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胶囊及复方灭滴灵片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幽门螺杆菌阴转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P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胃镜和病理检查的69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尔曼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为0.637%,明显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33.73%);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螺杆菌定植量明显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且胃黏膜急性炎症程度和慢性炎症程度相对较轻,经内镜检查可见的溃疡性病变数量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P<0.05);两组病例中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腺体萎缩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低,此类胃炎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似,在胃部恶性疾病的进展过程中,海尔曼螺杆菌的作用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类似。 相似文献
3.
小儿胃炎的临床诊断尚无统一标准,这是由于以往在胃炎诊断方面对其发病机制不甚了解造成的[1,2].本文主要分析采用胃镜检查与未采用胃镜检查治疗后的小儿慢性胃炎的体征、症状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两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32例患儿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随机分为A、B组,分别接受CBS+AMO+FUR和CBS+AMO+Met(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结果:A组在HP根除率、胃窦部粘膜炎症的恢复、腹痛缓解时间方面均优于或等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含呋喷中从酮的三联方案在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有较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HP)分离成功后,国外学者已注意到结节性胃炎是儿童HP感染的典型征象,为此笔者对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的儿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结节性胃炎与淋巴滤泡的发生及与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胃镜检查在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并总结小儿胃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选取小儿胃炎患儿120例,按患儿是否行胃镜检查及已行胃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组:A组行胃镜检查结果为Hp相关性胃炎(48例),B组行胃镜检查结果为非Hp相关性胃炎(15例),C组未行胃镜检查(57例).A组患儿给予正规的抗Hp感染治疗,其余两组患儿给予胃炎的基础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儿腹痛、呕吐、厌食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后A组和B组的胃镜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4周A组腹痛、呕吐、厌食缓解率分别为91.67%,100.00%、95.80%,B组腹痛、呕吐、厌食缓解率均为86.67%,C组分别为35.08%、89.47%、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1、47.26、39.53,均P〈0.05).且经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炎症程度及炎症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χ^2=71.52,P〈0.01).结论 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为其治疗提供方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治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比较。方法将73例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序贯疗法,前5天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应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B组标准三联疗法,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等。结果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具有临床疗效好、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1例胃镜及病理证实为Hp阳性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羟氨苄青霉素分别与呋喃唑酮,庆大霉素,甲硝唑配伍,结果:组I(加服呋喃唑酮)的有效率和Hp根除经优于组Ⅱ(加服庆大霉素)(P〈0.05),组Ⅱ的有效率和Hp根除率优于组Ⅲ(加服甲硝唑)(P〈0.05)。结论 抗生素短疗程,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Hp的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83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干预组42例。参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甲硝唑治疗,干预组给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甲硝唑治疗。比较:(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2)幽门螺杆菌根除率;(3)用药前和用药后患儿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的差异。结果 (1)干预组较之参照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更高,P<0.05;(2)干预组较之参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更高,P<0.05;(3)用药前两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相似,P>0.05;用药后干预组较之参照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给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甲硝唑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提升小儿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砒石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肺组织LTB4、LTC4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灌胃给予砒石等药,对肺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LTB4、LTC4含量。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LTB4、LTC4含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砒石1.25mg/kg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LTB4的含量;砒石0.625mg/kg可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LTC4水平至正常。砒石不能影响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结论肺组织中LTB4、LTC4水平的增高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作用。砒石能减轻哮喘小鼠肺的病理损害,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LTB4、LTC4水平,从而表现出抗哮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n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抑郁症的100例患者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各50例,再将Hp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所有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袁(HAMD)评定,比较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治疗前HAMD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治疗前HAMD评分分别为(26.54±5.93)、(17.89±5.6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4,P=0.000);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P=0.005)。结论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相关,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对提高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的治愈率、降低患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社会卫生保健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快速尿素酶检查和病理染色诊断HP感染,并进行X^2检验。结果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率26、09%,48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率62.1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原因主要与胃液内高浓度胆汁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与HP相关性胃炎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液脂氧素A4(LXA4)、白三烯C4(LTC4)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测定106例急性发作期轻、中、重度哮喘患儿血液LXA4、LTC4含量,并与4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轻、中、重度哮喘患儿血液LXA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哮喘患儿血液LXA4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哮喘患儿(P<0.01),重度哮喘患儿血液LXA4水平显著低于中度哮喘患JL(P<0.01).轻、中、重度哮喘患儿血液LTC4水平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度哮喘患儿血液LXA4水平低于中度哮喘患儿,说明体内白三烯的天然生理拮抗物质LXA4不足是哮喘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Hp associated gastritis,HAG)脾胃湿热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及Akt/NF-κB通路的影响。 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2)和造模组(n=60),以复合因素[劳倦+饮食+苦寒药+环境+生物因子(Hp菌液)]构建HAG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2 mg·kg−1+阿莫西林100 mg·kg−1+克拉霉素50 mg·kg−1+胶体果胶铋胶囊35 mg·kg−1)和三仁汤低、中、高剂量组(3、7.5、15 g·kg−1),各组连续给药21 d。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定植率;HE染色观察胃黏膜炎症情况;TUNEL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血清Ghrelin、IFN-γ、MTL、GAS、IL-4、IL-10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Bcl-2、cAMP、Akt、p-Akt、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胃黏膜组织Akt、NF-κB p65 mRNA表达。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黏膜组织明显损伤,Hp定植率,细胞凋亡率,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p-Akt、p-NF-κB p65蛋白表达,胃黏膜组织Akt、NF-κB p65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胃黏膜组织Bcl-2蛋白表达及血清Ghrelin、MTL、GAS、IL-4、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仁汤高剂量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Hp定植率,细胞凋亡率,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p-Akt、p-NF-κB p65蛋白表达,胃黏膜组织Akt、NF-κB p65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含量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Bcl-2蛋白表达及血清Ghrelin、MTL、GAS、IL-4、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三仁汤可改善HAG脾胃湿热证大鼠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98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0例予以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158例予以奥美拉唑胶囊及抗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4周,然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改善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的症状有显著效果,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Exosome)的产生几乎与机体中的所有类型细胞相关,在多种体液中均能存在,如血液、尿液、唾液等,甚至有学者研究发现,外泌体在所含有的某些重要组分在不同病例条件下其存在的方式与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细菌组分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显突出。借此,笔者将从外泌体的研究背景、形成、分泌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以期为小儿Hp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花蓼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检测不同比例(幽门螺旋杆菌与细胞之比为25∶1,50∶1,100∶1)的幽门螺旋杆菌数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作用24h后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构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HPAG)细胞模型基础上,采用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头花蓼(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作用24h后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结果 (1)通过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菌与细胞之比为50∶1作用24h时,减弱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P<0.05);(2)通过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头花蓼(64μg/mL)作用24h改善了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细胞模型的细胞连接通讯功能(P<0.05)。结论头花蓼(64μg/mL)作用24h改善了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细胞模型的细胞连接通讯功能,为头花蓼对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抗菌、抗炎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78例疣状胃炎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胃炎82例进行比较。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随炎症活动程度加重而增高;疣状胃炎组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与溃疡愈合、胃炎好转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pylori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将90例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儿随机分为3组:1组(30例):雷尼替丁3 mg·kg-1·d-1×8周 羟氨苄青霉素50 mg·kg-1·d-1×4周;2组(30例):雷尼替丁3 mg·kg-1·d-1×8周 羟氨苄青霉素50 mg·kg-1·d-1×4周 次枸橼酸铋钾(CBS)6 mg·kg-1·d-1×6周;3组(30例):奥美拉唑10 mg×2周 羟氨苄青霉素50 mg·kg-1·d-1×4周.停药4周后复查.结果 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6.7%、46.7%、93.3%;H.pylori转阴率分别为40.0%、66.7%、100%;胃炎好转率分别为26.7%、36.7%、86.7%.H.pylori转阴者溃疡愈合率67.7%,H.pylori未转阴者28例溃疡愈合5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铋剂治疗者血铋浓度9.04~18.12 μg/L.结论 H.pylori的存在影响溃疡的愈合.奥关拉唑 羟氨苄青霉素"二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在溃疡愈合、H.pylori根除、胃炎好转方面均有较好疗效,疗程短、副作用小、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