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肝脏病变程度与HBsAg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16例慢性HBV感染者进入研究,含慢性乙型肝炎(CHB)119例,肝硬化(LC)9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98例。HBsAg定量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HBV 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病理炎症(G)分为1~4级,纤维化程度(S)分为0~4期。比较CHB、LC和ACLF患者间以及肝组织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不同的CHB患者间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CHB、LC和ACLF组患者组间HBsAg和HBV DNA的总体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G1、G2、G3和G4患者的HBsAg水平分别为(288.8±182.1)IU/ml、(264.8±175.6)IU/ml、(279.8±163.6)IU/ml和(317.8±150.0)IU/ml,HBV DNA水平分别为(5.0±2.1)log10IU/ml、(6.1±1.7)log10IU/ml、(5.6±1.8)log10IU/ml和(5.8±1.7)log10IU/ml;S0~1、S2、S3、S4患者HBsAg水平分别为(234.7±182.5)IU/ml、(261.2±175.6)IU/ml、(305.8±149.2)IU/ml和(320.8±157.4)IU/ml,HBV DNA水平分别为(5.5±2.1)log10IU/ml、(6.2±1.9)log10IU/ml、(6.0±1.5)log10IU/ml和(5.3±1.8)log10IU/ml,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明显的G3、G4以及S3、S4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患者。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变程度与HBsAg和HBV DNA水平无明显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肝硬化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2例诊断为CHB的患者根据肝脏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组(A组,74例)、代偿期肝硬化组(B组,39例)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组,39例)。对三组患者间血清HBsAg、HBV DNA定量水平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HBsAg与HBV DNA定量进行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Hbs Ag、HBV DNA定量水平分别与肝病等级进行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间HBsAg定量[(3.9±0.5)、(3.2±0.3)、(2.7±0.6)lg IU/m L]及HBV DNA[(7.3±1.2)、(6.1±1.4)、(5.3±1.4)lg IU/m L]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564、30.384,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C组Hbs 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更低(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所有患者HBsAg与HBV DNA定量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14,P0.001),HBs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在A组呈正相关(r=0.570,P0.001),而在B组与C组中无相关性(r=0.267,P=0.101;r=0.232,P=0.15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bs 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均与肝病等级呈负相关(r=-0.741,P0.001;r=-0.583,P0.001)。结论肝硬化程度越重,其HBsAg、HBV DNA水平越低,HBsAg定量测定结合HBV DNA定量结果可以更好地反映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比值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患者中差异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33例轻中度CHB者为A组、41例重度CHB者为B组和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者为C组。对各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HBsAg,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①C组HBsAg,HBV DNA较A,B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三组间HBsAg与HBV DNA比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A组与B组HBsAg,HBV DNA,HBsAg与HBV DNA比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完全应答组治疗后3个月HBsAg,HBV DN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V DNA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④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治疗后3个月HBsAg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⑤HBsAg与HBV DNA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⑥相比HBsAg(0.54),HBV DNA(0.42),HBsAg与HBV DNA比值预测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0.67)显著升高。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sAg与HBV DNA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并且该比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HBsAg,HBV 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作为HBV-ACLF组,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48.36±5.56)岁, 年龄范围为25~74岁, 另选取同期来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根据是否发生病死事件将HBV-ACLF组患者分为生存组(n=52)与病死组(n=28)。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HI3L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血清CHI3L1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ACLF组血清CHI3L1水平[(69.45±6.85)μg/L]高于健康组[(47.43±4.46)μg/L], 病死组血清CHI3L1水平[(96.14±9.65)μg/L]高于生存组[(55.08±5.34)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37在CHB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检测35例CHB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7的含量;全自动生化仪及化学发光仪检测CHB患者血清中ALT,AST,HBsAg,HBeAg的含量,定量PCR及ELISA方法检测CHB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及细胞因子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37含量分别与ALT,AST,HBsAg,HBeAg,HBV DNA,TNF-α及IL-1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组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437.5±152.7pg/ml,高于对照组(63.0±2.1pg/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37的水平与AST,HBsAg,HBeAg,HBV DNA,TNF-α的水平不相关,而与ALT(r=0.406,P=0.019),IL-10(r=0.433,P=0.035)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血清中IL-37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IL-37可能在肝损伤及乙肝慢性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频率和白细胞介素(IL)17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细胞内因子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HB患者、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HC)组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7浓度,分析Th17细胞表达频率和IL-17浓度与HBV DNA载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和ACLF患者Th17细胞表达频率为(3.34±1.79)%和(3.89±1.6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01±0.78)%,CHB患者Th17细胞表达频率与ALT呈正相关(r=0.6188,P=0.0062)。CHB和ACLF患者血浆IL-17浓度[(168.8±53.86)pg/ml和(185.5±63.66)pg/ml]均低于健康对照[(260.8±100.30)pg/ml],CHB患者IL-17浓度与PTA负相关(r=-0.5803,P=0.0073),ACLF患者IL-17浓度与HBV DNA水平负相关(r=-0.8605,P=0.0278)。结论 CHB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毒T细胞(CTL)表面NK相关受体(NKR)的变化格局,了解CHB患者CTL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应答的受体途径。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18例,HBV DNA阴性22例)和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TL百分率及其表面NK相关的激活性受体NKG2D和NKp30以及抑制性受体NKG2A和KIR2DL3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其与HBV DNA载量、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和肝脏损伤标志物等的相关性。结果 CHB组外周血T细胞中CTL百分率[(19.33±6.2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3.94±6.09)%](P0.05),CTL表面表达KIR2DL3的细胞比例[(3.32±2.6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5±0.53)%](P0.05)。CHB患者中HBV DNA阳性组外周血CTL百分率[(16.94±4.8)%]显著低于HBV DNA阴性组[(21.29±6.7)%](P0.05);HBV DNA阳性组CTL表面表达KIR2DL3的细胞比例[(3.85±3.41)%]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2.91±1.8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外周血中表达NKG2A的CTL比例与血清HBV 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0.671,P0.01),CHB患者外周血中表达KIR2DL3的CTL比例与HBe Ag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1)。结论 CHB患者存在CTL数量和功能的缺失,即T细胞耗竭;CHB患者CTL上NK相关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表达格局的变化致使CTL活性受损和免疫应答紊乱,导致HBV不能得到有效清除,引起肝细胞损伤。CTL上NK相关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可望成为CHB病情评估的新指标以及CHB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HBV-ACLF患者69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并比较HBV-ACLF组不同病情程度及预后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HBV-ACLF组患者血清IL-2、INF-、TNF-α、IL-6高于对照组及CHB组,IL-4、IL-10低于对照组及CHB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INF-、IL-6水平升高(P<0.05),IL-4、IL-10水平下降(P<0.05);生存组INF-、IL-6、TNF-α水平低于死亡组,IL-4、IL-10水平高于死亡组;血清INF-、TNF-α、IL-4、IL-6、IL-10水平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NF-γ、TNF-α、IL-6水平在HBV-ACLF中呈升高状态,I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22和miRNA-155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情况、抗病毒治疗及耐药基因突变等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CHB患者和24名体检健康者的血清mi RNA-122、mi RNA-155、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耐药基因突变、HBV基因型等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组血清miRNA-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iRNA-155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是否使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将CHB患者分为治疗组(17例)和非治疗组(18例)。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治疗组血清mi RNA-122相对表达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呈正相关(r=0.73,P=0.00),与HBV DNA载量及HBsAg、HBeAg、ALT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74、0.53、0.48,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58,P=0.01)。治疗组血清mi RNA-122相对表达量与HBs Ag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血清mi RNA-155相对表达量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54,P0.05)。根据是否检测到HBV DNA将治疗组CHB患者分为HBV DNA阴性组和HBV DNA阳性组,HBV DNA阳性组血清mi RNA-15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BV DNA阴性组(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miRNA-122与乙型肝炎相关指标HBV DNA、HBsAg、HBeAg、ALT密切相关,或可用于评价HBV复制情况和CHB的严重程度;血清mi RNA-155与HBV DNA载量密切相关,或可用于预测和评价CHB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 80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50例(62.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后,HBV特异性CTL[(0.68±0.11)%]高于治疗前[(0.34±0.10)%,t=8.58,P<0.01],HBV DNA(3.01±0.25)log10拷贝/ml低于治疗前[(6.25±0.70)log10拷贝/ml,t=12.62,P<0.01],HBV DNA转阴(<500拷贝/ml)48例(60%)。HBeAg阳性50例中发生HBeAg转阴14例(28%),HBeAg血清学转换9例(18%),HBeAg血清学转换者HBV特异性CTL[(0.86±0.05)%]高于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41例,82%)的HBV特异性CTL[(0.60±0.07)%,t=8.63,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检测HBs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法检测30例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ALT、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并分析HBV DNA与HBsAg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前18例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为(3 564.16±2 592.69) IU/mL,12例HBeAg阴性患者为(1 120.15±815.68) IU/mL;30例CHB患者血清ALT水平为(96.77±15.40) U/L;HBV DNA水平为(5.96±1.20) copies/mL,其与HBsAg浓度呈正相关(r=0.447,P<0.05)。治疗1年后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为(1 064.62±529. 96) IU/mL,与治疗前比较,t=3.78, P<0.01;治疗后HBeAg阴性组为(728.15±510. 86) IU/mL,与治疗前比较,t=0.20,P>0.05;血清ALT水平为(30.31±10.24) U/L(t=19.62,P<0.01),HBV DNA水平为(3.11±1.51) copies/mL(t=8.04,P<0.01)。在治疗3个月后,8例CHB患者出现YMDD变异,产生拉米夫定耐药,从而导致HBV DNA与HBsAg水平反弹,而血清ALT水平反弹时间滞后于HBsAg和HBV DNA约3个月。 结论:动态监测HBsAg浓度,有助于评估拉米夫定疗效和发现早期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CXCL8及其受体CXCR1阳性表达、肝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100例,根据HBV DNA载量不同将其分为HBV DNA2000 U/ml组(42例)和HBV DNA≥2000 U/ml组(58例)两组。比较不同HBV 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CXCL8及其受体CXCR1阳性表达情况和肝功能情况,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表达、HBV DNA载量与CXCL8及其受体CXCR1阳性表达、肝功能相关性。结果 HBV DNA≥2000 U/ml组HBeAg、CXCL8及其受体CXCR1阳性表达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HBV DNA2000 U/m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表达率、HBV DNA载量均与CXCL8阳性表达率、CXCR1阳性表达率、ALT、AST、DBIL和TBIL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表达率、HBV DNA载量与CXCL8及其受体CXCR1阳性表达率、肝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9年2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195例慢性肝病单感染HBV患者作为HBV组,并选择同一期间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HBV组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7例(CHB组),CHB相关肝硬化(LC)患者78例(LC组),对所有参与患者进行临床指标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opeptin和PCT表达水平。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CHB组中接受肝活检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Child-Pugh分级评估LC患者的肝功能障碍程度。比较Copeptin,PCT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的关系。ROC曲线评估肝纤维化诊断生物标志物。结果 HBV组血清Copeptin(2.39±0.73 ng/ml vs 1.19±0.39ng/ml)和PCT(2.11±0.69 ng/ml vs 0.97±0.31 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12,12.108,均P &l...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长期应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后患者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 GFR)的变化情况来评价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北京友谊医院62例经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达208周的CHB患者。其中16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d,替比夫定组),46例服用恩替卡韦(0.5mg/d,恩替卡韦组)。应用肾脏病膳食改良研究(MDRD)公式计算eGFR。每半年检测肾功能以及病毒学应答的情况,并比较用药前后的e GFR水平,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对e GFR的影响。结果从基线到第208周,在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eGFR升高的水平分别为23.81±18.23 ml/(min·1.73 m~2)[基线:81.84±18.49 ml/(min·1.73m~2),P=0.000]、2.66±19.49 ml/(min·1.73 m~2)[基线:89.66±20.59 ml/(min·1.73 m~2),P=0.359]。在服用替比夫定治疗52周时,e GFR有明显改善(P=0.032)。另外,在第52周和第208周时e GFR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178)。在替比夫定治疗的第52周和第208周时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率分别为81.25%和93.75%,在恩替卡韦治疗的第52周和第208周时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率分别为71.74%和78.26%,在治疗52周(P=0.528)和治疗208周(P=0.26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替比夫定组在26周时获得病毒学应答与否与最终肾功能的改善无关,恩替卡韦组在52周时获得病毒学应答与否亦与最终肾功能的改善无关。结论替比夫定对CHB患者肾功能有潜在的益处,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后e抗原(HBeAg)阳性慢乙肝(CHB)患者血清表面抗原(HBsAg)滴度的动态变化对拉米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1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前后的血清,检测并分析不同应答组各时间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滴度、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差异。结果从基线到治疗12周开始,发生病毒学应答VR(+)组患者HBsAg滴度较无应答VR(-)组患者下降更快(P=0.041)。治疗12周时HBsAg滴度预测病毒学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1,P=0.006)。ROC曲线提示HBsAg为3.50 lg IU/ml时对应的Youden指数(0.612)最大。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12周时HBsAg≤3.50 lg IU/ml可作为预测治疗72周发生病毒学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HBV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eAg、HBeAb、HBcAb)定量水平与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V携带者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肝癌患者60例(HCC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HBeAb、HBcAb定量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肝功能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中HBsAg定量水平、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表达最高,CHB组HBsAg和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42,P=0.000;r=0.436,P=0.000),HBeAb定量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227,P=0.001),ALT水平与HBeAg定量呈正相关(r=0.200,P=0.000),ALT水平与HBeAb定量呈负相关(r=-0.156,P=0.001)。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与HBV DNA和ATL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结合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ASC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组)和5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1.64±0.17)ng/mL]比较,HBV感染者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4.18±0.48)、(4.71±0.42)、(3.62±0.31)ng/mL,P0.05],其中LC组最高,ASC组最低;与ASC组相比,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HCC组相比,L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C组患者IL-4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29,P0.01);HCC组患者IL-4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263、0.323,P0.05)。结论 IL-4在HBV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外周血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对轻度肾功能损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2016年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规律服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观察治疗1年、2年的HBV DNA转阴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治疗1年时病毒水平分为应答组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100 IU/ml),比较两组的肌酐和e GFR水平。结果分别有59例和41例患者完成1年和2年治疗。治疗1年时HBV DNA转阴率为66.10%(39/59),2年为75.61%(31/41)。所有患者基线e GFR为88.35±14.53 ml/(min·1.73 m2),治疗1年和2年后分别为93.37±33.94 ml/(min·1.73 m2)和89.01±15.43 ml/(min·1.73 m2),与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应答不佳与应答组的e GFR在基线及治疗1年和2年后e GFR分别为81.20±13.62 ml/(min·1.73m2)、76.37±16.50 ml/(min·1.73 m2)、83.91±13.71 ml/(min·1.73 m2)和80.26±15.15 ml/(min·1.73 m2)、80.49±15.73 ml/(min·1.73 m2)、79.01±15.54 ml/(min·1.73 m2)。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2年,对于轻度肾功能损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无显著影响,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与肾功能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特征,监测HBV发生耐药突变基因状况。方法随机收集CHB患者血清样本共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反向斑点(reverse dot blot,RDB)杂交技术联合检测HBV基因型以及多位点耐药突变基因,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所用软件为GraphPad Prism 5.0。结果男性患者平均HBV DNA含量5.38±1.15 lg IU/ml,女性患者平均HBV DNA含量5.05±1.59 lg IU/ml。不同性别组之间HBV 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5 0,P=0.3857>0.05)。HBV C基因型检出率最高48.08%(25/52),其次为B基因型36.54%(19/52)。总耐药突变率30.77%(16/52),rt204位点发生突变率最高50.0%(8/16)。HBV不同基因型之间不同位点发生耐药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6,P=0.6982>0.05)。结论C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rt204为最易产生耐药突变基因位点;联合检测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并确定最佳的用于确定高HBV DNA水平的HBsAg定量值的诊断临界点。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柳州市中医院确诊为CHB的患者239例,检测受试者HBV DNA、HBsAg、HBeAg及ALT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CHB患者HBsAg定量和HBV DNA检测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CHB患者中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603,P〈0.01)。HBeAg阳性组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555,P=0.000),HBeAg阴性组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076,P=-0.426)。在抗病毒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中,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22,r=0.603,P均=0.000)。在ALT高水平组与ALT低水平组中,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r=0.586.r=0.578,P均=0.000)。高DNA组(〉2000 copies/L)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637,P=0.000),低DNA组(〈2000 copies/L)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226,P=0.057)。当HBsAg定量以5.03×10^3 IU/mL为临界点时,判定HBV DNA高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7。结论CHB患者血清HBsAg定量值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BsAg定量值可以较好地预测高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