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贺会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12):115-118
目的:研究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SA量表、V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藤氏吞咽障碍量表、GUS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庭、活动、自理、社会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黏膜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呛咳、误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更显著,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误吸渗漏,易致吸入性肺炎,引起神经功能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文献观察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应用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以"脑卒中""吞咽障碍"和"吸入性肺炎"为关键词,检索2014-01-01-2018-12-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吸入性肺炎;(2)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3)洼田饮水试验。剔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2)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最终37篇文献纳入分析。文献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鼻胃管留置、气管切开、双侧大脑病变和脑干病变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引发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能够对进食进水等起到指导反馈作用,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再进行吞咽障碍训练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洼田饮水试验能够指导吞咽障碍训练,减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7):1005-1006
目的分析喂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针灸、低频治疗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喂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2周、4周、8周的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喂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酸刺激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给予口腔护理、发音训练、心理护理、摄食训练、咳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棉签蘸取VC粉涂抹到患者舌体中间及两侧嘱患者进行交互吞咽、空吞咽、点头样吞咽等酸刺激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生理、学习工作、心理、经济、总得分)及并发症(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饮水呛咳、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分、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得分为(66.47±5.32)分,低于对照组(73.56±8.21)分(P<0.05)。治疗后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31.03%(P<0.05)。结论酸刺激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吞咽障碍改善有效率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 相似文献
7.
吕慧兰徐姗姗何丽明王玉龙 《智慧健康》2022,(7):158-160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治疗的1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干预,观察两组吞咽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可改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郭媛唐多香毕妙玲刘湘敏 《临床医学工程》2019,(4):535-536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P <0.05)。研究组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P <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管理对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的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吞咽管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进行早期吞咽管理后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利用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给予吞咽管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分级(SFA)及洼田饮水试验(WTDWT)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鼻饲管拔出率。结果护理后两组SFA评分及WTDWT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饲管拔出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进行干预,并加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琦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11):138-139
目的 探讨菲兹曼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康复水平。方法 选取天津市东丽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脑卒中康复期应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应用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联合菲兹曼吞咽治疗仪,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及洼田饮水测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及洼田饮水测试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菲兹曼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现象,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间接基础训练、直接摄食训练).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采用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4%,对照组6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随机分为吞咽训练治疗的对照组(25例)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治疗的观察组(25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对照组76.00%,χ2=4.1528,P=0.0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40±0.53)分,低于对照组,t=8.8522,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7.98±0.37)分,高于对照组,t=21.2033,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世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114-11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5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2]。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给予观察组针灸配合吞咽训练,给予参考组单纯吞咽障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97.8%,参考组患者治疗1周、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4%、8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针灸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医学杂志》2017,(14)
目的 观察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摄食管理,每天2次,每次15 min。两组疗程均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根据吞咽功能评价疗效,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痰液病原菌种类。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7例、Ⅴ级0例)吞咽功能与对照组(吞咽功能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4例、Ⅴ级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3.18%)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发为25.00%,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病原菌均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结论 吞咽摄食管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各年龄段和各部位病灶发生情况,以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620例脑卒中病人各年龄段、各部位出现吞咽障碍比率进行比较。[结果]60~90年龄段(77%)、基底节区(48%)和脑干部位(23%)病变出现吞咽障碍比例较高,与其他年龄段和部位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人发生卒中后较中青年易出现吞咽障碍;基底节区和脑干病灶较其他部位病灶易出现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王丽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3,(10):33-37
目的 分析中医穴位贴敷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鼎市桐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中医穴位贴敷,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干预1个月后的食物残留、进食量、误吸、喉上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镁、磷、维生素C均高于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screening2002,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脑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2周、 1个月后,两组的SSS、 MMA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SSS、 MMAS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与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与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可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脑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