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工作证实人工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31~35(Aβ31~35)诱发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这一凋亡的详细过程和一上结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用荧光细胞核染料PI染色,观察到Aβ31~35处理后1h开始出现神经元核染色质凝聚,2h可看到核沟出现和大小不等的核片块,在3,4和24h出现越来越多的核片块,但不同细胞核的变化不同步,即有些细胞出现核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一种无形成病毒及激活原癌基因可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以探讨其对纤溶活性影响。方法 用分子克隆方法,将人tPA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并对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tPA经KpnI和XbaI酶切后,出现了5.4kb与2.0kb两个片段,经PstI酶切后出现了78bp,622bp,2.0kb及4.2kb五个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一种无形成病毒及激活原癌基因可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以探讨其对纤溶活性影响,方法用分子克隆方法,将人tPA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并对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tPA经KpnⅠ和XbaⅠ酶切后,出现了5.4kb与2.0kb两个片段;经PstⅠ酶切后出现了78bp,414bp,622bp,2.0kb及4.2kb五个片段;经EcoRI酶切后,出现了472bp及6.9kb两个片段;测序结果证明为人全长tPAcDNA。结论该新型表达质粒的构建为探讨基因防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凝胶迁移法检测局灶脑缺血区中Fos与Jun基因的蛋白产物形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转录因子AP1(activatorprotein1)的DNA结合活性。缺血30min或90min伴随再灌流4h,结果表明AP1结合活性增加。提高的DNA结合活性持续24h。以上结果说明提高转录因子AP1的表达水平在缺血病变的基因调节改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内脏伤害性刺激动物模型上研究脑内c-fos样蛋白(Fos)表达的研究己有报道,而具有分子伴侣功能的70kD热休克蛋自(hsp70)的表达是否有改变尚未见报道。本工作以大鼠内脏大神经电刺激作为伤害性刺激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内hsp700和Fos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内脏大神经电刺激后12-18h于大脑新皮质,内嗅皮层,尾核,丘脑外侧核后部,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弓状核,巨细胞网状外侧核等结构观察到hsp70免疫阳性细胞;Fos在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背核,下丘脑弓状核,隔核,伏隔核,新皮质等部位于刺激后2h表达增加,4h后减少。对照组脑内hsp70和fos阳性染色很少。这提示:hsp70和Fos表达可能都参与神经系统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新一代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对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内cfos 和cju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抗体的原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强迫游泳大鼠抑郁模型上,观察万拉法新慢性给药( 腹腔内注射每日1 次,连续7 次)对大鼠游泳不动时间和下丘脑及海马核团cfos 和cjun 表达的影响;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 V N) 、视上核( S O N) 和海马齿状回( D G) 内的fos 和jun 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进行分析。结果 强迫游泳可使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内多个核团的cfos 和cjun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而万拉法新明显缩短了强迫游泳大鼠的不动时间。图像分析结果提示,万拉法新使强迫游泳大鼠下丘脑 P V N 和 S O N 及海马 D G 内fos 和jun 阳性细胞相对切面面积比明显降低( P<005) ,而平均目标灰度显著增加( P< 001) 。结论 下丘脑 P V N、 S O N 和海马 D G 可能是介导抗抑郁药抑制大鼠绝望行为的重要中枢核团,fos 和jun 蛋白可能是抗抑郁药发挥受体后作用的传导物质。  相似文献   

8.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程及不同程度缺血对海马及皮层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 ethylDsapartate, NMDA)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是否能调节缺血病态下GDNFm RNA的表达。参照Sm ith 等方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DIGOligonucleotide 3′end labeling Kit,标记51 m er的GDNF寡核苷酸探针在含有海马结构的冰冻组织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GDNFm RNA的表达。10 m in 缺血再灌流2 h,齿状回GDNFm RNA表达上调。再灌流6 h,CA1,CA3 和皮层PAR区GDNFm RNA表达亦见增多,24 h 达高峰。Ketam ine 可使GDNF的基因表达在海马结构及皮层PAR区明显低于相应的缺血再灌流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脑缺血再灌流时GDNF基因表达增加,对缺血神经元可能起保护作用。Ketam ine可阻断缺血后GDNFm RNA 的表达增加,提示NMDA谷氨酸受体很可能参与介导了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76例脑质瘤的p53CerbB-2和PCNA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微波免疫组化技术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76例脑胶质瘤组织中;p53,CerbB-2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74%(34/76),34.21%(26/76)和80.26%(61/76)。(2)p53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3)p53CerbB-2和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I C A M1)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 D大鼠分为3 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 再灌注2 h 、12 h、24 h 、48 h 、72 h 、7 d、14 d 后,分别进行 I C A M1 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 H E染色。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I C A M1 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 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 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 I C A M1 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 后, I C A M1 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 I C A M1 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 I C A M1 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1.
脑星形细胞瘤癌基因表达(论著摘要)林志雄,张鹏飞,陈锦峰(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顶后有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则是细胞增殖的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观察它们在星形...  相似文献   

1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液注不同时间内c-fos、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可见c-fos阳性表达,并于缺血 30min再灌注1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②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均有bcl-2阳性表达,于缺血2h再灌注3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结论:c-fos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噪音刺激下c—fos癌基因表达及钙拮抗剂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机能定位的形态学方法——c-fos癌基因表达法,对心理应激进行探讨。方法用86dB噪音持续刺激SD大鼠1~2小时,并与受到40dB强度生理性声音刺激和不给声音刺激的大鼠进行对比。结果接受噪音刺激的动物的脑干听觉通路各级神经元以及与情绪有关的边缘系统皮质下部位的杏仁核和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等处出现了明显的c-fos癌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的聚集。用药与不用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示了心理应激的解剖基础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大鼠纹体总RNA为模板,扩增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GDNF)成熟序列的cDNA片段,将此cDNA克隆到载体pGEM-T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确定为含rGDNFcDNA的重组质粒,将该rGDNFcDNA重组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1λT内,在大肠杆菌中较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c—fos蛋白表达及纳洛酮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纳洛酮对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fos蛋白表达及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纳洛酮能明显加强急性全脑缺血沙鼠海马各区c-fos蛋白的表达,CA1区尤为明显。同时纳洛酮能明显改善缺血后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变性坏死。结论 纳洛酮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加强c-fos蛋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凝胶迁移法检测局灶脑缺血区中Fos与Jun基因的蛋白产物形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转录因子AP-(activator protein-1)的DNA结合活性。缺血30min或90min伴随再灌流4h,结果表明AP-1结合活性增加。提高的DNA结合活性持续24h。以上结果说明提高转录因子AP-1的表达水平在缺血病变的基因调节改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Fa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Bcl2 及 Fas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与缺血性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Bcl2 及 Fas 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随时间延长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测定二者的免疫强度。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cl2、 Fas 表达。 Bcl2 蛋白表达于再灌注 3h 达高峰,再灌注 6h 其表达呈下降趋势,再灌注 24h 仅少数细胞阳性表达。 Fas 蛋白表达于再灌注 6h 达高峰,对缺血较敏感的海马大锥体细胞亦有表达,再灌注 24h 其表达减少。结论  Fas 蛋白表达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参与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Bcl2 表达与神经元存活密切相关,在神经元缺血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淀粉样β蛋白对表达的鼠脑乙酰胆碱受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淀粉样β蛋白(Aβ)表达的鼠脑乙酰胆碱(ACh)受体功能的影响,探讨Aβ和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理。方法 将提取的3个月龄鼠的脑乙酰胆碱受体mRNA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受体表达,采用双电极电压钳位技术记录表达的神经递质受体通道电流,了解其电流特性并观察淀粉样β蛋白1-40(Aβ1-40)对其的影响。结果 表达到爪蟾卵母细胞膜上的ACh受体为M型ACh受体,其激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脑缺血后许多基因被诱导表达并且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神经元凋亡过程,主要包括Bcl-2、Hsp70、p53、c-fos等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些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产物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中p53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染色阳性率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理染色阳性强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