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干预移植排斥反应来延长移植物存活是近年来移植医学研究的热点,并已有许多有益的尝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诱导对移植物MHC分子的特异性耐受,在许多组织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中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鉴于B7-CD28/CTLA4、CD40-CD40L等协同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中的重要作用,阻断或抑制这些协同刺激分子,也可抑制缩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诱导宿主Th1型应答向Th2型应答转化,可抑制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是近年新发展的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新策略;另外,抑制移植物的炎症反应,诱导宿主T细胞的凋亡、诱导“抑制T细胞活化的分子”的表达都将有利于移植物在宿主体内较长时间的存活。  相似文献   

2.
延长移植物存活分子策略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干预移植排斥反应来延长移植物存活是近年来移植医学研究的热点 ,并已有许多有益的尝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诱导对移植物MHC分子的特异性耐受 ,在许多组织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中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鉴于B7 CD2 8/CTLA4、CD4 0 CD4 0L等协同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中的重要作用 ,阻断或抑制这些协同刺激分子 ,也可抑制宿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诱导宿主Th1型应答向Th2型应答转化 ,可抑制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是近年新发展的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新策略 ;另外 ,抑制移植物的炎症反应、诱导宿主T细胞的凋亡、诱导“抑制T细胞活化的分子”的表达都将有利于移植物在宿主体内较长时间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nDCs)注射受体小鼠后,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方法:(1)应用供体(C57BL/6)来源的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出imDCs,灭活后体内输注或体外直接刺激受体小鼠(Balb/C)的脾细胞,观察脾细胞对供体细胞的应答反应;(2)取已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体小鼠的脾细胞,观察其对供体细胞刺激的应答反应;(3)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下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imDCs体外预刺激脾细胞或体内注射imDCs受鼠的脾细胞,均呈现对供鼠脾细胞刺激的特异性低应答,这种低应答主要出现在受鼠脾细胞在供鼠脾细胞刺激后的72小时内;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并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受鼠对来自供鼠脾细胞的刺激也表现为低应答,而对于无关第三者脾细胞的刺激仍保持较高水平,二者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显示出Th1/Th2模式的偏移。结论: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注射给受体,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可能与imDCs诱导受体T细胞无能有关,而且此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Th1向Th2方向的免疫偏移。  相似文献   

4.
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种类,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细胞两种[1]。其中Th1型细胞因子促进移植物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化、增殖和分化,诱发迟发型变态反应,从而启动或加速移植排斥反应[2];Th2细胞可抑制Th1细胞分化及其细胞因子表达,调控移植排斥反应,促进免疫耐  相似文献   

5.
T细胞的激活不仅需要T细胞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特异性结合产生的第一信号,还需要共刺激分子传导的第二信号.OX40就是共刺激分子之一,其与配体OX40L的相互作用对维持T细胞活化后的进一步扩增、存活、分化为效应细胞及记忆性T细胞具有重要作用.阻断这一信号通路对增强免疫耐受,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OX40在免疫耐受中对不同类型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器官移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应用的研究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6.
张蘋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10):799-800,F0003
骨髓移植是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GVHD发生中T细胞活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阻断协同刺激途径抑制T细胞活化成为预防GVHD的策略之一;临床和科学实验的结果均显示抑制GVHD的措施会增加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可能,这是由于降低了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VL)。抑制GVHD同时保留其GVL产应,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目前与GVHD有关的协同刺激分子有CD28、ICOS和CTLA4、PD-1、CD40、CD137等,本文重点介绍几种主要与GVHD有关的协同刺激分子在GVHD和GVL中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王颖  邓宇斌 《免疫学杂志》2004,20(Z1):69-72
应用能够使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的相应单克隆抗体或重组基因表达产物阻断某些共刺激信号通路如CD28/B7、CD154/CD40、LFA-1/ICAM、ICOSL/ICOSL等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分化以及产生效应细胞.这些共刺激信号通路彼此独立但又可能存在潜在的协同效应.本文综述在有关诱导受体对供体移植物特异性的免疫耐受以此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实验动物研究,以期深入探讨免疫耐受机制以及某些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从而为此类实验的进一步开展甚至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 P1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模型,观察hIL-2-Luffin P1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移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hIL-2-Luffin P1组小鼠皮肤存活时间延长(13.86±2.11)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且与hIL-2-Luffin P1的剂量呈正相关;而Luffin P1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移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化程度减轻,病理显示hIL-2-Luffin P1处理组移植皮肤淋巴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hIL-2-Luffin P1能够抑制T细胞的异常活化,从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达到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本质是受者T细胞识别供者同种异型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损伤供器官并使之功能丧失.T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抗原刺激外,还需要协同刺激分子的存在,阻断正性协同刺激信号或增强负性协同刺激信号均能使免疫应答减弱或诱导免疫耐受.PD-1是一种较新的负性协同刺激分子,它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PD-1及其配体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并对它们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防止移植物排斥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转MHC基因诱导移植耐受是一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封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应用最多的是转CTLA4-Ig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与CD28分子竞争性结合B7分子,从而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转抑制性细胞因子基因诱导移植耐受,应用最广的是IL-10、TGFβ1,其机制是利用该类因子的免疫抑制活性,调节Th1/Th2的平衡。转FasL基因主要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防止移植物排斥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转MHC基因诱导移植耐受是一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封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应用最多的是转CTLA4-Ig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与CD28分子竞争性结合B7分子,从而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转抑制性细胞因子基因诱导移植耐受,应用最广的是IL-10,TGFβ1,其机制是利用该类因子的免疫抑制活性,调节Th1/Th2的平衡,转FasL基因主要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许多对于宿主免疫耐受中调节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结果。在小肠移植,抗CD4mAb和抗CD8mAbs均抑制排斥,但抗CD4mAb更有效;CD4^ 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性表现在经TCR介导信号刺激活化以后能够抑制CD4^ 和CD8^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实现耐受;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关键细胞因子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少量关键的相关细胞因子改变免疫反应,成为实现同种小肠移植耐受的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防止移植物排斥的研究 ,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转MHC基因诱导移植耐受是一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封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应用最多的是转CTLA4 Ig基因 ,其表达产物可与CD2 8分子竞争性结合B7分子 ,从而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转抑制性细胞因子基因诱导移植耐受 ,应用最广的是IL 10、TGFβ1,其机制是利用该类因子的免疫抑制活性 ,调节Th1/Th2的平衡。转FasL基因主要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是临床中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已知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反应还是免疫耐受取决于其所处的状态,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由了高表达组织相容性Ⅱ类分子(MHCⅡ)和协同刺激分子而诱导T细胞反应,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DC)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而抑制T细胞反应。然而在临床中无法用iDC来诱导T细胞耐受,因为在机体应激和感染状态下它会转化为mDC,此外,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是临床中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已知树突状细胞 (DC)诱导免疫反应还是免疫耐受取决于其所处的状态 ,成熟树突状细胞 (mDC)由了高表达组织相容性Ⅱ类分子 (MHCⅡ )和协同刺激分子而诱导T细胞反应 ,非成熟树突状细胞 (iDC)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而抑制T细胞反应。然而在临床中无法用iDC来诱导T细胞耐受 ,因为在机体应激和感染状态下它会转化为mDC。此外 ,利用腺病毒载体调节树突状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分子来诱导免疫耐受也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 ,因为腺病毒本身作为外来抗原可诱导免疫应答 ,因此需要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来…  相似文献   

16.
供体骨髓输注在肾脏移植耐受中的疗效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对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对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采用野生型BALB/c小鼠作为供体,采用野生型B6小鼠作为受体进行腹部异位小鼠心脏移植.受体接受单独或联合使用抗CD40L抗体(MRl)和抗B7抗体的治疗,以阻断CD28-B7和CD40-CD40L(ligand,配体)共刺激信号.以心脏完全停跳作为排斥反应终结时间,并开腹确认心脏是否停跳.心脏移植后60日对移植物进行HE染色.为确定移植免疫耐受是否具有供体抗原特异性,对接受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治疗而长期存活的受体实施了第二部分来源(供体来源)及第三部分来源 (C3H来源)的皮肤移植.结果: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使移植心脏长期存活(>150日),而且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供体来源的皮肤长期存活(>50日),而第三部分来源的皮肤则很快被排斥.结论: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CD28-B7与CD40-CD40L可诱导出不伴有慢性排斥反应的供体抗原特异性的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排斥反应可以导致移植物的急性或慢性失功能,是实体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在移植早期,趋化因子招募白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向移植物迁移。随后,受体通过接触依赖性的T细胞细胞毒性,Th1或Th2细胞因子活化粒细胞及补体反应,异体反应性抗体等途径启动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物损伤。本就以上几个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宇狄  林宗明 《现代免疫学》2003,23(6):427-429,416
排斥反应是造成器官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 ,故而如何克服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成为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就目前而言 ,诱导受者产生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几种主要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方法及其机制与应用作一简要综述。其中包括利用MHC肽段封闭受体T细胞TCR、封闭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协同刺激因子及诱导受者体内产生嵌合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特异性识别和清除内、外源性抗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有赖于双重信号,其中抗原递呈细胞上的MHC-抗原肽复合体与TCR特异性结合传递第一信号,而B7-CD28等共刺激家族传递第二信号,由此决定了T细胞的状态是增强、抑制、弱化或者演变为无反应状态。共刺激分子如B7-CD28家族对T细胞的正负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B7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