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产生的失控反应,并出现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以促炎性为特点,依赖于Caspase酶活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根据发生机制,将细胞焦亡分为经典焦亡途径和非经典焦亡途径。胞内脂多糖通过结合并激活Caspase-11/4/5,进而剪切并激活Gasdermin D蛋白,分离出活性GSDMD-N端,在胞膜形成gasdermin孔道,诱导细胞焦亡,称之为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细胞焦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抵御病原体感染,另一方面能够导致邻近细胞和组织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扩展对细胞焦亡分子机制及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探索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炎症级联反应是其主要的病理过程之一.细胞焦亡是一种由半胱天冬酶Caspase-1/4/5/11介导的促炎性程序性死亡方式,可导致细胞肿胀破裂和炎性因子IL-1β、IL-18释放,诱发炎症级联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题,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肺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且常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炎症介质过度表达在ALI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2-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是脓毒症致机体死亡病理过程的中间介质[5-6],在急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脓毒症大鼠ALI肺组织HMGB1的动态表达,探讨HMGB1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小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焦亡相关指标与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2 receptor,CB2R)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 n=6):假手术组(sham)、轻度脓毒症组(ALIMi)、中度脓毒症组(ALIMo)、重度脓毒症组(ALIS)。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AM-1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根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分为单纯脓毒症组43例,合并急性肺损伤组21例,以及同时合并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组12例,分析其ICAM-1水平对于疾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同时合并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组患者ICAM-1水平以及SOFA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以及合并肺损伤组(P0.05),而合并肺损伤组患者ICAM-1水平以及SOFA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P0.05);同时合并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组患者VCAM-1、TNF-α以及NF-кB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以及合并肺损伤组(P0.05),合并肺损伤组患者VCAM-1、TNF-α以及NF-кB水平高于脓毒症组(P0.05);同时合并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组患者MPO高于脓毒症组以及合并肺损伤组,SOD低于脓毒症组以及合并肺损伤组(P0.05),合并肺损伤组患者MPO高于脓毒症组,SOD低于脓毒症组(P0.05);ICAM-1高水平组患者好转率低于ICAM-1低水平组(P0.05)。结论脓毒症同时合并急性肺损伤以及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会明显升高患者ICAM-1水平,且高水平ICAM-1会导致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情况,可以通过对ICAM-1水平进行检测的方式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为提高判断准确性可配合进行氧化应激因子以及炎症反应因子检测。  相似文献   

6.
细胞焦亡是一种溶解性促炎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各种炎症性疾病模型中被广泛研究。裂解的Gasdermin家族成员诱导的膜穿孔和细胞肿胀是细胞焦亡的主要特征。细胞焦亡主要有经典的caspase-1依赖性和非caspase-1依赖性途径2种分子机制,二者都会导致细胞的肿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释放,扩大局部或全身的炎症。细胞焦亡与肿瘤之间关系复杂。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构建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的微环境,加快肿瘤进展;另一方面,细胞焦亡的过度激活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进展。通过调控Gasdermin家族成员、炎症小体等细胞焦亡相关因素的表达可以诱导靶细胞发生细胞焦亡,从而达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白血病和宫颈癌等肿瘤的目的。探讨细胞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对开发肿瘤治疗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细胞焦亡是依赖于caspase-1和/或caspase-11,并伴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外界刺激通过信号通路作用于不同炎症小体,进而激活caspase-1和/或caspase-11,介导细胞渗透性肿胀破裂,形成细胞膜小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诱导细胞死亡。在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等多种肝脏疾病中细胞焦亡增强,而肝癌组织中细胞焦亡被抑制。本文就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及在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PiCCO技术监测并比较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血管外肺水与各肺损伤指标及肺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2009年至201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住院脓毒症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未合并ALI/ARD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iCCO技术连续7d监测血管外肺水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胸片,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在40例脓毒症患者中,15例(37.5%)合并ARDS,14例(35%)合并ALI.与对照组相比,ALI及ARDS患者表现为显著增高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肺泡灌洗液中IL-1、TNF-α水平.同时,血管外肺水指数与氧合指数、肺损伤指数及IL-1、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r=-0.524,r=0.147,r=0.572,r=0.655;P<0.05),且高ELVW水平组患者ICU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低ELVW水平组.结论 在脓毒症介导的ALI及ARDS患者中,血管外肺水指标与肺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损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因此,EVLW的检测可能对于判断脓毒症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器官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了急性胰腺炎患者23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20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9例,其中Ⅰ级21例,Ⅱ级8例。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16例(16/208),无器官功能障碍,无1例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11例(11/21),无器官功能障碍,无1例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Ⅱ级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6例(6/8),8例出现器官功能障碍,3例死亡。结论: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器官功能障碍,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肺是脓毒症最易受损靶器官,急性肺损伤(ALI)出现最早,发生率最高。M1型肺泡巨噬细胞(AM)过度活化是ALI肺部失控炎症反应的核心,TRAF6介导的NF-κB/p38MAPK通路是M1型AM细胞过度活化的关键。我们研究发现,炎调方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及大鼠多种炎症介质水平,减轻肺损伤。本文旨在阐述我们对脓毒症导致ALI中医理论及炎调方的临床运用,并探讨炎调方减轻肺损伤作用可能机制,为中医药治疗AL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以促炎为特点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GSDM蛋白家族包括6个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被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切割,暴露其具有活性的N端,后者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引起细胞肿胀,从而诱导细胞焦亡,最终参与炎症反应、恶性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此外,GSDM家族蛋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管外肺水(EVLW)在预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1991年到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管外肺水与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预后关系的中英文文献,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出7篇文献,Meta分析表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死亡组3d内的EVLW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存活组有明显下降趋势,两组EVLW差距日趋扩大(SMDd1<SMDd2<SMD.d3),首日:SMD d1=0.29,95%CI:0.047~0.532;次日:SMDd2=1.64,95% CI:0.14-3.13;第3天:SMDd3 =1.83,95% CI:0.56~3.10.结论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早期EVLW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持续高水平的EVLW将增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的定义,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存在循环、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甚至更多的患者死亡。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老年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肺损伤评分(LIS)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5例)和死亡组(43例),另选取51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同期收治的非ALI/ARDS脓毒症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肌酐、肌钙蛋白Ⅰ、B型脑肽钠(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AGEs水平。采用LIS量表计算LIS得分。以患者临床因素作为自变量,患者预后结局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曲线对老年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患者死亡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组、存活组、对照组AGEs水平、LIS得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依次降低(均P<0.05)。死亡组动脉血乳酸、血糖、肌钙蛋白Ⅰ、PCT、BNP...  相似文献   

15.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TREM-1)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成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它可以应答内源和外源性危险信号,从而协同和放大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导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加强炎症反应。最终,TREM-1介导的信号放大会引起急性失控性炎症反应,如急性肺损伤、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本文就TREM-1及其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味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加味大承气汤组、地塞米松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建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PCT、C-反应蛋白,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以及 CD4+/CD8+的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肺损伤模型组PCT和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CD4+细胞比值明显下降,CD8+细胞比值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PCT和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CD4+细胞比值明显升高,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CD4+/CD8+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揭示脓毒血症大鼠肺损伤时血清PCT和CRP明显增高,CD4+细胞比值明显下降,CD8+细胞比值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证实加味大承气汤可明显降低PCT和CRP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激活免疫炎症反应来抑制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以促炎性为特点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分为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和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4/5/11(Caspase-4/5/11)的非经典细胞焦亡途径。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广泛参与到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最近研究人员发现GSDMD和Pannex in-1可能是介导细胞焦亡的关键物质,但具体机制和相互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焦亡,与凋亡、坏死、自噬一样,被发现是调节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细胞焦亡与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是以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及细胞外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为特征的。GSDMD(Gasdermin D)作为细胞焦亡过程中的关键分子,通过被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激活而裂解成具有成孔活性的NH2-末端裂解产物(GSDMD-NT)和对其有抑制作用的COOH-末端裂解产物(GSDMD-CT),使得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同时,氧化应激过程在调节细胞焦亡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酶引起的一种化学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出血坏死型(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0%左右。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lung injury,APA-LI)是A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炎症介质的互相激活和级联反应是APALI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毅  邓小明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710-711
脓毒症 (sepsis)是临床危重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随着人们研究脓毒症致病机制和宿主对脓毒症反应基因学基础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认识到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 免疫亢进与脓毒症许多研究认为 ,脓毒症反映了机体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在感染、损伤和急性炎症时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大量促炎介质如TNF -α、IL - 1、IL - 6、IL - 12、IL- 18以及IFN -γ。垂体前叶细胞表达TNF和IL - 1的受体 ,炎症介质可通过这些受体激活该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