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人胚视网膜神经层分散细胞培养方法,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视网膜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选择3~4个月的人胚胎视网膜为培养材料比较适合;②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经历了贴壁、重聚、迁移、分化和相互接触的过程;③免疫组化显示神经元呈NSE阳性,非神经元细胞呈阴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神经元的生长与分化,作者建立了人胚胎神经视网膜作材料的体外培养系统,初步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在体外的生长、分化状态。结果显示神经元在体外有突起样生长。为今后研究视网膜、脑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重建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过程中,神经元的形态学。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在体外发育过程中,神经突起的形态学。结果培养海马神经元呈现梭形、三角形、锥体形等多种形态;神经突起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出现长度增加,突起分支增多;扫描电镜下,突起上显示串珠样膨大的膨体样结构,垂直分出呈鼓槌状的树突棘,突起来梢有矛头样和泪滴状生长锥,并见突起之间有连接存在。结论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经历了与在体相似的变化,并且具有执行神经元功能的基本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仿照前人建立的方法,优化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建立实验室条件。方法:使用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以DMEM为培养基体外培养,光镜观察。采用电镜观察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原代细胞胞体狭长,细胞质丰富,折光性好。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nm),细胞器丰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阳性。结论: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盛轩  诸葛启钏 《医学综述》2005,11(11):967-969
神经干细胞(nellral stem cell)是指只能定向分化为神经系统的三种类型神经细胞(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枝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它不仅存在于动物胚胎时期发育的脑组织中,在成年脑中也有存在。它的来源有:①从神经系统直接分离得到,如胎儿的间脑组织,而成年个体神经干细胞主要位于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另外在皮质、皮质下白质和嗅球也有存在,有报道还可以从视网膜分离得到;②可以从胚胎干细胞(ESC)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得到,如视黄酸诱导;③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转基因后,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可以使其向神经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获取CML患者的骨髓MSCs,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ML特异性表达的bcr/abl基因;分析骨髓MSCs染色体核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CML来源的骨髓M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表达相关抗原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1、CD13、CD34、CD45、HLA—DR;不表达bcr/abl融合基因,且具有正常的核型;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NF、NSE呈阳性反应。结论CML患者骨髓中可以分离培养MSCs,它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和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细胞)在体外向外周神经元分化的能力。【方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无饲养层培养条件下维持培养,然后在神经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分化为神经球,通过把神经球贴壁在多聚赖氨酸和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利用流式分选细胞方法获得神经嵴干细胞(NCSC),通过把神经嵴干细胞在外周神经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获得外周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嵴干细胞和外周神经元的标记物。【结果】贴壁的神经球出现特征性的神经花环(Neural rosettes)结构,神经嵴干细胞从神经花环发生迁移;神经嵴干细胞向外周神经元诱导后出现神经丝结构,并表达外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结论】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能高效向外周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8.
郑佳坤  惠国桢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6):430-432,454,T003
目的:探讨人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其传代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细胞扩增;传统方法和对神经球切割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流产胎脑当中成功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Musashi1两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早期的培养有少量的少突胶卷质细胞;在这种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生长速度较慢,而采用切割神经球的方法保持了细胞间的联系,神经干细胞可获得较大的扩增速度。结论:体外的培养条件下,可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它可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移植治疗的潜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灶周围组织提取液对培养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线栓法制备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离新生鼠前脑皮质、基底节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以维持神经元存活的总数和长出神经突出超过100μm的神经元数目分别来反映脑缺血灶周围组织提取液(IBTE)中神经营养因子(NTFs)和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NPFs)的存在及其活性。结果显示:缺血对侧BTE和IBTE维持神经元存活的总数和长出神经突超过100μm的神经元数目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IETE的这种作用较缺血对侧脑组织提取液的作用更为显著;随着缺血后时间的延长,IBTE的神经营养活性有增加趋势。结果提示IBTE含有维持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存活(NTFs)和促进神经突起生长(NPFs)的神经营养因子的存在。这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修复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胚胎大鼠颈段脊髓神经元,施加NGF,观测神经元生长发育情况并检测胞膜及胞浆PKC活性。结果:培养2,4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膜PKC活性增强;膜质比增高,4,7d时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多,神经突起生长明显增强。结论:在NGF促进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过程中,PKC有可能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原代培养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有效方法。方法:取出生后1~3?d的Wistar大鼠视网膜,胰蛋白酶+依地(EDTA)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置有包被多聚赖氨酸(poly L lysine)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利用相差显微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视网膜神经元进行染色。结果:在多聚赖氨酸上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生长良好,部分细胞伸出突起,且有些突起相互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细胞大多数抗神经丝蛋白(NF)抗体反应阳性。胰蛋白酶+EDTA联合消化能使视网膜细胞很好得分离,获得视网膜单细胞悬液。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元有较好的视网膜神经元生长率;胰蛋白酶+EDTA联合消化较单独用胰蛋白酶消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条件,从而在体外大量增殖神经干细胞,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技术,从14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海马皮质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分化观察,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14周人胎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Nestin);在含血清培养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从人胎脑能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并能在体外扩增,可进一步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鼠胚胎隔区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琦  刘瑜琦 《九江医学》1997,12(4):193-195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隔区神经元培养方法。方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胚胎隔区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并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即生长过程。结果:神经元培养2小时,大部分细胞已贴壁;12小时大部分细胞有突起伸出;24小时部分细胞呈双极型;3天细胞开始聚集,突起互相连接成稀疏的网络;1周细胞簇明显,突起随时间延长而增长;2周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突起连接成致密网络;3周细胞突起聚集明显,细胞数开始减少;4周细胞明显减少,仍见  相似文献   

14.
林绿标  章翔  吴景文  李侠  费舟  刘先珍  梁景文 《医学争鸣》2002,23(23):2160-2163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胎小鼠神经干细胞(NSC)并检测其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为进一步阐明NOS在NSC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含EGF的条件培养基,从胚胎小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并体外培养胎小鼠NSC,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诱导其分化;用充纯氮气的方法造成细胞缺氧,观察缺氧对NOS的诱导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nestin,nNOS,eNOS和iNOS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连续增殖并形成克隆的能力,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nestin,nNOS和eNOS在一般培养条件下呈阳性表达,而iNOS呈阴性表达,经充氮气缺氧诱导后,iNOS呈阳性表达。结论:成功分离并培养小鼠NSC;发现不同亚型的NOS在NSC不同培养条件下有不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传及鉴定方法。方法:从胚胎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采用SABC法对分化后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检测及姬姆萨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了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出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增殖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对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级别的肿瘤细胞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光密度(IOD)的测量;培养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并应用Matrigel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检测肿瘤细胞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血管生成素-2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瘤组织的分级呈正相关(P〈0.05);肿瘤细胞诱导肿瘤血管形成呈浓度依赖效应(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可以诱导肿瘤血管新生,血管生成素-2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增强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5种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多巴胺能(DA)神经元营养作用差别。方法:在培养孕14-16d大鼠胚胎黑质神经元中加入5种神经营养因子(NT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的分析系统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促进中脑DA神经元发育,提高神经元及长突起神经元存活率。BDNF在整个培养期都有较强营养作用,PDGF在早期、bFGF在中期有轻度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则无作用。结论:体外DA神经元培养过程中,BDNF有较强的神经营养作用,PDGF和bFGF次之,NGF和IL-6无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在体外对新生大鼠中脑腹侧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谷氨酸(glutamate)在体外对中脑腹侧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用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侧神经元,暴露于谷氨酸后,经抗酪氨酸羟化酶(TH)和抗γ-氨基丁酸(GABA)双重免疫细胞染色,观察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以及与其受体的关系,结果 新生大鼠中脑腹侧主要含有多巴胺(DA)及GABA神经元,谷氨酸对体外培养1周的DA神经元的半数致死量为60μmol/L而对GABA神经元的半数致死量  相似文献   

19.
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自新生第1天(P1期)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方法:分别分离P1期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B27的DMEM/F12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形成神经球(neurosphere)后每8-10d传代1次,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神经球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菌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新生及成年SD大鼠的海马和纹状体存在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获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生后7—8天的SD(Sprague—Dawley)乳鼠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使用DMEM/F12培养液在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类型。结果0.25%胰蛋白酶和0.02%EDTA联合消化能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散,获得单细胞悬液;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有助于神经细胞贴壁生长;体外培养第7天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中,视网膜神经元占80%左右,其中50%以上为光感受器细胞。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视网膜混合神经细胞简单、可行,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