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影像学诊断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上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大小、形态、密度、囊壁、分隔和增强方式。结果 9例肾上腺淋巴管瘤中,位于左侧7例,右侧2例;病变呈圆形、类圆形、哑铃形、葡萄串状。囊腔CT值20~25 HU。囊壁厚0.1~0.4 cm,呈连续性或间断性细线状或环状;5例见点状、线状分隔;5例见多发性钙化。囊壁、分隔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囊腔不强化。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管瘤CT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肠系膜淋巴管瘤中起源于小肠系膜9例,结肠系膜4例,大网膜、小网膜各1例。 CT显示病变跨腹盆腔生长11例,仅位于腹腔4例。15例囊腔内容物呈水样密度,CT值5~16 HU。14例囊肿密度均匀,其中5例合并散在脂肪成分,2例合并点状钙化;1例囊液密度欠均匀。14例囊壁及分隔呈线状或网格状,厚0.1~0.3 cm,1例合并感染可见囊壁及分隔增厚,最厚约0.5 cm。2例瘤体呈单发类圆形囊性肿块;5例由数个大小不等类圆形囊肿组成;其余8例瘤体形态不规则,均沿肠管或周围组织间隙呈“爬行式生长”,且瘤体形态与局部间隙相吻合,呈“塑形性”改变。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到中度延迟强化,囊腔内容物不强化,10例病变内可见数量不等血管穿行。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管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爬行式生长”“塑形性”改变、“血管穿行征”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典型CT表现:肿瘤边缘光滑,呈密度均匀的囊性包块,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囊壁较薄,呈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肿瘤为多囊时,可见囊内有线状分隔,合并出血时,可见囊内有"液-液"平面.结论:儿童颈部淋巴管瘤在CT检查方面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直径多为0.5~8 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9年5例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单房囊肿2例,多房囊肿3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CT增强扫描后囊肿无强化,囊壁与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是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尾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尾肠囊肿的CT、MRI表现,4例均行腹部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结果 所有病变均发生于骶前间隙,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多囊改变、2例呈类圆形单囊改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1)CT表现:呈水样或软组织样密度,囊壁及分隔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囊壁及分隔可有强化;(2)MRI表现:T1WI信号多变,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可有强化而囊内容物无强化。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有助于尾肠囊肿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与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SPTP超声表现:30例肿瘤呈囊实性,呈现等低回声和不规则无回声混合,部分瘤体边缘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9例肿瘤呈实性,低回声小结节样病灶,结节内和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9例肿瘤呈囊性,内部可见纤维分隔,可见散在血流信号。CT表现:32例肿瘤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18例肿瘤以实性结构为主,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8例肿瘤以囊性结构为主,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和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诊断SPTP的准确性(87.93%)高于超声(72.41%)(P0.05)。结论 SPTP的超声与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均有特征性,且CT诊断准确性更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3例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CT和MRI资料,包括腮腺区单纯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8例、鳃裂囊肿9例、淋巴管瘤3例、淋巴上皮囊肿8例.结果 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为多单发的腮腺内或腮腺旁囊性、界清、形态规则、无血供的肿块,但各自又有不同影像表现,其中单纯囊肿表现为无回声,表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囊壁可强化,表皮样囊肿一般位置表浅,较鳃裂囊肿小,鳃裂囊肿内可见典型分层征象;淋巴管瘤呈分叶状、可跨叶匍匐生长,边界欠清,CT可呈多房样改变,增强无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回声/密度/信号较前几者高.结论 超声、CT和MRI可以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密度/信号变化、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综合三种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颈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瘤的CT资料,CT平扫11例,同时增强扫描5例.结果11例中,囊性淋巴管瘤7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颈部淋巴管瘤的CT特点:①单囊性肿块3例,多囊性肿块4例;②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沿疏松结缔组织浸润性生长;④合并出血或感染,瘤内显示斑片状高密度影;⑤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部分强化显影.结论CT检查对颈部淋巴管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超声表现,探讨影像学技术诊断输卵管脓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超声诊断资料,对比诊断准确性,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94.58%显著高于超声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表现为34呈囊性或囊实性,病灶直径为8cm-15cm,无清晰边界,外缘毛糙。27例囊壁增厚,大部分囊内存在分隔;大部分囊壁、囊肿实性静脉期强化有所增强,延迟扫描时强化持续存在,囊性区无强化表现,其中8例输卵管扩张,可见囊状影,呈管状或葫芦状分布;6例囊壁较薄,增强扫描时持续存在强化特征;3例呈实性。超声表现为包块大小为3-10cm,位于子宫后方,无清晰边界,包膜完整;35例为囊性肿块,内部无回声,有许多点状强回声呈弥漫性分布;2例为实性包块,包块内有强回声,呈"蜂窝状"声像图。30例包块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依然是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的首选方式,但超声显示不清者,可结合CT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征.结果 胰腺炎假囊肿7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囊性肿瘤6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胰腺癌囊变3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残留癌肿成分较多时,囊变区壁厚不均匀;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囊变2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脓肿2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4.
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9例,CT平扫+增强7例;MRI扫描8例,其中6例增强;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回顾性分析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9例病灶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多房性肿块,囊性为主,病灶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4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MRI显示:液-液平征3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实质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USG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光团,CDFI示点片状红蓝血流信号。结论对颈胸部皮下血管淋巴管瘤,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对于病灶向纵隔内延伸应首选CT或MRI检查,三者结合起来可较全面地显示病变特征,提高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囊变的CT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症实的75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胰腺假性囊肿38例,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22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胰腺囊腺瘤11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胰腺囊腺癌4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结论 CT能显示病变本身和胰腺及胰周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淋巴管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下淋巴管瘤的影像特征。结果25例淋巴管瘤中20例囊性淋巴管瘤,CT平扫14例表现为单一囊肿,6例表现为多房性囊肿,囊腔内见有分隔;增强扫描8例出现囊壁或(和)间隔的轻微强化。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检查实性部分有明显分期增强;1例毛细管型淋巴管瘤表现为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增厚,部分区域见有小蜂房样表现,增强扫描见有轻度不规则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为淋巴管瘤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 :大小多为0.5~8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 ,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 ; 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 ; 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 ; 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 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 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临床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累及的间隙、形态、结构、密度/信号及增强等表现。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上、中、下部和颈浅间隙、颈动脉鞘间隙、颈深间隙,其中大部分位于颈中部(共20例)和颈动脉鞘间隙(共21例)。CT及MRI表现为多囊型28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沿颈部间隙蔓延;其中16例囊壁和分隔较薄,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于CT呈水样密度,于MRI呈长TI、长T2信号。单囊型4例,病变较小,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壁薄,增强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和信号与多囊病变相似。合并感染4例,其中多囊型3例、单囊型1例,囊壁及分隔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内容物密度/信号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囊壁及间隔中度强化。合并出血10例,其中多囊型9例、单囊型1例,CT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明显增高,于MRI呈T1及T2混杂信号,可见液液分层。结论 CT及MRI能显示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故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咳嗽、咯痰及胸闷3例;(2)发病部位:中纵隔3例,后纵隔2例;(3)CT表现:平扫显示病变均呈卵圆形,病变最大横径约2.5~7.6 cm,囊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囊性部分CT值小于20Hu;CT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线状强化,囊内液体无强化。结论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良性肿瘤,需与纵隔多种囊性病变鉴别,结合其临床及CT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MRI在筛查卵巢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39例卵巢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MRI检查资料。结果 术前14例行超声检查,25例行MRI扫描检查;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5.71%,MRI诊断准确率为88.00%;超声、MRI扫描检查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卵巢可见呈椭圆形囊实混合型包块,内部无回声或有点状回声,有血流信号,盆腔内有积液;左右侧输卵管浆液性囊腺癌可见单右侧卵巢有实质性包块,内有强回声,血流信号较弱。MRI影像资料显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卵巢可见呈椭圆形囊实混合型包块,边界模糊,呈混杂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厚薄不均及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左右侧输卵管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单侧卵巢可见椭圆形或圆形实质性包块,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信号,D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囊内片状阴影及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 超声、MRI卵巢病变准确率较高,但仍有待提高;二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均可较清晰显示病变特点,对卵巢病变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