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和CD5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TNC和CD55的表达,分析TNC和CD5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NC、CD55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TNC高表达率为27.7%(18/65),TNC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TNC高表达的患者生存率较低。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55高表达率为24.6%(16/65),CD55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胃肠道间质瘤CD55低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TNC和CD55均存在表达,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NC和CD55有可能成为胃肠道间质瘤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以KIT或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仪基因突变为主要发病机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01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101例GIST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胃50例(49.5%),小肠19例(18.8%),其他部位32例(31.7%).核分裂像中位数18个/50 HPF.90例(89.1%)患者CD117阳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2%和57%.单因素分析显示,GIST细胞丰富程度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7,P=0.028).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P=0.003)和肿瘤直径大于10 cm(P=0.028)预后差.结论 GIST细胞丰富程度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秉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568-56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等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记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记物的肿瘤。1998年,Hirota等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l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病理学改变特征、临床分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患者5年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65.8%;5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7.4%。免疫组化结果:CDll7阳性率:86.8%;CD34阳性率:88.1%;SMA阳性率:25%;S-100阳性率:5.26%。CDll7、CD34、SMA和S-100表达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间无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程度、核异型程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目、NIH分级、Miettinen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期间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程度、有丝分裂数目、原发部位和TNM分期是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密集程度、核异型程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目以及NIH分级、Miettinen分级和TNM分期均可影响GIST患者的预后。细胞密集程度、有丝分裂数目、发病部位和TNM分期是影响GIST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比较胃肠外间质瘤(EGIST)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33例EGIST和315例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 33例EGIST中男性11例(33.3%),女性22例(66.7%),发病年龄(53.2±13.1)岁;315例GIST中男性141例(44.8%),女性174例(55.2%),发病年龄(56.3±11.8)岁。与GIST病人相比,EGIST病人肿瘤直径更大(χ2=24.644,P<0.001)、肿瘤易破裂(χ2=5.534,P=0.019)、肿瘤易发生囊性变(χ2=15.375,P=0.002)、核分裂象计数>5个/50HPF者更多(χ2=24.867,P<0.001),NIH危险度分级更高(χ2=39.583,P<0.001)。接受肿瘤切除术后,EGIST与GIST病人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3%、81.2%,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EGIST病人的预后更差,并且更易复发转移(χ2=11.418,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是影响EGIST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28)。结论 与GIST病人相比,EGIST病人的肿瘤体积更大,更易发生破裂,核分裂象计数更高,高危险度者更多,预后更差,更易发生复发转移,而肿瘤直径是影响EGIST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囊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评估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7例以囊性结构为主的GIS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其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状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46。76岁;肿瘤来源于胃4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2例;肿瘤大小6~16cm.瘤体显著囊性变。镜下实性区可见肿瘤细胞,其中4例为上皮样细胞型.3例为梭形细胞型.核分裂像0~3个/50HPF。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4例为高度危险,3例为中度危险:但依据形态学特点,3例为交界性,3例为低度恶性,1例为中度恶性。3例患者检测到c—kit基因第11外显子突变。经9~80个月的随访.7例患者均为无瘤生存.无一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囊性GIST临床表现为惰性生物学行为.恶性风险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Cav-1 mRNA、S100A4 mRNA和CD31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42例和癌旁组织12例.患者年龄58 ~ 86岁,平均(71.6±7.6)岁.Gleason评分≤6分17例,7分12例,≥8分13例.TNM分期:T116例,T29例,T311例,T46例.骨转移8例,无骨转移34例.术前PSA<4μg/L 4例,4~ 10 μg/L 10例,>10 μg/L 28例.12例前列腺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取自距离肿瘤1 ~2 cm或另一叶(镜下验证无癌细胞)的正常前列腺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切除标本和12例癌旁组织中Cav-1 mRNA、S100A4 mRNA的表达;用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三者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TNM分期、PSA值及有无骨转移等特性的关系. 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Cav-1 mRNA 和S100A4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 (15/42)和47.6% (20/42),癌旁组织分别为0和8.3%(1/12),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1 mRNA和S100A4 mRNA阳性表达率均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TNM分期及骨转移呈正相关.Cav-1 mRNA、S100A4 mRNA阴性表达者MVD分别为(62.8±10.4)/mm2和(63.3±12.0)/mm2,阳性表达者分别为(83.5±6.7)/mm2和(77.9±11.0 )/mm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1 mRNA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 (7/15)、85.2% (23/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 mRNA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0/20)、90.9%( 20/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v-1 mRNA和S100A4 mRNA阳性表达、MVD增高可能与前列腺痛进展、骨转移有关.Cav-1、S100A4均可能促进前列腺癌微血管形成,导致癌细胞骨转移,降低患者生存质最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2003年收治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位年龄57岁,肿瘤位于胃20例(59%),小肠7例(20%),大肠4例(12%),食道3例(9%)。主要症状有腹痛(59%),消化道出血(26%)。病理诊断良性15例,恶性19例,良性肿瘤平均大小为4.1cm,恶性平均为10.8cm。CD34、CD117、S鄄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4%和47%,其阳性表达与肿瘤良恶性无关(P>0.05)。结论肿瘤免疫表型与良恶性无关。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间质瘤,手术都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类型、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肌层有无受侵、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Ki-67、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辅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期为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的诊断、判断预后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6月的病例,包括胃肠道间质瘤病例63例和非胃肠道间质瘤病例的正常胃黏膜标本30例,进行免疫组化测定。采用SAS9.2统计软件分析各个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组和正常组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组和正常组的p21WAF-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WAF-1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有无坏死、细胞类型和危险程度有关。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的p21WAF-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影响p21WAF-1蛋白表达的因素主要有肿瘤直径、有无坏死和细胞类型,p21WAF-1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胃肠道危险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Cyclin D1、 Ki67和 Bcl- 2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 cyclinD1、 ki67和 Bcl- 2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59例手术切除 GISTs标本;并分析 cyclinD1、 ki67和 Bcl- 2与 GISTs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cyclinD1(P=0.0441)、 Ki67标记指数≥ 5% (P〈 0.0001)、 Bcl- 2强阳性表达 (P=0.0432)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Ki67标记指数≥ 5%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cyclinD1与 Bcl- 2免疫组化染色呈正相关( r=0.273,P〈 0.05).结论 cyclinD1、 Ki67标记指数和 Bcl- 2可作为 GIST预后的预测指标;Ki67标记指数可作为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1、CD117、Ki67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1、3、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研究患者5年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DOG-1、Ki67阳性分别为95.12%(78/82)、96.34%(79/82)、93.90%(77/82),明显高于D34阳性75.61%(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OS分别为0%(0/82)、3.66%(3/82)、12.20%(10/82),1、3、5年RFS分别为2.44%(2/82)、28.05%(23/82)、76.83%(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确定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30例NSCLC 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S100A4蛋白在肺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表达的总阳性率为72.3%(94/130),在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间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59.6%、70.0%和75.0%.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8.91,P=0.000)、远处转移(χ2=5.51,P=0.019)及TNM分期(χ2=21.54,P=0.000)明显相关.间质S100A4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为36.2%(34/94),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63.9%(23/36),P=0.003].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OR=1.866)、有淋巴结转移(OR=1.826)、有远处转移(OR=6.224)、肿瘤低、未分化(OR=1.793)、TNM分期Ⅲ~Ⅳ期(OR=2.573)和间质中S100A4蛋白表达阳性(OR=1.776)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它有希望成为一种能预测肿瘤进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连接蛋白-4(nectin-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5月—2021年8月间治疗的90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石蜡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对比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LUT4、nectin-4的阳性表达率,分析GLUT4、nectin-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GLUT4、nectin-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56%与80.00%,高于GLUT4、nectin-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25.56%与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ectin-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至2023年10月,膀胱癌组织中GLUT4、nectin-4阳性表达患者无病中位生存时间32.52个月与34.18个月,均高于GLUT4、nectin-4阴性表达患者(26.25个月与27.47个月)(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有)、GLUT4(阳性表达)与nectin-4(阳性表达)为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LUT4、nectin-4在膀胱癌组织中均具有高表达,两项指标与膀胱癌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男女比例为1.131,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0岁以上人群构成比达90.87%(219/241)。原发部位以胃和小肠为主,胃50例(20.75%),小肠121例(50.2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R0切除232例(96.27%),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5.31%(61/241),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23%、86.56%和75.86%,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3.12±13.08)个月。肿瘤最大径(RR=4.780,95% CI:3.716~6.052)、核分裂像(RR=5.411,95% CI:2.195~7.119)是影响高危GIST 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靶向药物是保护因素(RR=0.504,95% CI:0.288~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高危GIST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受核分裂像、肿瘤最大径和服用靶向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原纤维蛋白-1(FBN1)、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在腹主动脉瘤(AA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AAA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FBN1、cathepsin S含量及其m RNA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AAA患者FBN1、cathepsin S水平,分析FBN1、cathepsin S在两组中表达的相关性,随访3年,分析FBN1、cathepsin S对AAA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FBN1、cathepsin S含量及其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瘤直径≥5 cm、随访3年死亡的患者FBN1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动脉瘤直径<5 cm、随访3年生存的患者(P<0.05);随访3年死亡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cathepsin S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随访3年生存及未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P<0.05)。对照组FBN1、ca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治经验,分析其病理特征和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81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FJetcher推荐的生物学行为分级法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GIST病变部位:胃107例(59.1%),小肠51例(28.2%),结直肠等其他部位23例(12.7%);伴有肝转移7例。172例(95.0%)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其中胃镜53.5%(92/172),CT 34,3%(59/172),超声内镜或胶囊内镜17.4%(30/172)。瘤体长径0.5~30.0cm不等,平均7.0cm。CD117阳性171例(94.5%),CD34阳性156例(86.2%)。外科手术完全切除176例,其中合并联合脏器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或活检术5例。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7.9%和78.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核分裂像数目、FIetcher分级和是否合并联合脏器切除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术后有8例高危患者和3例复发转移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病情稳定。结论内镜和CT是GIST有效的诊断手段,用FIetcher分级法来判断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外科手术仍是目前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而结合靶向治疗将成为改善GIST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组织中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探讨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CRC病人,从病人根治切除术中切取CRC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D4 mRNA及BRD4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RD4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CR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CRC组织BRD4 mRNA表达水平及BRD4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BRD4 mRNA表达水平与CRC病人区域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相关(P<0.05),BRD4蛋白表达与CRC病人组织分化程度、N、M相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BRD4 mRNA高表达、BRD4蛋白阳性表达病人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BRD4 mRNA低表达(P<0.05)、BRD4蛋白阴性表达(P<0.05)病人;BRD4 mRNA高表达、BRD4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