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他莫昔芬(TAM)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随诊了46例绝经后服用TAM超过6个月的妇女,其中22例经宫腔镜手术及内膜病理证实为内膜息肉(A组),24例宫腔镜检查未发现息肉(B组)。比较2组服用TAM的时间、剂量,经阴道超声波(TVS)检查的结果,并分析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息肉组妇女的体重明显重于非息肉组(P=0.013),且比非息肉组服用TAM的时间长,TAM的累计剂量增加(P值均为0.002)。经阴道超声波检查示息肉组子宫内膜增厚或者宫内异常回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息肉组(P=0.019)。结论:肥胖,长期服用TAM超过2年或累计剂量超过15g是绝经后妇女服用TAM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因素。TVS提示内膜增厚或者宫内异常回声有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内膜息肉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TAM)后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26例乳腺癌患者服用TAM(TAM组)后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或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另外以同时期无TAM服药史的非乳腺癌患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而行宫腔镜检查的7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TAM组发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共13例(50.0%),而对照组为14例(1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AM组发生子宫内膜增生9例(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例(15.4%,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TAM后子宫内膜病变增多,故对这些患者应进行B超监测子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三苯氧胺对绝经后子宫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选择手术确诊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7例,前瞻性观察服用三苯氧胺后子宫及性激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妇科检查、盆腔B超检查、血激素测定以及病理检查观察随访。结果服药后发生子宫肌瘤3例(其中1例并发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子宫内膜息肉1例。血清促卵泡激素明显降低,血清睾酮明显升高。结论三苯氧胺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建议对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妇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三苯氧胺(TAM)基本的作用机制是与靶细胞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抗雌激素效应。TAM可能存在受体外作用部位。体内有八种TAM代谢产物,均有生物学活性。TAM的双重效应受体内有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以雌激素水平最重要。应用TAM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许多优点,但对绝经期前后妇女可能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导致子宫内膜癌及其他肿瘤。因此,选择TAM治疗时应慎重,采取相应对策需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62.2±7.5)岁,平均绝经时间(11.5±7.4)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9.5±3.6) mm。术后病理提示:2例(1%)子宫内膜癌、1例(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3例(98.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87例(90.8%)、萎缩性子宫内膜13例(6.3%)、增殖期子宫内膜1例(0.5%)、子宫肌瘤2例(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子宫内膜厚度均对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无影响(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低,严密随诊观察是可行的。如患者出现阴道出血或内膜厚度明显增加,需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绝经后阴道出血以子宫出血最常见。为探讨其病因,我们回顾性总结了近 5年来绝经后子宫出血 408例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08例子宫内膜标本均取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就诊和住院的患者,均有1年以上的停经史,除外引起子宫出血的其他原因,未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年龄平均 59. 69岁(42~ 87岁);平均绝经年限为 9. 06年(1~40年);平均出血时间为53.12d。2结果2.1病理检查结果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8例,占11.76%(48/408…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病理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绝经年限≤5年,10例BMI≥25kg/m2,20例因盆腔包块及子宫良性疾病就诊,10例CA125升高;其中8例术前诊断明确。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其中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8例。术后随诊1~10年,均未复发。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首选手术治疗,推荐术式为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9.
他莫昔芬治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甾体抗雌激素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可增加患者的生存,减少复发率。研究表明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有雌激素样作用,由于其应用广泛,有必要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尼尔雌醇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减 ,绝经后则更进一步衰退 ,雌激素分泌低下 ,内膜萎缩。此种萎缩的内膜一般呈单纯萎缩和囊性萎缩两种组织学形态。两种不同形态的萎缩内膜可能与绝经前的末次月经周期有无排卵有关。绝经前的末次月经如有排卵 ,绝经后内膜往往呈单纯萎缩 ;如末次月经系无排卵月经 ,内膜多为不规则增生或简单型增生过长 ,则绝经后腺体大小不一的形态可被保留 ,而形成囊性萎缩。有时内膜腺体开口被堵塞 ,也可致个别腺腔扩大[1] 。1 1 单纯萎缩 (simpleatrophy) 内膜很薄 ,功能层与基底层界限不清 ;…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妇女的子宫内膜细胞形态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魏杨  薛加强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7):432-435,I039
目的;观察绝经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妇女子宫内膜细胞的形态改变;建立子宫内膜的监测方法。方法:应用塑料管负压法,吸取绝经后妇女60例(非RT组)和应用HRT3-18个月妇女41例(HRT组)的子宫内膜细胞,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非HRT组内膜细胞萎缩型为51.7%,吞噬细胞为68.3%;随着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的延长,萎缩型增加。HRT组萎缩型和吞噬细胞分别为12.2%和17.0%,明显低  相似文献   

13.
TAM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但是长期应用可以诱发子宫内膜癌。其作用机理与其雌激素样作用有关,TAM的致宫内膜癌作用不容忽视,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并寻找预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治疗子宫内膜癌除以手术为主并进行精确的手术-病理分期外,还应根据病情给予激素、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1]。孕激素因毒性低,可转化内膜而常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对于组织分化好、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好[2]。现对子宫内膜癌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子宫内膜癌24例,36-69岁,平均52.5岁,绝经后患者17例,占70.83%,病程3d-2年。主诉均为月经紊乱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所有病例均经电视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确诊。其中…  相似文献   

15.
三苯氧胺短期治疗子宫内膜癌对孕激素受体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孙红,张惜阴近年来,在妇科肿瘤领域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卒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量的资料表明:雌激素有促使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潜在可能[1~3],由此,人们发现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可治疗子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在体外对Ishikawa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TAM作用不同时间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比较TAM、17β-雌二醇(17β-E2)及两者联合作用不同时间后对Ishikawa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时相分布以及C-myc、bcl-2、Bax 3种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AM对Ishikawa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浓度依赖性,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升高;C-myc、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下降。结论:体外TAM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及上调C-myc蛋白、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促进Ishikawa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s)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9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EMPs的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471例)和非典型增生/恶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者11例(2.20%,11/489),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7例(1.43%,7/489)。单因素分析的各临床因素中,绝经≥10年(OR=15.60,95%CI:2.05~118.57)和绝经后出血(OR=4.08,95%CI:1.31~12.70)是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癌周内膜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癌周内膜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癌周内膜的组织学表现分为增生型和萎缩型两组,对2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和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癌周内膜呈增生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伴发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不孕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史的机率显著高于癌周内膜呈萎缩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P<0.001);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非内膜样腺癌(包括透明细胞型腺癌、鳞腺癌、浆液型腺癌)在癌周内膜呈萎缩型组占27.0%,在增生型组占5.5%(P<0.001)。癌周内膜呈萎缩型者较增生型者呈低分化倾向及深肌层、脉管浸润(P<0.001);5年生存率,癌周内膜呈增生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96.7%,萎缩型为86.2%(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癌周内膜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相关,癌周内膜呈增生型者的预后好于萎缩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研究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0月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手术的15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以阴道B超、宫腔镜及子宫内膜活检评价服用他莫昔芬前后子宫内膜情况。结果:可评价患者共135例,其中绝经前46例,绝经后89例。服用他莫昔芬后,未绝经组36例(78.26%)出现异常阴道流血,9例(19.56%)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绝经组22例(24.72%)发生异常阴道流血,出现子宫内膜病变29例(32.60%),其中术前绝经组18例(18/59,30.51%),化疗后绝经组11例(11/30,36.67%)。阴道B超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52.3%,特异度为90.2%,宫腔镜诊断相应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100%。结论:他莫昔芬导致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增加,对绝经前妇女的影响还不确定。阴道B超可作为初步检测手段,宫腔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手术、放化疗手段不断提高,但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对于标准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可能是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文章复习近年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