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近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间断放电并连续监测X线影像和心电变化是避免Ⅲ度AVB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邓淑琴,竺清瑜,张思美,沈潞华1临床资料1986年1月至1991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841例,合并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共72例。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告[1]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约25%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常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Ⅲ),使AMI患者病死率升高至50%,病情极为凶险。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15例AMI并发AMI-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AMI并发AVB-Ⅲ的认识,以便早期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4~78岁,其中50岁以下1例(34岁,男性),平均年龄65岁。活动状态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2例临床分析石秀兰1曲政海1陈善康1宋淑蔚2孟宪兰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是危及病儿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之一,因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而有所差异。现将我院儿内科20年来收治的22例CAVB病人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5.
心律平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许凤芝王雷陈跃心律平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国内外均有资料统计,但心律平引起Ⅲ°房室传导阻滞(简称Ⅲ°AVB)文献报道不多。因此,本文就1例心律平致Ⅲ°AVB的原因及预防进...  相似文献   

6.
吴建淮  单江  徐志清  俞锋  徐耕 《浙江医学》2000,22(5):285-286,310
为了提高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水平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1986年5月~1999年6月本院79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防治对策以供同道参考。同期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681例 ,发生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11%。79例中男性48例 ,女性31例。年龄30~78岁 ,平均56.2±18.2岁。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57例 ,房室传导障碍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AVB)12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AVB)8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HDAVB)1例 ,三分支阻滞 (TFB)1例。电…  相似文献   

7.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间断放电并连续监测X线影像和心电变化是避免Ⅲ度AVB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临床分析胡培定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316100我院自1983年9月~1994年9月以异丙基肾上腺素为主,综合治疗收住的10例Ⅲ°AVB,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32~88岁,平均56岁。冠心病引...  相似文献   

9.
黄河  林茂芳 《浙江医学》2000,22(7):394-395,397
目的 探讨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严重肝静脉闭塞病(VOD)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1例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36天发生严重VOD,+129天发生Ⅲ度AVB。予肝素钠、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治疗,以及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 患者抢救成功,已存活17个月,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VOD可在骨髓移植+20天以后出现,低剂量肝素和前列腺素E1防治严重VOD有效,安置永久  相似文献   

10.
185例6个月~15岁小儿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发现房室结双径道(DAVNP)41例,三径道3例。44例中有6例(11.1%)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44例(22.7%)在常规心电图(ECG)上表现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问歇性I°AVB、Ⅱ°AVB呈不典型文氏现象等三种类型。提示PSVT与I~Ⅱ°AVB也是小儿DAVNP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心律紊乱现象,探讨了DAVNP引起PSVT或AVB的电生理类型及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动态心电图中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PAVB)病例30例,为Ⅱ度Ⅰ型A-VB或2:1A-VB,均是在心率减慢时才出现,多属阵发性四位相型房室传导阻滞,此组病例器质性心脏病居多,而且在常规心电图中多数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及P-R间期延长(17例),考虑PAVB和双侧束支阻滞有关,同时也不能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影响,发现PAVB有助于及时诊断潜在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2.
宋金枝  文飞球  吴本清  李志光 《广东医学》2006,27(10):1529-1530
目的控讨新生儿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新生儿科住院的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预后。结果先生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手术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年,患儿无明显症状,能正常生活;低血钙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治愈,1例因伴肾功能衰竭死亡;先天性心脏病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早产儿并发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获得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心脏外科手术造成的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损伤,不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者,预后好;部分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低血钙、先天性心脏病多见,应对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药物试验方法的比较冀瑞平,王敬萍,魏秀勤(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Ⅴ-BⅢ),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小婴儿多为先天性。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试验以指导治疗。1病例介...  相似文献   

14.
严重复合性心律失常、重症心脏病患者分娩或大手术有心脏合并症等高危者 ,临床面临风险较多 ,给患者及施治者带来不安全顾虑 ,我们对9例患者行保护性心内膜临时起搏术 ,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道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9例中男性7例 ,女性2例。年龄25~69岁 ,平均66岁。其中妊娠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A -VB)1例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并Ⅱ度A -VB1例 ,Ⅲ度A -VB并室性心动过速 (VT)2例 ,心肌炎后遗症并Ⅲ度A -VB2例 ,肺癌并心脏三分支阻滞1例 ,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80岁病案号733048患者既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口服异搏定治疗,无心前区痛的历史。1998年1月14日以上呼吸道感染,Ⅲ°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block,AVB)入院。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P波,PP间期基本...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于临床常见,关于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均有不少总结。本文就86例AIMI中并发AVB28例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1996年12月一1998年12月急诊收治住院的诊断明确的AIMI86例,发病至人院时间为30min~12h。发生AVB的28例(作为人选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42-70岁,平均62岁。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2结果2.1AVB的发生率86例AIMI,并发AVB28例,占32.5%,,其中ⅢAVB11例;占39.3%,Ⅱ…  相似文献   

17.
张庆民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2):196-196,229
分析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MI),其中7例伴Ⅱ度或Ⅲ度房传导阻滞。12例不伴房室传导阻滞。结果,AVB组平均就诊时间迟于对照组;心室率慢于对照组;QRS波形正常。对应性导联Ⅰ,avL导联及前壁V3,V4,V5V6导联出现ST段压低,以AVB组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阿托品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各传导间期的影响,我们采用现代电生理检查技术对10例患者应用阿托品前后各房室传导间期的变化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PA间期及HV间期的变化统计学意义,AH间期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药可用于揭露Ⅱ°-Ⅱ型AVB;对于Ⅱ°-Ⅱ型AVB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不是所有的AVB均可采用阿托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Ⅱ°Ⅰ型AVB24例,结果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的14例中3例有昏厥、阿斯综合征及/或高度AVB,另1例希氏束电图示A-H延长,阿托品可改善房室传导,但不能使之消失,心电监护出现高度AVB,但不能明确有否器质性心脏病。我们认为Ⅱ°Ⅰ型AVB的预后与原发病相关;但不包括迷走张力过高所致的Ⅱ°Ⅰ型AVB,后者特点是Ⅱ°AVB间隙出现,以夜间为多,好发于年轻人,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20.
房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的探讨(附43例报告)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750004)丁瑞华徐方芳姚居荣范志力传统心电图学拟定心房颤动(Af)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以体表心电图Af合并R-R间歇≥1.5秒做为诊断指标。认为是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