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中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中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软组织张力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可显著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腹部手法推拿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及疼痛程度、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分别采取针刺运动疗法,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腹部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腰背活动度及血清炎性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的81.81%显著高(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及各项腰椎活动度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VAS、OD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于对照组,JOA评分及各项腰椎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腹部手法推拿可效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有效提高腰部活动度,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门诊治疗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70例,依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对照组(腰椎斜扳法治疗)。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7 d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疗效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状态,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消肿止痛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腰扭伤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消肿止痛胶囊+斜扳法组)41例与对照组(美洛昔康+盐酸乙派立松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SF-12评分、腰椎活动度(ROM)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SF-12评分、VAS评分、ROM改善程度明显较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肿止痛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骶手法调整与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手法调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腰-骶手法调整组各30例,先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腰骶部肌肉,再分别用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调整手法、骶髂关节调整结合腰椎斜扳法;均隔日治疗1次,疗程为20 d。各组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量表(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有效率分别为76.67%、73.33%,低于腰-骶手法调整组的96.67%(P <0.05)。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 <0.05),腰-骶手法调整组VAS评分低于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P <0.05)。治疗后腰-骶手法调整组与腰椎斜扳组JOA评分均增加(P <0.05),且腰-骶手法调整组JOA评分高于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P <0.05)。结论 骶髂关节手法调整联合腰椎斜扳法能有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地使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或腰椎斜扳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湿热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2018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n=40)联合活血通络方湿热敷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IL-1、IL-6)表达水平、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1、IL-6均明显比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炎性因子降低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疼痛程度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JOA评分更高,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腰扭伤给予活血通络方湿热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版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改良版定位斜扳法和卧床休息,对照组单纯予以口服芬必得+卧床休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可有效治疗急性腰扭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承山点穴配合牵伸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健翔医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分别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和承山点穴配合牵伸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1次和第3次后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骨科协会腰痛评分(JO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次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A改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山点穴配合牵伸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快速减轻疼痛,恢复活动的优势,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在急性腰扭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9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及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部活动改善情况、疼痛及腰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P 0.05);观察组腰椎活动度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 0.05)。结论:推拿疗法在急性腰扭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康复疗效,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湿热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湿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hober征标记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hober征标记间距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通络方湿热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和改善腰椎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探索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手法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改良斜扳法治疗或口服扶他林缓释片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疗效指数率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后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显著改善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疗效指数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外敷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外敷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伤科黄水外敷,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活动度(ROM)、视觉模拟(VA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外敷组的总有效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91.38%(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RMDQ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外敷组的中医证候积分、RMDQ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腰椎JOA评分、ROM、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外敷组的腰椎JOA评分、ROM、、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失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定位斜扳组和功能锻炼组,每组50例。在禁止腰部过度负重、每日卧床休息时间≥18 h、行走时腰围保护等基础上,功能锻炼组采用五点支撑法和飞燕点水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5 min,共锻炼14 d;定位斜扳组行腰椎定位斜扳手法治疗,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2组患者腰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比较。结果:(1)腰部疼痛VAS评分。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967,P=0.00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81.062,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7.312,P=0.000)。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8±1.08)分,(5.96±1.14)分;t=0.383,P=0.703];治疗后各时间点定位斜扳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功能锻炼组[(2.16±0.85)分,(3.32±1.41)分,t=-3.530,P=0.000;(0.88±0.67)分,(1.96±0.61)分,t=-5.975,P=0.000;(0.40±0.30)分,(0.96±0.74)分,t=-3.150,P=0.003],定位斜扳组腰部疼痛VAS评分比功能锻炼组降低更快、更明显。(2)腰椎功能JOA评分。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8.47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17.467,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987,P=0.000)。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随时间均呈增高趋势,但2组的增高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6±1.72)分,(13.60±1.83)分,t=1.217,P=0.226];治疗后各时间点定位斜扳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高于功能锻炼组[(21.22±1.78)分,(17.22±2.00)分,t=10.879,P=0.000;(22.28±1.87)分,(18.58±1.65)分,t=10.448,P=0.000;(23.74±2.18)分,(19.64±1.61)分,t=10.662,P=0.000],定位斜扳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比功能锻炼组增高更快、更明显。结论: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失稳,与腰背肌功能锻炼相比,在缓解腰部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拔罐运动疗法对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SPSS13.0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以常规推拿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拔罐运动疗法,对照组则配合拔罐疗法,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次,采用一次性痊愈率、VAS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分)和改良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痊愈率、痊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ROM评分、O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更好、更快地治疗急性腰扭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更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可较好地缓解疼痛,是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定点斜扳法联合针刺远端腧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9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推拿定点斜扳法联合针刺远端腧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定点斜扳法治疗,观察两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功能、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定点斜扳法联合针刺远端腧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能够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腰部活动能力,且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17.
陈太声  唐雨微  王懋成 《光明中医》2023,(12):2246-2249
目的 探讨自拟健腰活络丸联合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兴安界首骨伤医院颈肩腰腿痛科住院治疗的肝肾亏虚型LDH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健腰活络丸联合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椎间孔镜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手术后、术后1周,2组JOA腰椎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JOA腰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健腰活络丸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单用斜扳法治疗,试验组用平衡针结合斜扳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治愈29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70.00%,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其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背痛评分(JOA)和腰椎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增加,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明显增加,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优于对照组的82.93%(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是急性腰扭伤治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