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将分子烙印聚合物(MIP)作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研究其分子识别性能。方法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制备了美托洛尔分子烙印固相萃取柱,并与空白聚合物柱对照,探讨了其在非平衡吸附条件下的最大负载量,确定了上样、淋洗和洗脱的最佳萃取模型。结果美托洛尔的分子烙印固相萃取柱对原模板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而空白聚合物却不具有这样的特性。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上,美托洛尔与其结构相似的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在柱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结论MIP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为解决药物的纯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吕俊杰  薛燕斌  乔华  姚杰  孙体健 《中草药》2018,49(21):5093-5099
目的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硅胶表面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采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硅胶为载体,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利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合成高良姜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及竞争性吸附研究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高良姜素与MAA的物质的量比为1∶4,MAA与MBA的物质的量比为1∶7,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成功接枝到硅胶表面上并出现了对高良姜素分子产生选择性识别的孔穴和位点。吸附实验表明,该MIP对高良姜素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较好的亲和性,相对于对照物灯盏花素和木犀草素,MIP对高良姜素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1.2和5.3。结论 MIP对高良姜素识别性好、选择性强,为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俊  饶跃峰  吴葆华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7):1330-1333
 目的 建立一种采用分子烙印技术识别分离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类似物的方法方法 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制备分子烙印聚合物,采用固相萃取等方法,以平衡吸附量为指标对其分子识别能力进行考察。结果 分子烙印聚合物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可以用于从天然产物识别分离甲磺酸伊马替尼类似物。  相似文献   

4.
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蒋旭红  吴嫦秋  刘展眉 《中草药》2013,44(15):2055-2058
目的 制备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模板分子与交联剂的配比、反应时间、溶剂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形貌、产率以及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茶碱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微球,采用静态吸附、扫描电镜(SEM)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当模板分子与交联剂配比为1∶16、反应时间为24 h、乙腈为溶剂时,所制得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吸附性能较好,对茶碱与咖啡碱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为1.74.结论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茶碱分子有特异性吸附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姚杰  乔华  吕俊杰  孙体健 《中草药》2014,45(18):2614-2618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GMIP)的特异性分子识别能力。方法以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分别采用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为致孔剂,以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聚合的方法合成GMI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对其进行性能表征;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GMIP在识别高良姜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0.961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19.79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0.101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51.09μmol/g。结论 GMIP对高良姜素分子具有特异的吸附和识别能力,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高良姜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6.
廖辉  金晨  何玉琴  黄斌  赵艳红  周彩虹  张凌 《中草药》2017,48(8):1537-1543
目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方法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在无水乙醇和四氢呋喃为致孔剂的作用下,采用沉淀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制备槲皮素MIPs;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选择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的最佳配比;通过扫描电镜(SEM)考察了MIPs的微观结构。采用平衡和等温吸附实验对2种方法制备的MIPs的吸附平衡时间和最大吸附量进行考察,并对特异性吸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沉淀聚合法制备的槲皮素MIPs具有均匀规则的球状结构,在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中发现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大的吸附量,在芦丁和槲皮素的选择性吸附过程中聚合物对槲皮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论沉淀聚合法制备的MIPs以吸附量大、选择性强,为中药黄酮类复杂化学成分的分离、富集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其他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甘草酸为模板的固相萃取柱,并将其应用到药草中高纯度甘草酸的分离富集方面。方法:以丙烯酰胺修饰的碳纳米管为载体,甘草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致孔剂,采用沉淀聚合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成功接枝甘草酸印迹聚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印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当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沉淀聚合温度为60℃,致孔剂是DMF,EGDMA与溶剂比例为1∶20时,能够在在碳纳米管表面印迹一层稳定、均匀的印迹材料;Scatchard模型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MWCNTs-MIP)对甘草酸有着不同亲和力的2种结合位点,即高结合位点的平衡常数(Kd)1.17 mmol·L-1,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741.5μg·g-1,低结合点的Kd 3.96 mmol·L-1,Qmax1 668.5μg·g-1,并且MWCNTs-MIP对甘草酸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结论:优化条件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形态结构,对目标分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效率,故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应用于药草中甘草酸的分离富集方面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中药材中低含量活性成分的富集方法。方法 以白术内酯Ⅲ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白术内酯Ⅲ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再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柱(SPE)填料对中药白术和党参药材提取液中白术内酯Ⅲ及其结构相近的活性成分进行富集分离。结果 MIP-SPE和C18 -SPE的富集因子(EF)分别为78.90和51.56 μg·g-1,MIP对目标成分的选择性富集性能强于C18吸附填料。白术内酯Ⅲ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加样回收率为102.2%,检测限为0.36 μg·mL-1。结论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可以作为定向富集低含量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小燕  仝海娟  雷福厚  庞洁  俸吉  李梅 《中草药》2012,43(4):795-798
目的合成对青蒿素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青蒿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1.87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27.99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48.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334.4μmol/g。结论结合底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和选择识别性能,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青蒿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朱俊访  李博 《中草药》2016,47(1):72-75
目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进行固相萃取应用研究。方法以L-TH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左旋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L-THP-MIPs),并进行固相萃取实验优化萃取条件,考察L-THP-MIPs吸附的选择性和专一性。结果 L-THP-MIPs能特异性地吸附L-THP,而对L-THP的结构类似物延胡索甲素未表现出明显的吸附行为。结论L-THP-MIPs对L-TH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备了松香大分子骨架的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为开发选择性更高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脱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使用红外光...  相似文献   

12.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基质,黄芩苷(B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下进行热聚合,合成一种具有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黄芩苷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仍然保留了MCM-41的介孔结构,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从天然药物黄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评价其性能。方法:以黄芩苷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乙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别对聚合物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及选择性试验考察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吸附性。结果:使用沉淀聚合法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形态均匀,粒径分布较好,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较高的吸附量、较快的吸附速率和高度的选择性。结论: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从黄芩中高效分离活性成分黄芩苷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中药粗提物中定向分离人参皂苷Rg1及其结构类似物,获得高选择性、高富集率、高吸附性能的人参皂苷Rg1印迹聚合物分离材料,该研究分别采用沉淀聚合法和表面印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性能做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人参皂苷Rg1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都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其最大表观吸附量可分别达到27.74,46.80 mg·g-1;表面印迹法制备的聚合物的吸附性要明显高于沉淀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极性较强的人参皂苷Rg1,采用表面印迹法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好的吸附性能,为其他极性强的活性分子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印迹聚合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睛明、球后和风池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视神经萎缩患者60例(10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52眼)、对照组30例(53眼)。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刺睛明、球后和风池穴,对照组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4天为1疗程,共2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3.33%);治疗组治疗后视力、中心视野、P-VEP(P100潜时)均有好转且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仅中心视野改善有显著意义。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刺睛明、球后和风池穴比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能更明显改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全文数据库、万方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正式发表的与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相关的文献.采用RevMan5.0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28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03,95%CI:4.46~8.16,P<0.000 01).结论 从目前的临床证据来看,复方樟柳碱能够有效治疗缺血性眼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