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 对各种程度治愈(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的追求不断提高, 使得临床上对于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灵敏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文从目前国内外高灵敏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的上市情况, 及其在HBV感染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测和停药指导、疗效判定和疾病结局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指出高灵敏检测技术在慢性HBV感染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性481 159例, 女性201 172例, 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 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 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 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 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  相似文献   

3.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病毒, 需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才能复制。HD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但全球不同区域的HDV感染人数不一, 目前尚无丁型肝炎确切的全球流行率数据。我国属于抗-HDV低度流行地区,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HDV阳性率较高。与HBV单独感染比较, 慢性HBV/HDV重叠感染会更快、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失代偿和肝细胞癌。抗HBV核苷酸类似物(NAs)对控制HDV感染无效, 新批准药物布尔韦肽(BLV)治疗慢性丁型肝炎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也未发现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 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 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 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 655例。在HCV的检测中, 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 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 其中, 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 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 2例, HIV抗原/抗体阴性、H...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 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为WTP阈值, 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 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 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 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 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 049 536元, 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 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 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 208 059元, 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 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 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 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731元/QALY, 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 722元/QALY, 核酸筛...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聚合酶链反应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 构建检测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血症病原菌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以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目标菌株, 以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基因, 设计特异的单碱基延伸引物, 在同一反应体系内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 用MALDI-TOF MS检测各目的菌特征峰;使用模拟血流感染样本验证上述构建的检测体系敏感度、特异度;前瞻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108例疑似或确诊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样本并检测;将核酸质谱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血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所建立的核酸质谱检测体系同时检测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 各菌种均可产生特异的产物峰且各菌种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0 CFU/ml, 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 CFU/ml。对108份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核酸质谱的敏感度为94.74%(36/38), 特异度为97.14%(68/70), 阳性预测值为92.31%(36/39)...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蚊虫样本中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 丰富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虫媒病毒的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的研究数据。方法 2018年6月对采集自西昌市3个村不同猪圈环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提取核酸, 使用云南环状病毒属、版纳病毒属、西藏环状病毒属(S7、S10)、黄病毒属、甲病毒属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 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9 012只, 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 对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分88批次进行扩增, 分别检测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JEV)、7株版纳病毒(BAV)、7株西藏环状病毒(TIBOV)和1株云南环状病毒(YOUV), 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17株新检测病毒株均与云南分离株遗传关系接近, 2株JEV位于GⅠ-b进化支;7株BAV为A2进化分支;7株TIBOV中, 6株位于同一进化支;1株TOUV与云南分离株在同一进化支。结论西昌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存在携带JEV、BAV、YOUV及TIBOV等病毒的可能, 其中JEV为GⅠ-b型病毒, BAV为A2型, 为西昌市虫媒病毒的检测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对2011年1~12月在常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做核酸检测。在核酸筛查阳性标本中,对核酸确认阳性但乙肝"二对半"检测均为阴性及核酸确认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2011年共收集血液标本46 216份。核酸检测标本共17 220份,其中HBsAg酶免检测阴性标本17 215份,单试剂阳性标本5份;经核酸筛查HBV阳性26份,确认阳性2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分别为15.1/万和11.6/万,HBV ELISA漏检率为8.7/万。对符合条件的13份标本进行追踪检测,4例标本HBsAg阴性转阳性,2例标本HBV DNA追踪检测转阳性而HBsAg始终为阴性。结论血液筛查HBV,应用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灵敏度、缩短"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核酸扩增技术在血液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输血安全提出了3大战略,即挑选安全的献血者、临床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严格筛查血液,其中严格筛查血液是排除病毒阳性血液、避免携带病毒的血液应用于临床而使受血者感染、提高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传播相关病毒的危险性已大大降低,但由于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低载量病毒感染等因素,使得临床输血安全依然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建立列线图模型并检验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96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和677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常用实验室数据, 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892例)和验证组(381例), 采用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OR=1.492, 95%CI 1.316~1.706)、γ-谷氨酰转移酶(OR=1.015, 95%CI 1.010~1.022)、血小板计数(OR=0.986, 95%CI 0.982~0.988)和白蛋白(OR=0.853, 95%CI 0.824~0.882)是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基于此4项指标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的AUC为0.933(95%...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血液的肿瘤突变负荷检测(bTMB)是指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循环肿瘤DNA中的突变数量, 被认为是一种无创的免疫治疗标志物。bTMB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客观缓解率相关, 但在长期预后获益中的预测价值有限。bTMB检测受到循环肿瘤DNA突变丰度、肿瘤异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校正干扰因素后的bTMB改进算法能更好地预测免疫治疗的长期生存获益。bTMB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需克服方法学、经济学以及标准化层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对免疫指标合格的血液采用美国Roche Cobas Amplicor全自动PCR诊断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样本混合采用48人份×50μL汇集,采用汇集池阳性的再分拆检测。结果 70 953份无偿献血标本中,HBV DNA阳性10份(1.4/10 000),未发现HCV RNA和HIV-1 RNA阳性样本。结论血站系统采用微量标本混合方式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筛查血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 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可由复制转录复合物的不连续转录产生亚基因组RNA。这种不连续转录由转录调控序列调控, 通过切换基因组RNA上的模板产生。目前检测亚基因组RNA的方法主要有二代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技术、逆转录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和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病毒进入感染细胞进行复制时才会产生亚基因组RNA, 因此亚基因组RNA是较好的反映病毒复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 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 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但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分配有限, 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 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 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 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 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 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 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戊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之一。近年来HEV各检测指标, 包括HEV RNA、HEV抗原、抗-HEV IgM及抗HEV-IgG等指标, 在方法学上有了新进展及在实验室诊断中有了新发现。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慢性戊型肝炎患者、肝外临床症状患者诊断以及病原体携带者、相关职业体检人员检测等不同人群中应进行多指标联合诊断。不同人群各指标检测结果有各自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其关键指标是新发感染率降低90%, 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率降低65%。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诊断病毒性肝炎和监测抗病毒治疗的基本指标。敏感的检测试剂才能满足治愈或者功能性治愈的评估的需要。以核酸检测来筛查感染可有助于衔接诊断和治疗。即时检测和触发试验将是服务于基层, 扩大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新策略。有效地衔接检测-筛查-诊断-治疗将是未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质谱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检验领域, 配置质谱仪器、建设临床质谱实验室已成为众多医疗机构及第三方医学检测实验室的选择。与常规生化免疫系统相比, 质谱分析检测系统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 需配备的辅助设备、耗材、试剂种类更为繁多, 手工操作环节更加繁琐, 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尚缺乏临床质谱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如何建设安全高效、工作流程顺畅且符合质量规范要求的临床质谱实验室仍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考验。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质谱实验室建设,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生化检验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领域内专家从临床质谱实验室通用要求、人员、环境、仪器、试剂及耗材要求等方面制定共识。  相似文献   

18.
早期滥用药物的检测推动了质谱技术在北美临床实验室的应用。质谱分析因为其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和同时检测的能力优势, 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前, 质谱技术已经成功用于临床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临床毒理和微生物等常规检测。尽管还需要更多经过FDA批准的商品化平台和试剂, 但毫无疑问质谱技术已经展现出丰富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血液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的检测(NA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使用诺华诊断血液筛查系统对标本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如标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则需要对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结果 10 127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T(+)标本30例,其中NAT(+)、ELISA(-)的标本12例,ELISA漏检率为1.18‰,鉴别后有6例标本为HBV DNA(+)、ELISA(-),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为全阴性或抗-HBc(+),未检出HIV RNA或HCV RNA;另有7例标本为NAT(-)、ELISA双试剂(+),其中3例为HBsAg(+),4例为抗-HCV(+).结论 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但其也存在漏检的情况,因此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可作为血液筛查检测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逐年增多。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治疗方案尚不统一。针对DLBCL合并HBV感染患者DLBCL的首选治疗方案为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 但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HBV再激活, 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者患者死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疗法, 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已取得显著疗效, 但仍存在争议。对于DLBCL合并HBV感染患者, 化疗前应实施预防性抗HBV治疗, 从而避免HBV再激活, 使患者可完成多个疗程化疗, 改善患者预后。为了进一步探索DLBCL与HBV之间的关系, 笔者拟就DLBCL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