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肠轴学说认为,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一种双向调节通道,病理状态下二者亦相互影响,基于脑肠轴治疗神经、精神和消化系统疾病仍然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其与脑肠轴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脑肠轴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合成或调节神经递质分泌、降低炎症因子、调节HPA轴等作用,从而影响大脑的认知、情感及学习功能。脑卒中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肠道菌群的数量、构成及代谢发生变化,该变化又通过肠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通路对大脑的情感调节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促进了PSD的发生,即脑病及肠,肠病及脑,二者互相影响。脑肠轴亦与中医理论相符,临床多以疏肝、健脾、养心,兼以祛瘀化痰为大法治疗PSD,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通过梳理PSD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中医对脑肠轴的认识,基于脑肠轴探讨和总结中药复方在治疗PSD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大量临床及动物试验均证实了中药复方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HPA轴、增加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多靶点地参与P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 (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HAMD)对 16 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分析病灶部位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 5 1% ,发生高峰为 6 0d~ 6个月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 ,PSD发生率高 (P <0 .0 5 )。抑郁程度与病灶部位明显相关。HAMD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PSD患者明显高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 ,而认知障碍、绝望、睡眠因子评分则明显低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征与躯体功能、神经受损部位、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许洁  李联 《中医杂志》2008,49(10):910-911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据统计,20%~6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抑郁症,大多在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康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虽然能降低抑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抑郁症患者的患病率,而且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高.我们应用黛力新联合针灸治疗PSD,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并发症.针灸治疗PSD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了多种有效治疗手段,发现针灸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西药联...  相似文献   

5.
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群,维持宿主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使机体处于健康的稳态。一旦稳态失衡,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便会产生多种疾病。目前,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针灸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数量和比例,使其恢复稳态;针灸通过调控脑肠肽、炎性反应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今后应从针灸的整体作用、腧穴的特异性、腧穴配伍以及不同干预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以取得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继发性精神障碍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进而影响其预后。针灸治疗PSD疗效肯定,具有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推广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脑卒中风险最大的国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PSD不仅延长患者功能康复时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负面引导等不良影响。虽然目前证实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解剖、炎症因子、遗传基因、神经营养因子、氧化应激、肠道菌群、社会心理等与PSD密切相关,但对PSD的具体病因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8.
<正>中风后抑郁症(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是中风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65%[1]。笔者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PSD相关报道综述如下。1电针疗法龚燕等[2]选用电针治疗,观察其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NE、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针能使PSD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脑神经递质NE、D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13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前后HAMD积分变化情况说明在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及降低血清中5-HT的再摄取方面针刺治疗优于抗抑郁药物对照组[SMD=-0.45,95%CI(-0.71,-0.19),Z=3.38(P=0.000 7)]。(2)在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针灸疗法疗效尚不明确。意义:治疗前后HAMD量表积分变化提示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抗抑郁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过程中,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抗抑郁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但各亚组间结论不明确,今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发生于脑卒中后,表现出脑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常伴有躯体症状。微生物-脑-肠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微生物-脑-肠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微生物-脑-肠轴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Nie RR  Huang CH  Fu WB 《中国针灸》2011,31(4):325-328
目的:探讨针灸从脾胃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寻找较佳治疗方法.方法:6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穴取中脘、章门、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胃俞,予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药物组口服氟西汀20 mg,每日早餐后顿服,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予以前瞻性脾胃证候的信息采集.于治疗后第1、2、4周末...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9-132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评价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益肾调督方法取穴,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治疗,两组患者抑郁证候均明显改善;益肾调督针法对PSD患者ADL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属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非运动症状病变。因非运动症状直接影响治疗后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指出,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抑郁存在着密切相关性。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临床治疗特点,对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均有着不错的疗效。此外,针灸对于肠道菌群亦有着不错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围绕三者的相关性展开讨论,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针灸在临床中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应用,推测针灸或许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抑郁。  相似文献   

14.
鹿乔兰  梁妮 《环球中医药》2023,(7):1469-1474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一种由血栓形成或出血性事件引起的永久性组织损伤的疾病,也是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PSD不仅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恢复延迟,影响其治疗有效率及康复疗效,还显著增加卒中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并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PS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具有关联性,而早期识别和积极防治PSD意义重大。中医药改善PSD症状疗效确切,具有个性化、多靶点、多通路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文章通过检索近五年中药治疗PSD的基础研究文献,从单味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降低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炎症反应,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氨基酸能神经递质,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高海马神经元可塑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脑-肠轴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单味中药提取物的研发及中药复方治疗PSD的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研究进展及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发生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PSD作为脑卒中的“副产品”,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和延缓其病势发生发展有一定优势,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2012—2023年研究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系及针灸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COS的可行性。结果发现PCOS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肠道菌群失调能引起PCOS患者体内低度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体内糖脂代谢平衡和雄激素水平。针灸治疗PCOS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功能,通过“菌-肠-脑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患者因脑卒中而出现的抑郁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其表现与抑郁症相似,但更常出现淡漠和情感脆弱。PSD是脑卒中发生后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年龄以50~70岁为主,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升高,且经常容易被医者和家属所忽视。据相关文献报道,PSD总发生率为20%~50%[1],脑卒中后抑郁不但会造成认知功能的损伤,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训练产生影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情加重。此外,脑卒中后抑郁也会导致患者自杀倾向,提高患者的死亡风险,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现代医学关于PS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高压氧、电惊厥治疗等[2],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效果不够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18.
王伟华  张蕴  肇悦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08-108,171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之间。有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研究表明:抗抑郁治疗不仅能促进PSD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PSD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560例患者进行评分调查,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比较PSD与非PSD患者性别、年龄、卒中性质、抑郁发生与卒中部位的关系;再将PSD患者随机分组给予百忧解和针灸治疗(穴取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申脉)。结果:PSD总发生率43.9%,其发生与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卒中性质无关(P〉0.05);针灸与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D发生率高,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应及早治疗;针灸治疗本病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剌百会穴疗法与口服西药安拿芬尼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RSD)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疗效;针刺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较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