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随访情况,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5篇。结果: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抗原长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从无到有产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免疫性增殖,从良性转化为恶性,出现异常克隆而导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免疫组化特点:若κ和λ两种轻链同时染色,为多克隆性,通常提示病变的组织为良性反应性增生;若病灶细胞的免疫球蛋白仅有一种轻链(κ或λ)染色阳性,即单克隆性,则见于原发性肺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D20(+)。结论: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大多属低度恶性,发展缓慢,早期不易浸润至远处部位,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化疗效果好。需与肺的恶性肿瘤、淋巴细胞间质肺炎、淋巴瘤样肉芽肿、隐球菌性肺炎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常无特异性,临床较易误诊。现对我院误诊的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2例甲状腺MALT-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MALT-L多由桥本氏甲状腺炎进展而来的,临床罕见,常表现为无特异性的甲状腺单侧或双侧肿块,易被误诊,确诊需经术后病理加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结合放/化疗。结论:为减少对此病的误诊,应加强对甲状腺MATL-L的认识,并做好术前细胞穿刺学检查(FNA)及术中冰冻病检。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0/2008年收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 ALT)淋巴瘤2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来源于胃,均为肿瘤,其中9例为胃镜活检标本。年龄38~76岁,平均59.6岁。均有慢性胃溃疡病史,且有HP感染。1.2材料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所用试剂均来自福州迈新公司,重新标记CK、CD 20、CD 79a、CD 5、CD 10、CyclinD 1、CD 21、K i-67、K appa、L am bda、T dT、bcl-2、bcl-6并按WHO分类重新进行诊断。1.3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阳性结果判断以TBS替代第一抗体作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淋巴瘤切片作阳性对照,评价阳性强度采用半定量方法,阴性不着色,淡黄色为弱阳性(+),棕黄色为中等阳性(++),棕褐色为强阳性(+++)。2结果本组中26例为M ALT淋巴瘤,大多数患者为Ⅰ~Ⅱ期疾病。1例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讨论胃肠道是M ALT淋巴瘤的最好发部位,占所有病例的50%,在胃肠道中胃是最常受累及的部位,约占85%,本组26例均发生在胃。大多数M ALT有慢性胃炎的病史,常常是自身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体会及经验。【方法】对200l~2008年收治的43例胃肠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胃肠MALT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者,男性多于女性;②胃肠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镜检时应采取多点活检、免疫组化标记以提高早期检出率;③治疗以化疗为主,巨大胃溃疡或肠MALT淋巴瘤加以手术切除,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结论】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应根据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肺MALT型淋巴瘤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MALT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华西医院4例完整的肺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42岁.临床表现:咳嗽2例,痰中带血1例,呼吸困难2例,体重下降1例,听力下降1例,体检发现1例.胸部CT表现:单一肿块型2例,肺实变型2例.确诊手段:1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2例开胸活检,1例经皮肺穿刺取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利妥昔单抗为主的联合化疗、干扰素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0~92个月),均存活.结论:肺MALT型淋巴瘤是一独特亚型,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治疗尚无共识,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原发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7例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就诊。行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实验室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抗核抗体、抗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其中4例有干燥综合征病史。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PET-CT检查并密切随访,截至2019年7月患者生存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临床罕见,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相关,此类患者预后好,若无治疗指征,可密切随访,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的分子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个MALTL石蜡包埋标本的原发病灶部位分布、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结果:MALTL患者主要发病部位为胃部(37%),其次为唾液腺(20%),第三为肠(12%)、眼眶及眼附属器(12%);低倍镜下MALTL标本多数表现为弥漫性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样结构,淋巴瘤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20,而BCL-2均呈阳性,CD3、CD5、CD10、CD23、cyclin D1和CD21均呈阴性,17个标本kappa或lambda的表达具有优势,敏感性为28.33%(17/60);61.67%(37/60)发生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19个标本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与kappa或lambda均为阴性,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占68.33%。结论: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诊断M ALTL的基本手段,Ig H基因重排及kappa或lambda限制性表达的检测在MALTL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常见原因。方法: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进行分析。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确立的一类结外淋巴瘤,易误诊为鼻窦炎、鼻息肉。其来源于T细胞和NK细胞,以面部中线部位破坏为特征,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病理改变显微镜下表现为大片坏死,炎性肉芽肿样改变,有异形淋巴细胞浸润,NK细胞特异性标志CD56与T细胞特异性标志CD3ε共同表达为其免疫学特点。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独特,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但伴皮肤受侵或远处转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通常无症状,肿瘤细胞间有大量血管样腔,并突向腔内形成乳头,瘤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实性团块,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区。结论: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诊断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18.
鼻腔髓外浆细胞瘤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容易出现误诊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误诊为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的鼻腔EMP 1例,结合文献对发生误诊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鼻腔EM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病理取材原因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本病例的诊断错误,后经鼻内镜下重新取检,并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结论:EM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减少误诊.放疗和手术是治疗EMP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