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蚊虫对丝虫病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种类的丝虫有其主要的传播媒介,这些蚊媒的嗜血习性也不相同.据调查,我省人体两种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班氏丝虫病为致乏库蚊,马来丝虫病为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下称雷氏按蚊),但缺乏蚊媒嗜血习性的试验依据.在仅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丝虫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即中华按蚊,以嗜人血为主.然而,在有雷氏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卫生组织1974年的报道,全世界丝虫病患者约有2亿5千万。流行于亚州、非洲、大洋洲、中南美洲等地。过去丝虫病在我国的流行也很广,解放后,尤其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指引下,各地区积极开展丝防工作,使发病率大大降低,流行区日趋缩小。寄生于人体丝虫主要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丝虫 (WuchereriaMalayi)、蟠尾丝虫(Onchcerca Volvulus)和罗阿丝虫(Loa Loa)等。在我国主要为班氏和马来二种丝虫。早期使用有机砷药物治疗丝虫病。自1947年发现海群生(Hetrazan)对丝虫病有效之后,  相似文献   

3.
福建已发现有寄生于人体、家畜、家禽及各种鸟类的丝虫15种,其中以吴策丝虫属班氏丝虫(W.banerofti)、布鲁丝虫属马来丝虫(B.malayi)、恶丝虫属的犬恶丝虫(D.immitis)和猫恶丝虫(D.repens)及腹腔丝虫属的牛腹腔丝虫(S.digitata)为在丝虫病调查和蚊媒监测工作中,正确鉴别人体丝虫和动物丝虫的幼虫,现将蚊体内5种常见丝  相似文献   

4.
由于马来丝虫沙鼠模型的建立,马来丝虫Mf、Aw 抗原及经体外培养获得的 Es—Ag 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淋巴丝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丝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丝虫病人循环抗原亦获可喜结果。随着丝虫病防治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丝虫病的免疫预防、保护性免疫及晚期丝虫病人免疫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丝虫病防治、科研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为深入探索这些问题,本研究用 SDS—PAGE 技术对马来丝虫 Mf、L_3、AW 可溶性抗原,马来丝虫MfES—Ag、L_3—L_4Es—Ag;班氏丝虫L_3ES—Ag 和 McAb、BmAWES_5、McAb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丝虫病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0~1981年对江苏省71个县、市的216个大队作丝虫病的抽样调查,结果全省居民微丝蚴平均阳性率为2.01%。其中班氏丝虫单一感染地区的66个县市中有40个以及马来、班氏丝虫混合感染的5个县市的阳性率都已降到1%以下;多数县、市未查到10岁以下的儿童阳性者,苏州、镇江、南通三地区和南京市蚊媒中未查到感染期幼虫。联系已往有关资料,说明20多年来江苏无论在居民微丝蚴阳性率、阳性者的感染度、蚊媒自然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但尚有部分县、市(主要是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仍维持在较高的感染水平。本文就防治对策和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班氏丝虫病广布于整个热带地区,引起众多的睾丸鞘膜积液和象皮病;马来丝虫病则局限于亚洲,几乎仅出现肢体征状。我国流行有周期型班氏和马来两种淋巴系丝虫病。防治技术措施国外有以防制蚊媒为主要措施而取得防治成效的事例,如斯里兰卡用除草剂清除曼蚊赖以孳生的水草后,马来丝虫病随之渐趋消失。但对能广泛孳生而一时难以消灭的媒介蚊种,  相似文献   

7.
丝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始于1962年,Chowdhury 等用微丝蚴为抗原诊断班氏和盘尾丝虫病,继而 Coudert(1968)、Ambrise—Thomas(1969)(1974)和 Diesfeld 等(1979)用 Dipetalonema viteae 丝虫成虫冰冻切片为抗原 IFA 试验诊断丝虫病和流行病学调查取得一些进展。Grove(1978)用感染沙鼠腹腔的马来丝虫成虫为抗原 IFA 试验可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河南医学院冯祖梅等(1982)以马来丝虫成虫为抗原对丝虫病患者进行检查阳性符合率为92.81~98.39%、假阳性为0.66%,与钩虫、蛔虫、鞭虫等其他蠕虫感染未见交叉反应。1983年我们采用同法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抗原的制备:断头法杀死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沙鼠,收集丝虫成虫,灭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东南部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107°17′~109°35′E,25°19′~27°31′N,3.03万 km~2,辖一市十五县,350余万人。丝虫病流行季节的5~10月月平均气温19~27.5℃,  相似文献   

9.
徐秀菽  刘涛  王世海 《贵州医药》2002,26(6):566-567
淋巴丝虫病曾在我省 4 7个县 (市 )严重流行 ,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媒介寄生虫病 ,微丝蚴 (Mf)血症者近百万 ,晚期丝虫病患者 6万余人。经过几十年大面积防治 ,现已有效的控制了流行。Mf血症患者及蚊媒幼虫已很难查看 ,防治效果是巩固的。但遗留的晚期丝虫病例 (如乳糜尿、象皮腿、鞘膜积液等 )仍继续存在 ,新发病例时有出现。它已成为当前我省丝虫病流行区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晚期丝虫病例一般在外周血中很难查到Mf,病原学诊断很困难。因此血清学的监测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为此目的 ,我们筛选了各类晚期丝虫病例 ,流行区和非流行…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0月1日—8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淋巴丝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会议,目的是总结1983年第四届会议以来全球淋巴丝虫病防治与科研的进展,提出今后丝虫病防治研究的建议,同时出版《淋巴丝虫病防治》书籍及审阅再版《淋巴丝虫病防治手册》,供全球各国丝虫病防治科技专业人员参考。参加会议代表有英、美、法、中、马来西亚等各国专家23名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与1983年会议比较,在淋巴丝虫病防治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归纳如下:一、讨论丝虫病地理分布,估计病人数:在西太区丝虫病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中国除安徽省外有14个省(市)823个县(市)(95.3%)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以村或大队为单位微丝蚴阳性率降到1%以下),认为  相似文献   

11.
应用抗丝虫新药呋喃嘧酮治疗班氏及马来丝虫病77例,另以海群生治疗18例以资对照。六个月后呋喃嘧酮组微丝蚴减少率为83.49~99.35%,阴转率为71.42~78.50%,与海群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主要反应较海群生组为轻,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在晚期丝虫病患者中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锋  王世海 《贵州医药》1992,16(4):200-20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微丝蚴阳性者免疫荧光研究已见于多篇文献;而对晚期丝虫病患者,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Aw—Ag)及微丝蚴抗原(Mf—Ag)对马来和班氏丝虫病晚期患者作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以了解晚期患者血中抗体水平。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血清标本的收集、保存、稀释1988~1989,我们分别在德江、务川、独山三县静脉采集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晚期患者血清标本51份,微丝蚴阳性血清10份,并在上述  相似文献   

13.
沿河县属黔东北山区,原属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全县微丝蚴阳性率24.2%,致乏库蚊自然感染率27.3%。经过1970—1975年普查普治和全民食用0.3%海群生食盐6个月,1976年微丝蚴阳性率降到0.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评价防治效果,监测流行动态,1977—1984年连续8年对残存传染源和媒介传播作用进行了纵向和横向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明市及其所属的宁化、泰宁、尤溪、建宁、清流等县位于闽西北山区。历史上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58年普查,微丝蚴阳性率9.20~22.54%,平均为14.75%(82,030/556,070)。经3~4次普遍查治和重点地区5~8次抽查复治后,于1975~1979年间先后由省、地、县联合进行抽查考核,均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为巩固上述各县(市)的丝虫病防治效果,我们对其残存的传染源进行了监测与净化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 用呋喃酮嘧治疗丝虫病,国内屡有报道。为观察较低剂量的呋喃嘧酮能否保持杀班氏丝虫成虫的作用而产生较轻的副反应,作者等于1981年4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省玉环县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90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患者分组进行治疗,并与海群生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丝虫病是由一些不同种类的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皮下组织等处,而引起的一组慢性疾病。该病在我国流行广泛,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很大。为了解目前我市丝虫病的感染情况,于1982年3月~10月,对我市丝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县,如何进一步发现和治疗残存的传染源,掌握流行规律,做好后期扫尾巩固工作,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实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于一九七六年始,先后在德江、思南、印江及务川四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建立监测点,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纵向观察,同时比较了不同净化措施的近期效果。实验方法和结果一、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消长规律的纵  相似文献   

18.
丝虫病是由于丝状线虫侵入淋巴系统或结缔组织内,而产生的一种疾病。寄生于人体的丝虫,主要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丝虫(Wuchererid Malayi)、罗阿丝虫(Loa Loa)以及蟠尾丝虫(Onchercavolvutus)等。前两种寄生在淋巴系统内,后两种则寄生在结缔组织中。全世界丝虫患者,据估计可达1亿8千9百万到2亿5千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对呋喃嘧酮的研究。动物实验提示对棉鼠丝虫病及长爪沙鼠人体马来丝虫病具有杀灭成虫及微丝蚴的作用,小鼠一次口服的LD_(50)为243±31mg/kg。口服吸收快,迅速由尿中排出,无明显蓄积作用。临床对班氏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及罗阿丝虫病均有效,疗效较好,副反应较轻;对心电图、肝功能及血、尿常规等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薄膜过滤法的基础上,探索了末梢血合并薄膜过滤法在丝虫病低流行区的应用价值,经实验室反复试验后,于1982年6月在海安县基层进行现场试用,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均为班氏丝虫病低流行区的农民年龄2~89岁。晚间9时至次晨1时对每一对象取耳垂血6大滴(约120m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