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术前MRI及PE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术前磁共振显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表现与术后病理,探讨MRI及PET对其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定分期,其中术前有16例患者行MRI检查,14例患者行PET检查。MRI分期按1988年FICO分期原则,PET以出现^18F-FDG聚集病灶为阳性。结果 MRI对Ⅰ期准确率为88.9%,Ⅱ期准确率为75%,Ⅰ期和Ⅱ期总的准确率为84.6%;PET均出现^18F-FDG聚集病灶。结论 MRI利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而PET利于发现病灶,但对于术前分期的诊断欠佳。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转移作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如何检测和评估这2种恶性肿瘤的盆腔淋巴结状态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检测淋巴结状态的方法有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定位等。不同检查方法的原理不同,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方面各有优劣。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显像生物制剂的发展,淋巴结状态检测已由单纯形态学向功能学转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弥散加权成像及PET-CT等均在传统影像学技术上进一步提高了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PET-CT和功能性MRI在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方面尤其具有优势;显像生物制剂通过不断发展,已逐渐细化为针对淋巴结内肿瘤细胞代谢、血管和淋巴回流等三方面的特异性淋巴造影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在磁共振成像(MRI)上的表现特征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MRI检查(研究组),以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组)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病理分期、分化情况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对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检出符合率及子宫内膜癌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Ⅵ期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影像特征明显,可作为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尤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其多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等,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到有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辅助检查包括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HS)、子宫内膜活检术及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等,应联合多种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综述有关该病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其诊治理念也不断更新。首先,在临床诊断与分期方面,官腔镜、超声及腹腔细胞学等检查的意义增加。宫腔镜检查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并定位活检,已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重要手段;超声及腹腔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期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其次,腹腔镜手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显示良好应用前景;放化疗、激素治疗等辅助疗法对中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疗效。最后,保留生育功能的观念不断更新。在保证治愈率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女性生育功能已成为妇科肿瘤治疗新理念,反复子宫内膜诊刮及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已有不少报道。  相似文献   

6.
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更新宫颈癌分期,将治疗前影像学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定义为ⅢC1r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定义为ⅢC2r期。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盆腹腔淋巴结是否转移与诊疗方案的制定相关,影像学准确地判断盆腹腔淋巴结状态可以明确分期,让患者接受规范的诊疗。目前临床上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常用检查有B超、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及PET/MRI。B超经济方便,但对淋巴结检出率过低;CT在国内使用广泛、检查速度快,扫描范围大,临床应用易于推广,但CT诊断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价值不突出;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同时实现功能成像,但存在检查敏感度不高的情况;PET检查准确性较其他影像学检查较高,但其敏感度较MRI及CT检查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EC)的深部(≥50%)肌层浸润(DMI)和宫颈间质浸润(CSI)的诊断准确度。方法 选取5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服用激素替代疗法期间不定期阴道失血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结果作为EC诊断的金标准,比较经阴道超声和MRI评估DMI和CSI诊断结果。结果 53例EC患者病理结果中,子宫内膜样组织学类型占比75%(40/53),其中良好至中度分化(1级或2级)占比95%(38/40);DMI发生率为43%(53/53)、CSI发生率为17%(9/53),FIGO 1或2期为77%(41/53)。经阴道超声与MRI诊断DMI及CSI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和MRI术前诊断DM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评价:其中经阴道超声术前诊断DMI Kappa值为0.438,经MRI术前诊断DMI Kappa值为0.584;经阴道超声和MRI术前诊断CS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评价:其中经阴道超声术前诊断CSI Kappa值为0.769,经MRI术前诊断CSI Kappa值为0.790。...  相似文献   

8.
胎儿影像学主要包括超声、X线及磁共振(MRI)检查。X线由于具有放射性,目前已很少用于妊娠期胎儿检查。超声检查由于直观,无射线,费用低,是胎儿影像学检查的主要部分。近年来,胎儿MRI的使用开始增多,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超声检查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配合,可对诊断起到互补作用。术前磁共振成像能辅助内膜癌诊断及分期。确诊则依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内膜取样及血清标志物的发展有望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05年4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其中,术前64例(3-DTVS组)应用3-DTV多平面和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体积测量功能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25例(MRI组)经核磁共振(MRI)检查为对照组,以手术后病理结果判断符合率,对比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情况。结果经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89.1%,判断肌层浸润的符合率为77.1%。应用3-DTVS与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准确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DTVS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及辅助治疗(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通常应用于Ⅰb~Ⅳ期患者。然而,过度治疗和无效治疗会导致部分Ⅰ~Ⅱ期患者治疗后复发,并导致高级别(grade 3,G3)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oid carcinoma,EEC)临床结局差异显著。分子特征评价可指导病理疑难型和罕见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精准治疗,多聚酶ε基因(POLE)突变型子宫内膜癌铂类化疗耐药性高,部分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CTLA4/PD1)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I3K/MEK)治疗有效;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缺陷型子宫内膜癌常规放化疗耐药性高,部分抗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融合蛋白(PD-L1/B7-H4)治疗有效;高拷贝数变异型子宫内膜癌PI3K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联合应用效果较好,还可考虑降低区域扩增基因表达水平相关靶向治疗;低拷贝数变异型子宫内膜癌鼠双微体蛋白4(MDM4)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发现预后相关基因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显著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与分子分型相结合预测患者预后。现就美国癌症基因组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子分型与本课题组发现的预后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精准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有约25%的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3%~14%发生在40岁以下。其中未生育的年轻患者很难接受失去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因此,近年来子宫内膜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治疗,即保留年轻EC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内分泌功能成为较关注的问题。近年研究表明,以孕激素为主治疗希望保留生理功能的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综述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其诊治理念也不断更新.首先.在临床诊断与分期方面,宫腔镜、超声及腹腔细胞学等检查的意义增加.宫腔镜检查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并定位活检,已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痛重要手段:超声及腹腔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期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其次,腹腔镜手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显示良好应用前景:放化疗、激素治疗等辅助疗法对中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疗效.最后,保留生育功能的观念不断更新.在保证治愈率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女性生育功能已成为妇科肿瘤治疗新理念,反复子宫内膜诊刮及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已有不少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发育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发育畸形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术前经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诊断,33例经MRI诊断,24例同时行二维彩超和MRI检查,分析其诊断子宫发育畸形的准确度。结果 98例患者中,纵隔子宫39例,单角子宫17例,双角子宫16例,双子宫11例,无子宫9例,复杂畸形6例。三维彩超和MRI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89.2%(58/65)和93.9%(31/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罗伯特子宫患者中,三维彩超和MRI术前均未明确诊断;4例子宫畸形合并阴道畸形患者中,仅1例术前确诊。24例患者二维彩超和MR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54.2%(13/24)和91.7%(22/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直肠三维彩超和MRI对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及无子宫或幼稚子宫的诊断率较高,三维彩超可作为子宫畸形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的子宫畸形,二者的诊断准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和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 :经诊断性刮宫病理学证实的子宫内膜癌 30例经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 ,依据FIGO分期原则 ,将MRI分期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MRI检查采取矢状位和轴位SE序列T1WI和T2 WI及T1和T2 频谱预饱和翻转恢复序列 (T1/SPIR和T2 /SPIR) ,其中 18例行增强后T1WI扫描。结果 :MRI分期准确率为 86 .6 % ,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 85 .6 %。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定位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内分泌功能的可行性,取决于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建议采用新的临床分期,即基于宫腔镜(HS)分段诊刮明确组织类型和病理分级,对比增强磁共振(MRI)联合阴道超声(TVS)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腔镜下分段诊刮联合MRI/TVS排除宫颈侵犯,结合MRI、CA125/HE4排除淋巴结及附件转移,以建立新的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不仅是决定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术前对其进行准确地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已被证实对此有很大的价值.但是,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以及子宫内膜癌新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的提出,MR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对MRI在子宫内膜癌应用中的选择及理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将对MR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继PET/CT之后将功能和解剖结构显像融合的新技术。与CT相比,MRI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且无辐射,因此PET/MRI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经过临床的逐步应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器官均位于盆腔并且全部是软组织器官,特别适合应用PET/MRI检查。PET/MRI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特别在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判定等方面优于PET/CT。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 ,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 9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 ,术前MRI检查采取横断位和矢状位的T1W和T2W成像 ,子宫内膜癌MRI分期按 1 988年FIGO分期原则。结果 :MRI分期的准确率达 78 9% ,其中对Ⅰ期的准确率为 92 .8% ,Ⅱ期的准确率为 1 0 0 % ,Ⅰ期和Ⅱ期的总准确率为 93 .7% ;对肌层浸润定位的准确率为85 .7%。结论 :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定位的一种优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发布了《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主要针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治疗及随访提供推荐意见。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全球范围内,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发病率位居所有女性肿瘤的第7位,大多数病例发生在65~75岁。在欧洲,子宫肿瘤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