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Ⅲ型胶原在纤维化中的意义,本工作应用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人体慢性肝病和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不同阶段的表达产物(前胶原mRNA、前胶原端肽和胶原蛋白)作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测,同时对Ⅰ型胶原作相应观察,兼以结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别作为贮脂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早期和活动期主要是Ⅲ型胶原合成增多,并证明间质细胞特别是炎症活动区窦旁贮脂细胞及其相关细胞是肝纤维化时主要的胶原生成细胞。  相似文献   

2.
在用电镜、免疫组化对CCl_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贮脂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Ⅲ型胶原的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实验早期在坏死灶周围即有贮脂细胞增生,中期贮脂细胞增生达到高峰并形成主要由贮脂细胞的过渡型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早期纤维间隔.晚期贮脂细胞数目基本降至正常,形成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纤维间隔,结合电镜观察结果,提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可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并具有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而纤维粘连蛋白则可能在趋化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合成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34例慢性肝病患和40例对照组正常健康人的肝静脉多普勒波形以及反映纤维化的指标如:HA(透明质酸)、PCⅢ(Ⅲ型前胶原)测值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6.47%的患肝静脉频谱异常,约73.53%的患反映纤维化指标:HA、PCⅢ升高。因此,肝静脉多普勒波形改变有助于早期肝实质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治疗、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前胶原的变化及其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用血吸虫尾蚴感染小白鼠造成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分成对照组、治疗组、预防组、分别灌胃给药,45d后断送不取血分离血清。用放免法测定以上三组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Ⅰ型前胶原(PC-1)、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L-6,TNF-α,PC-Ⅲ含量均  相似文献   

5.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程度判断的意义陈洪海沈玉琴附属甘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上海,200065)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中图号R575.2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进程是影响预后的重...  相似文献   

6.
赵小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31-131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TBA、PCⅢ、Ⅳ—C含量在肝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以肝硬化组(LC)和慢活肝组(CAH)升高明显。结论:血清TBA、PCHI与Ⅳ-C检测能可靠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性,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水蛭桃仁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鼠血清I、Ⅲ型前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RIA)测定水蛭桃仁汤对日本血吸虫性早期肝纤维化小白鼠体内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 水蛭桃仁汤具有明显的降解PC-Ⅲ型纤维的作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血清PC-Ⅲ含量显著下降(P〈0.001)。血清PC-I型前胶原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能有效的预防实验动物血清PC-I型前胶原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α1(Ⅰ)、α1(Ⅲ)及α1(Ⅳ)3种前胶原mRNA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证实α1(Ⅰ)、α1(Ⅲ)及α1(Ⅳ)3种前胶原mRNA的表达均有增加,但三者的变化并不同步。纤维化早期首先是α1(Ⅳ)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随后是α1(Ⅲ)前胶原mRNA,后者在整个肝纤维化过程中呈优势性表达。α1(Ⅰ)前胶原mRNA的增加又滞后于α1(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发展迅速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肝硬变的必经阶段 ,及时诊断肝纤维化是防治肝硬变的关键。有研究表明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Ⅳ型胶原蛋白 (CTV)及Ⅲ型前胶原蛋白 (PCⅢ ) ,这些肝纤维指标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对肝硬变患者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对 5 6例各种肝硬变患者血清进行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Ⅳ型胶原蛋白 (CⅣ )、Ⅲ型前胶原蛋白 (PCⅢ )测定 ,并与 2 3例慢性肝炎 (慢肝 )(轻度 10例 ,中度 13例 )作对照。分析肝炎疾病程度与血清HA、LN、CⅣ…  相似文献   

10.
丁艺文  操焕坤  宗方  张亚南 《浙江医学》2023,45(18):1937-1942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血清学评分诊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回顾 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义乌市中心医院7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的Metavir分期分为 纤维化组 44 例(F2~4 期)和无纤维化组 31 例(F0~1 期)。采用 2D-SWE 测量肝脏硬度(LSM),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 毒载量、血生化指标、血清学指标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筛选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绘制 ROC 曲线分析各项指标 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 结果 与无纤维化组患者比较,纤维化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病毒载量、ALT、AST、ALP、γ-谷氨酰 转肽酶(γ-GT)、TBil、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 LSM 水平均明显较高,而球蛋白和 PLT 均明显较低(均 P<0.05)。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LSM(OR=2.656,95%CI:2.103~3.562,P<0.01)和Ⅲ型前胶原(OR=1.546,95%CI:1.124~1.968,P<0.05) 是发生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ROC 曲线分析得出 LSM 和Ⅲ型前胶原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 分别为 0.801 和 0.746,最佳截断值分 别为12.6 kPa和7.7 ng/mL,即LSM≥12.6 kPa或者Ⅲ型前胶原≥7.7 ng/mL均提示肝纤维化。4个血清学评分包括AST-血小板比 值指数(APRI)、King 评分、Forns 指数和基于 4 个因素的纤维化指数(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 分别为 0.772、0.703、0.685、 0.621。选择性诊断(LSM≥12.6 kPa或者Ⅲ型前胶原≥7.7 ng/mL)和联合诊断(LSM≥12.6 kPa且Ⅲ型前胶原≥7.7 ng/mL)的AUC分 别为0.874和0.778。logistic回归模型(0.124+1.021×LSM+0.741×Ⅲ型前胶原)的AUC为0.886,显著高于4个血清学指标评分 (均P<0.05),与单一指标诊断和LSM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相当(P>0.05)。 结论 2D-SWE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LSM可作为 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新型指标,结合血清Ⅲ型前胶原的选择性诊断或者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4个血清学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05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A、LN、ⅣC、PC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中依次升高;PCⅢ到了肝硬变阶段并不再继续升高,反而比慢性乙肝重度组略有降低;LN、ⅣC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组升高较显著.结论四项指标反映了肝纤维化的各个侧面,多项血清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全面判断肝纤维化的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早期诊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确诊主要依赖于肝组织活检.这种方法由于其创伤性以及进行动态观察而受到限制.目前采用ELISA的方法可有效而快速地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含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早期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lazonc)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早期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早期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罗格列酮(1mg/kg)治疗.造模结束后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大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做肝病理组织学检查;用RT-PCR方法检测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同四氯化碳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干预组肝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PⅢP、Ⅳ型胶原、LN、HA、TNF-α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亦显著减轻。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胶原基因表达从而在大鼠体内发挥早期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在脂肪肝治疗过程中对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方法对接受谷胱甘肽治疗的80例脂肪肝患者,检测治疗前、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水平。结果治疗后肝纤维化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谷胱甘肽在治疗脂肪肝过程中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纤灵(KXL)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经对小鼠肝纤维化40天治疗,抗纤员组肝脏重量为0.53±0.07,肝纤维化程度量化计分为0.71±0.19,胶原蛋白含量为14.44±4.41,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为27.83±5.8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抗纤灵可使病变肝脏质地变软,肿胀减轻,对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及胶原纤维组织的增生有明显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改善肝细胞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减轻肝细胞损害程度有关,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药.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量沉积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ECM成分复杂,主要含胶原蛋白、结构糖蛋白、多糖类物质等。在胶原蛋白中,Ⅰ、Ⅲ型胶原是纤维化肝脏的主要成分,蛋白多糖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肝纤维化中研究较多的大分子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蛭桃仁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鼠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RIA)测定水蛭桃仁汤对日本血吸虫性早期肝纤维化小白鼠体内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水蛭桃仁汤具有明显的降解PC-Ⅲ型纤维的作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血清PC-Ⅲ含量显著下降(P<0.001)。血清PC-I型前胶原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能有效的预防实验动物血清PC-I型前胶原含量增加(P<0.05)。但不能阻止血清PC-Ⅲ型增加(P>0.05)。用药后动物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提示桃仁水蛭煎剂能有效地促进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吸收与分解,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α1(Ⅰ)、α1(Ⅲ)及α1(Ⅳ)3种前胶原mRNA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证实α1(Ⅰ)、α1(Ⅲ)及α1(Ⅳ)3种前胶原mRNA的表达均有增加,但三者的变化并不同步。纤维化早期首先是α1(Ⅳ)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随后是α1(Ⅲ)前胶原mRNA,后者在整个肝纤维化过程中呈优势性表达。α1(Ⅰ)前胶原mRNA的增加又滞后于α1(Ⅲ)且上升缓慢,至第20周时才逐渐与α1(Ⅲ)前胶原mRNA含量相近。可能是由于存在反馈性抑制的缘故,使得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上调并非呈直线递增而是曲线上升。  相似文献   

19.
血清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联合检测诊断肝纤维化的评价*温州医学院检验系(325027)胡云良池仁远1陈筱菲张胜千2沈财成温州市中医院院(325000)汪菁陈鸿濂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害的不良结局,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其实质是由于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肽(PⅢP)、Ⅳ型胶原(Ⅳ-C)的组合在临床上的应用,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患者278例为实验组,选择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清标本检测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HA含量明显增高,各类肝病患者中以CAH和LC最为明显;实验组中LN也明显增高,特别是肝硬化组的异常率为62%;实验组中PⅢP均高于正常人,慢活肝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实验组中Ⅳ-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肝硬化增幅最大,约为正常的2-5倍。结论 在肝纤维化中HA、LN、PⅢP、Ⅳ-C呈正相关,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但早期以Ⅳ-C敏感度较高,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者,对肝纤维化的论断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