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颌面部复合性骨折中,尤其是面中部骨折中,常有颧骨、颧弓、眶、鼻骨、上颌骨等损伤,而且大部分伴有脑创伤而延误早期治疗。大部分病例必须开放复位并进行骨间固定,因而手术中需要对骨折区作充分暴露。冠状切口是治疗面中部复合性骨折理想的手术途径。笔者应用冠状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年颌面部陈旧性、多发性骨折治疗体会,探讨有关问题。方法:选用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治疗的颌面部陈旧性、多发性骨折278例,男171例、女107例。根据骨折类型,手术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治疗有效率98.56%。全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骨间固定,169例(60.79%)再佐以颌间或颅颌固定进行加强。术后感染4例(1.44%),经大剂量抗生素应用后骨延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欠佳2例(0.72%),经正畸或修复矫治后效果满意。结论:①三维CI在颌面部陈旧性、多发性骨折治疗中具有指导作用。②正颌外科技术的成功应用使颌面部陈旧性、多发性骨折能够准确复位。④坚固内固定技术为颌面部陈旧性、多发性骨折治疗提供可靠保证。④颌面部发生陈旧性、多发性骨折后出现骨质缺损者主要依赖植骨进行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3.
王鸿  廖天安  王涛  符良斌  胡广伟  邓伟 《海南医学》2016,(10):1669-1671
目的:探讨治疗骨内静脉畸形(IVM)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9例颌面部骨IV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内静脉畸形(IVM)的临床症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其中刮治术5例,骨切除术4例,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的治疗结果。结果9例颌面部IVM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平均随访36个月无复发,2例患者在行骨切除术后出现颌面部畸形。结论目前临床上对IVM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和CT特征进行,诊断较困难,IVM应与其他颌骨内病变鉴别;刮除术也是一种相比骨切除术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应用CO2激光刀进行2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作者认为CO2激光刀在口腔颌面部手术是可行的,使用连续输出80W功率的CO2激光刀能切割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和硬组织;其优点是出血少,可按病变形态进行任意切割,较传统的手术工具(锤子、凿子)振动小、既快又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颌面部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2017 内蒙古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面部骨软骨瘤病人共10 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10 例病人均行手术治
疗。病人在手术治疗后随访6~ 24mo,疗效均满意。结论: 颌面部骨软骨瘤是临床罕见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
全明确,临床上CT 三维成像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指导手术设计,手术是治疗颌面部骨软骨瘤的唯一有效
方法。  相似文献   

6.
颏下径路经口气管插管在颌面骨折内固定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面部复杂骨折,常伴有颅底骨折及脑脊液耳鼻漏,为了便于术野显露和手术操作,也为了避免引起颅内感染,既往对这类骨折往往要在气管切开或等待(7-8)天后才能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内固定术。我科于2001年对3例复杂颌面部骨折行内骨定手术的患者采用了自颏下径路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余海  钟伟  黄谢山  邢莉  乔翠兰 《海南医学》2003,14(10):15-17
目的 本文介绍医用微型夹板坚强骨内固定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急诊中,选择无手术禁忌症的病例,行微型夹板坚强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固定方法简便实用,即时手术修复和重建了被破坏的颌骨解剖结构,其临床疗效佳。结论 颌骨骨折急诊微型夹板坚强骨内固定,不仅具有减少了长期颌间固定时间的特点,且增加了骨折固位的稳定性,减少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的尽快恢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的放射学表现。方法10例颌面部骨纤,均作常规X线检查,部份病例作CT平扫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所有病例均示患骨膨隆变形,根据密度改变可分为致密型、磨玻璃型、溶骨型和混合型。哈哈放射学检查能较好诊断颌面部骨料,本病与骨化性纤维瘤的区别在于前者骨膨胀但仍保持其原来外形和病变区边缘不清晰。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多处骨折,如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恰当,可因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死亡,或者由于骨折复位不理想,造成病人的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给再次手术造成困难。现将1例颌面部多处骨折伴顿面分离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997一11-IO,46岁男患,车祸时颌面部外伤,入院时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平卧时呼吸窒息。体格检查:鼻根部有一5X6cm’大小的空洞,界尖部下移,面中三分之一变长,顿面部分离,下界甲、中异甲暴露,上颌骨明显松动,硬聘中间粘膜及层骨裂开,下颌骨正中骨折伴骨质缺损,粘膜多处撕裂,整个面部肿胀明显,头部CT及上颌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硬化剂注射,放射治疗,颌骨瘤腔骨蜡充填加骨腔刮治术和手术切除术中之一种或结合多种治疗措施治疗28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结果 治疗后3个月至5年随访,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9.3%和60.7%。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动静脉畸形的辅助治疗,而放射治疗适用于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辅助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治愈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骨蜡骨腔充填加刮治术是治疗颌骨内动静脉畸形较简单,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组织缺损(包括洞穿性缺损),用不同形式胸大肌肌皮瓣立即整复,手术涉及几个解剖区,取得良好效果。有2例为骨肌皮瓣,其中1例骨组织感染坏死取出。并对胸大肌肌皮瓣的评价,设计,切取,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异物种类、存留部位、受伤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口腔颌面部异物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异物共计52枚,分别实施全麻或局麻手术进行异物的去除。结果:口腔颌面部金属类异物较多,以青壮年男性为多见。40例患者52枚口腔颌面部异物共取出50枚,手术成功率为96.2%。结论:颌面部受伤后需仔细检查伤口,一旦发现异物则应立即取出,避免异物存留造成的感染。手术取出时要注意隐蔽切口,尽可能的保证患者的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13.
我院3年来所进行的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同期再造术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78岁,其中6-30岁7例,30-50岁3例,30-50岁3例,50-78岁20例。肿瘤切除加颈淋巴清扫同期肌皮瓣转移及肋骨或骼骨移植术26例,外伤缺损骨移植及皮瓣修复术4例。术后肌皮瓣均存活。2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器械准备及消毒:①常规备开口器。牙钳、牙挺等口腔专科器械及骨科器械,线锯、骨剪、骨凿、骨锤、咬骨钳、剥离器、骨钻、钢丝及骨腊。采用高压蒸气灭菌;②备显微外科手术器械,采用器械消毒液浸泡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性异物的定位诊断、治疗,医源性异物的成因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68例口腔颌面部异物作回顾分析。结果 外伤性异物可采用多种方法定位,并在其指导下多能顺利取出;医源性异物多在换药时被发现或经手术证实。结论 颌面部异物的定位方法很多,各有利弊,择优选用,X线电视透视是简便易行的可靠方法之一。端正医疗态度,提高技术水平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异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在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采用一侧或双侧额部入路,改良翼点入路,耳后岩骨小脑幕入路等手术途径分析予以切除,术中应用Diomed60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并结合显微外科技术,结果 全切14例,次全切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施行颅底脑膜瘤手术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海涛 《中外医疗》2009,28(20):44-44
领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颌面部损伤,以往多采用颌间结扎和不锈钢丝内固定传统的手术方法,均收到良好效果,但也存在着固定时间长,张口受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鼻唇沟皮瓣在修复颌面部的部分缺损时,其颜色、质地、弹性等方面较游离皮片移植或远位皮瓣转移的修复效果理想,作者总结了143例鼻唇沟皮瓣修复下睑、鼻、唇、颊部分缺损的经验,对鼻唇沟皮瓣在颌面部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手术中应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侧前方手术入路行椎体全切、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脱位。方法 对21例陈旧性骨折脱位致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经侧前方胸、腹膜外手术入路行椎体全切减压、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应用钉棒系统进行固定。结果 17例患者均获6个月~3年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比术前改善1级以上者15例(88%)。术后早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复查X线片或CT,脊柱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伤后6个月见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良好,未见植骨块塌陷及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松动或棒断裂现象,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侧前方手术入路行椎体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时间缩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颌面部结节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群  韩培彦 《河北医学》2003,9(7):604-607
目的:分析颌面部结节病人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颌面部结节病12例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治疗及疗效等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样化,以涎腺区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误诊率高,为ll/12,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复发率低,预后良好。结论:仅发生于颌面部的结节病,手术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有复发可能;结节病发生于颌面部多部位者或全身多器官者,手术切除结合激素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部大手术手术范围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手术后疼痛较剧烈。因此,术后镇痛及疼痛护理显得特别重要。患者自控镇痛因具有简单、安全,镇痛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口腔颌面部手术后自控镇痛(PCA),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给药途径一般选用静脉自控镇痛(PCVA)。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对24例大手术患者术后使用PcVA镇痛,同期24例大手术患者,只在必要时给予肌肉注射曲马多镇痛剂,不使用PCVA镇痛,现将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