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资料和方法 1997年至2004年间我院儿科共收治新生儿402例。其中早产儿35例,早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34%,现将死亡原因及早产原因作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1例早产临产及先兆早产患者,总结药物抑制宫缩的效果与经验,为进一步改进治疗,降低早产率及围产期胎儿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108例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108例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用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分娩的早产108例,与同期足月分娩的对照组105例相比,进行早产因素的临床分析。结果 孕期孕母胎膜早破、中重度妊高征、未做产前检查、双胎、臀先露、产前出血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早产的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结论 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主要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孕母未做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虽然围产工作和产科干预措施得以加强 ,围产儿死亡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早产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减少。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 2 75 6例 ,其中早产 197例 ,发生率 7.0 7%。现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早产者 197例中 ,初产妇 92例 ,经产妇 10 5例。年龄 2 2~ 39岁 ,平均 2 9岁。其中双胎妊娠 8例 ,药物抑制宫缩 98例。1.1 早产相关因素 按入院时导致早产的原因或诱因进行分类 ,其相关因素见表 1。表 1 早产相关因素  原因n %胎膜早破妊高征多胎妊娠胎盘早剥与前置胎盘子宫及…  相似文献   

6.
早产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一般在 5 %~ 1 5 % [1 ] 。早产儿即使存活 ,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和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 ,以期加强对早产的认识 ,降低其发生率 ,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1 资料与方法1 .1 收集我院 1 994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 865 6例 ,发生早产 42 6例 ,早产率4 92 %。按Meis[2 ] 意见将早产分为自然早产和有指征早产 ,前者指自然临产或与胎膜早破有关的早产 ,后者指因各种因素需人工终止妊娠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干预性早产1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婕 《浙江医学》2006,28(7):581-582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干预性早产是指由于一些产科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存在,继续妊娠会对母亲和胎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不得不提早结束妊娠,亦称医源性早产。近年来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产儿死亡率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益。本文对我院干预性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干预性早产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烧伤死亡率受年龄、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等诸多因素影响,死亡原因较多.方法:现将1976年来近30年89例烧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按前后15年死亡病人分组(A和B两组),对其病死率,烧伤面积,深度,致伤原因,入院时间,存活时间,吸入伤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旨在完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两阶段烧伤死亡病人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结果:总体治疗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由15年前的0.37%降至到现在的0.2%。下降0.17%。烧伤总面积及Ⅲ°面积比15年前增大,但是小面积烧伤死亡病例增多。合并吸入性损伤者死亡率较高,吸入性损伤仍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15年前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近15年为败血症、吸入性损伤、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控制烧伤创面及早削切痂封闭创面是预防败血症的重要环节。目前烧伤死亡原因依次为吸入性损伤、败血症和MSOF。对各器官功能的扶持,感染的预防控制、休克的复苏、吸入性损伤的预防治疗是今后临床中的重点工作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早产是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为提高新生儿的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防止早产的发生是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更好的预防早产,现对我院216例早产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硝酸甘油贴膜防治早产8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在产科是棘手问题。在我国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 ,但胎膜早破后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据报道[1] ,Romero统计 2 7%~ 4 6 %的早产是先由胎膜早破引起 ,如不予处理 ,5 0 %孕妇将在 2 4小时内早产 ,90 %将在 1周内分娩。所以预防早产 ,恰当地处理胎膜早破及早产 ,将可减少围产儿死亡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1998年 6月我院孕2 8~ 36周胎膜早破早产孕妇 139例 ,占早产总数的34 92 % ,占胎膜早破总数的 4 0 4 % ,占总分娩数的1 2 7%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的29例早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早产发生率为2.77%(29/1047).结果孕期母亲未做产前检查、重度妊高征、臀位、胎膜旱破、产前出血、早产史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新生儿窒息率20.69%,新生儿病死率1034%.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57例早产危险因素,主要为示按时产科检查、胎膜早破、胎位不正及双胎、围产儿死亡率高,上述皆显著高于足月妊娠组。  相似文献   

16.
早产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李梅  陈必良  辛晓燕  王波  于月成 《医学争鸣》2004,25(11):1022-1024
目的 :了解早产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针对早产的5 5项可疑危险因素 ,对 95例早产产妇和 1 1 6例足月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单因素分析 ,得到 1 7项早产危险因素 ,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检次数过少 (OR =1 1 .8,95 %CI=3.7~ 37.4 )、暴露视频终端 (VDT)每日 >2 .5h (OR=4 .6 ,95 %CI=1 .6~ 1 3.2 )、孕期接触有毒化学物 (OR =76 .6 ,95 %CI=5 .7~ 1 0 32 .1 )、负性事件 (OR =2 0 .5 ,95 %CI=2 .5~ 1 70 .4 )、妊高征 (OR =7.6 ,95 %CI =2 .0~ 2 8.7)、妊娠合并贫血 (OR =4 .3,95 %CI=1 .4~ 1 3.4 )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过少 ,孕期暴露VDT时间较长 ,孕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负性事件、妊高征和妊娠合并贫血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 .  相似文献   

17.
早产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114例临床分析第三医院妇产科丁西京早产是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低出生体重、儿童体弱和弱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减少早产儿的出生率,已引起产科医生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9年间早产与足月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早...  相似文献   

18.
张晨鸿 《安徽医学》2005,26(2):145-146
早产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终止者,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报道说75%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本文对我院近八年383例早产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病因及早产对围产儿的影响,以期加强对早产的认识,降低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11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及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对11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为4.73%。导致新生儿死亡以窒息(25%),早产(21.43%),感染(19.64%),颅内出血(14.29%),寒冷损伤综合症(8.04%),先天畸形为主(5.36%)。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预防窒息,早产,感染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黎美霞 《当代医学》2008,(14):32-33
目的 探讨早产危险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早产和按1:1随机选择的足月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j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早产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检次数过少(χ1)、孕期负性事件(χ2)、存在妊娠合并症(χ3)、胎膜早破(χ4)、职业(χ5)(农民)这5个因素与早产有关,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1.774+4.212×X1+3.368 ×X2+1.563×X3+1.973×X4+1.342×X5. 结论 早产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