率65~75次/min(n=54);C组心率75次/min(n=36)。比较各组的CTA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ED)。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ED均低于C组,3组间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3,-7.589,-2.764,P均0.05)。心率与有效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在行320排CTA检查前控制心率,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点。方法对冠心病9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61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B组)]及健康对照者30例(c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TO及鸭异常的发生率。结果A组TO高、TS低,与B组及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TO及鸭异常发生率(34.43%、39.34%)较B组(13.33%、13.33%)和c组(10.00%、13.33%)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的TO及鸭异常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ACS者HRT现象明显减弱,且HRT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液中内皮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方法:50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正常(血管狭窄〈20%)者为A组(15例);单支血管病变狭窄50%~70%,未行支架植入者为B组(15例);单支血管狭窄〉70%,并植入支架1枚及以上者为C组(20例)。观察造影前后,PCI治疗前后及组间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的变化。结果:(1)A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C组术前各项指标(P〈0.01);(2)B组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3)C组术后30min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血管内皮因子(TNF,ET-1,PDGF)可能参与动脉硬化形成,冠脉介入术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A组)、34例宫颈原位癌(B组)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c组)组织中的MMP-2和MMP-9。结果A、B、C组MMP-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3%(36/46)、50.0%(17/34)、25.0%(5/20),A组与B、C组比较,P均〈0.01;B、C组间比较,P〉0.05。A、B、C组MMP-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7%(33/46)、70.6%(24/34)、25%(5/20),A、B组与C组比较,P均〈0.01;A、B组间比较,P〉0.05。MMP-2、MMP-9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MP-2和MMP-9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L=0.372,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MMP-2-和MMP-9高表达,MMP-2、MMP-9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杂志》2006,14(7):591-591
该文目的是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6例,按收缩压(SBP)水平分为3组:SBP〈160mmHg(1mmHg=0.133kPa),160mmHg≤SBP〈180mmHg,SBP≥180mmHg。在以上每一组中,又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65次/min;RHR2组,65次/min≤RHR〈69次/min;RHR3组,70次/min≤RHR〈74次/min;RHR4组,75次/min≤RHR〈79次/min;RHR5组,RHR≥80次/min。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7.
白花前胡丙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丙素(Pra—C)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的机制及其保护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溶剂±缺血再灌组(C组)、Pra—C5mg/kg组(D组)、Pra—C15mg/kg组(E组)和Pra—C30mg/kg组(F组)。Pra—C各剂量组分别于实验前3d腹腔注射,每天2次,于实验前2h加强1次;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0min,再灌120min建立;C组给予等量的50%PEG400,10ml/kg溶剂腹腔注射。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心肌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六组SOD值(U/mgprot)分别为154.78±10.94、78.16±7.13、79.15±7.12、88.77±8.53、115.80±7.09和145.07±7.24;MDA值(nmol/mgprot)分别为2.70±0.26、6.77±0.23、6.48±0.64、5.07±0.38、3.41±0.32和2.72±0.32。B组和C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它们相比较,D、E、F组SOD活性显着增加(P〈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D、E、F组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Pra—C可以减轻MI/R对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普通电极、Halo电极及Carto系统标测在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的应用。方法22例心房扑动患者分别在4极电极标测(A组,n=8)、Halo电极标测(B组,n=10)和Carto系统标测(C组,n=4)下行消融术。比较3种标测方式下消融的即时成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和放电时间。结果3组即时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时间A组(171.9±25.6)min。B组(124±24.3)min,C组(248.6+21.8)min;曝光时间A组(70.9±125)min,B组(527±146)min,C组(33.3±75)min;消融时间A组(701±85)s,B组(562±49)s,C组(521±56)s。3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4~12个月,A组复发2例,分别为非典型心房扑动和典型心房扑动,B组复发1例,为非典型心房扑动,C组无复发。3例复发病例均经Carto系统治疗成功,随访12月无复发。结论3种标测方式在典型心房扑动消融治疗中疗效确切,Carto系统对于治疗非典型心房扑动及复发心房扑动效果确切,且可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与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19.
马宁  徐化恩 《山东医药》2011,51(50):50-51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胃癌BGC-823细胞系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胃癌BGC423细胞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加入含500U/ml rmhTNF、12.5μg/ml OXA、500U/ml rmhTNF+12.5μg/ml OXA及不加药物的培养液培养7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A组细胞处于G0/1期占25.49%±0.83%,S期31.37%±0.68%,G2/M期45.32%±0.97%,细胞凋亡率39.52%±0.95%;B组分别为47.29%±0.98%、30.02%±0.53%、23.44%±0.93%、15.29%±0.91%,C组分别为19.45%±0.94%、10.60%±0.79%、71.47%±1.32%、71.47%±1.32%,D组分别为55.28%±1.24%、19.55%±0.70%、26.71%±0.43%、3.42%±0.64%。A、B、C组与D组比较,P均〈0.05;C组与A、B、D组比较,P均〈0.05。结论OXA联合rmhTNF可协同阻滞胃癌细胞处于G2/M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心房增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50例左心房增大患者(E组)进行血压监测,另对同期30例新发高血压患者(A组)、已确诊高血压但血压未达标的30例患者(B组)、已确诊高血压血压已达标的30例患者(C组)及30名健康对照人群(D组)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房、左心室、室间隔、动态血压检查,化验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结果50例左心房增大患者中确诊高血压23例,占46%。左心房增大A、B、C、D组分别为65.4%、68.8%、15.8%和5.3%;左心房大小A、B、C、D组分别为(30.1±5.5)mm、(31.0±4.5)mm、(27.3±5.6)mm和(26.8±6.1)mm。前三组和D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左心房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左心房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高血压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组、B组、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增大与血压相关,而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无相关性(P〉0.05)。结论左心房增大作为高血压的标记物,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可识别高血压患者,提高高血压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