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5月~2003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了484例颅内血肿病人,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TICH)368例,占76%;自发性颅内血肿(SICH)116例,占24%,共70例并发了应激性溃疡(AGML),总发病率为14.5%。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颅内血肿16例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其中同时行血管畸形切除9例,肿瘤切除3例。术后恢复良好6例,偏瘫5例,轻残2例,死亡3例。本组自发性颅内血肿中血管畸形10例(62.5%)。对急诊手术适应证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报道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因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引起急性脑膨出16例,术中并发颅内血肿18个,对侧型15个,同侧型3个,占同期颅脑损伤手术总数的0.85%,均即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愈率及好转率38.89%,死亡率为505。本文着重讨论了术中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诊断、处理及残亡原因。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traumaticmultipleintracra—nialhematoma.TMIH)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4%~2l%,病情急重、变化快、预后差,其病死率为单发颅内血肿的4倍,目前关于此类血肿的文献报道不多。现对北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TMIH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是少见的特殊的硬膜下血肿类型。1940年Apring和Evans首次在尸检中发现,Bartela详细报道了67例成人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国内报道不多。我科1995年3月-2005年9月共收治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患者12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自发性小脑血肿以往大多是由尸检确诊,CT应用以来,因能发现临床表现轻微的血肿,对自发性小脑血肿也有了新的认识。文献报道小脑血肿占颅内血肿的5%~13%。我科1986~1993年共收治自发性小脑血肿18例(9.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意义。方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术治疗75例自发性脑内血肿和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结果按GOS评定愈后:自发性脑内血肿75例中7例中转开颅。余微创术治疗68例中死亡24例,存活44例,其中恢复良好27例,中残14例,重残3例。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15例单行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者全部治愈,41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街加常规开颅术者死亡9例,其中17例术前出现脑疝者恢复良好11人,占67.4%,中残1人,死亡5例,死亡率29.4%(5/17)。结论微创术用于自发性和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及时有效、损伤小,重型脑外伤作为开颅术前急救可赢得手术时间,利于脑干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开颅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283例开颅手术后经过证实的术后颅内血肿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颅内血肿患者分别占术前肝功能不良和天幕疝伴急性肿胀患者的43%和38%;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和0.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新方法,掌握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40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其中内囊7例。基底节区16例,丘脑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小脑出血2例,硬脑膜下出血2例,脑叶4例。出血量35-158ml。根据头颅CT定位,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该组40例病人,存活33例(82.5%),死亡7例(17.5%)。结论:颅内血肿微刨清除术只需颅骨钻孔就能抽取清除血肿,比骨瓣开颅及脑皮质切开术损伤小,可在病房ICU床边局麻下施行手术,无直接手术死亡。手术简易、快速,可尽早解除脑组织受压,对抢救生命及促进脑功能早期恢复有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开颅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283例开颅手术后经过证实的术后颅内血肿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颅内血肿患者分别占术前肝功能不良和天幕疝伴急性脑肿胀患者的 43%和 38%;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和0.8%。结论: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不良、天幕疝、急性脑肿胀等因素有关,急诊开颅术后血肿的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术后颅内血肿发病时间在术后6h以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技术的发展。方法:回顾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治疗的颅内血肿41例,在头颅CT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侧脑室+单针或双针血肿引流的方法,进行血肿液化冲洗的治疗经过。结果:恢复良好18例(43.90%),好转10例(24.39%),无效3例(7.31%),死亡10例(24.39%)。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宽,手术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中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抢救成功率,是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宜在具有CT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该院5年来在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发生迟发性巨大硬脑膜外血肿6例,占同期硬膜外血肿的0.3%。均表现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结束手术前,不明原因的骨窗压力增高、脑膨出。术后立即行CT或直接手术探查发现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均经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死亡2例,占33.3%,低于文献报道。提出在脑外伤减压术中出现不明原因的颅内压增高时,首先排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可能并及时处理,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血肿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裕盛  张超元 《广西医学》1998,20(2):156-158
本文报道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血肿42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6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5例,治愈好转27例(64.3%)死亡15例(35.7%)对本方法的优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毅  高培杰 《甘肃医药》1995,14(2):78-79
报告头伤时无原发昏迷的颅内血肿32例,其中硬脑膜外血肿15例,硬脑膜下血肿9例,脑内血肿5例,多发性颅内血肿3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2.4%,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176例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神经定位体征不明显,血肿量小于60ml,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0cm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例,在追踪头颅CT或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颅内压监护条件下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死亡率2.3%,就此资料对外伤性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颅内迟性发血肿是指伤后24h后出现的颅内血肿或首次CT扫描后发现的颅内血肿,是颅内血肿较特殊的类型,如诊断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果。我院对近10年收治的1976例颅脑外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外伤后颅内迟发血肿105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5.3%,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自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8例颅内自发性出血形成血肿的婴儿患者选择采用开颅血肿清除、钻孔、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等外科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外科手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2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9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完全偏瘫4例,弱智2例,脑瘫、癫痫、死亡各1例.结论: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酶原减低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琼 《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26-227
目的探讨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254例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中132例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多出现在伤后3d以内,本组伤后24h内出现29例(21.9%),在72h内出现18例(89、4%),在3~7d内出现14例(10.6%)。以老年人多见,本组占同期老年人颅脑损伤的51.9%。病死率高达30.3%。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要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2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66例死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受伤原因中车祸伤占45.8%,堕落伤占24.2%,跌伤占18.1%,CT扫描见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占63.6%,单纯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各占9.0%,27.3%。采用亚低温加常规综合治疗后死亡率仅为18.2%,而非亚低温加常规综合治疗死亡率为29.2%。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外伤的增多.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除具有一般颅内血肿的发生发展规律外.还有其特殊性,且死亡率较高。我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脑外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为同期颅脑外伤病例的8.9%。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