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预后较差,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的血清阳性率低于健康人群。由于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未纳入免疫缺陷人群, 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接种各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因此, 医生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免疫状态、接受的治疗模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等因素后, 决定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及接种疫苗的时机、类型和剂次。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测序(SCS)针对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 能更好地认识细胞之间的差异, 揭示每种细胞类型独特的变化。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细胞亚群进行特异性分析, 对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细胞进行较精准的评估, 从而揭示分子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与非恶性组织中相应成分的区别。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 部分病理学分型不明、病因不清、预后不良。SCS技术有助于阐明淋巴瘤分子发生机制、病理分型并指导临床。文章就SCS及其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其表现为髓系肿瘤细胞在外周血、骨髓、髓外组织的克隆性扩增, 导致患者贫血、出血、发热, 直至死亡。微小残留病(MRD)是检测AML肿瘤负荷最有效的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和RT-PCR。但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技术更适合检测AML患者克隆演化过程, 因为其可以同时检测高通量的突变基因。本文就AML克隆演化及NGS检测AML的MRD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凋亡蛋白bcl-2是内在凋亡途径的关键调节因子, 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 靶向该凋亡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维奈克拉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对于高龄或因合并疾病不适合接受强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也能显著改善其生存和预后, 但在维奈克拉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逐渐出现耐药, 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文章就维奈克拉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治疗进展及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 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2023版更新内容包括在筛查部分删除了根据高加索人群流调所确定的肺癌高危人群特征(长期重度吸烟), 保留基于中国人群流调确认的肺癌高危人群特征, 并建议筛查机构通过完整的说明及介绍使筛查人群充分了解肺癌筛查的益处和局限性。病理部分在组织标本诊断原则中增加了4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点。在外科部分, 根据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CALGB140503、JCOG0802、JCOG1211), 提出了对于部分外周型病灶可有更多的术式选择。在内科部分, 更新内容包括免疫新辅助使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大幅改善。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 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有了更多的选择,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敏感突变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和少见靶点如MET外显子14跳...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 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血液肿瘤中, AML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虽然传统化疗仍是AML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得到应用。文章对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AML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消化道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诊断技术提升与认识深入, 其确诊率逐渐提高。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属少见肿瘤, 临床诊断困难, 容易误诊、漏诊, 治疗方式也不规范。近年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取得进展, 特别是病理学、影像诊断、核素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 提高了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及疗效。文章总结了其流行病学、病理诊断、影像诊断、手术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将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区分为转移性与非转移性两类, 以期对指导临床诊疗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亚型, 采用既往传统方案治疗的患者预后极差, 如何更好地判断PCNSL预后和提高疗效是临床难点。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了多项关于PCNSL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靶向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等。文章对第64届ASH年会报道的PCNSL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是一种新型非测序的遗传学分析技术, 可高精度分析全基因组范围的结构变异, 具有独特技术优势, 并且技术流程相对简单, 易于实施。近年来OGM在血液肿瘤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验证和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OGM的应用可帮助改进血液肿瘤的遗传学诊断、预后分层和治疗指导。现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的报道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肉瘤(H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1例H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男性, 45岁, 以多部位肿物就诊, 行多部位穿刺活组织检查, 多家医院会诊后确诊为HS。给予CHOP方案治疗, 效果不佳。后尝试纳武利尤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后, 患者肿块较前缩小, 咳嗽、骨痛有缓解, 体质量增加。结论 HS临床罕见, 需综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方法明确诊断。免疫治疗可能是HS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肥胖是多种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 在肥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脂肪因子通过其各自的信号通路发挥着促癌或抑癌作用。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或者靶向脂肪因子及其受体, 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 但目前多数因子还处于基础研究及临床前研究阶段, 有关各种脂肪因子促癌或抑癌的分子机制还待进一步探索, 同时双重抑制剂及联合疗法是未来脂肪因子用于肿瘤治疗的重点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原发灶不明肿瘤是经充分检查和评估后无法明确原发灶的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不明肿瘤因起源组织不明, 以经验性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 中位生存时间<1年。基于基因表达谱的检测方法较免疫组织化学提高了肿瘤起源组织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但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尚存在争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泛癌种抗肿瘤药物的获批改善了原发灶不明肿瘤患者的预后, 基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因原发灶不明肿瘤高度的异质性和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篮式试验更加适合应用于原发灶不明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3.
低氧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微环境的显著特征之一, 低氧微环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和浸润, 是导致治疗耐受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是对抗肿瘤免疫反应产生抵抗的重要因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 细胞的氧感受通路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它参与了细胞对低氧环境的应答, 并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从低氧对白血病细胞氧感受通路的影响因素入手, 以低氧诱导的细胞适应机制为靶点, 探寻低氧环境下靶向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方向, 可为治疗AML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题录     
律回春渐, 新元肇启。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肿瘤研究与临床》编辑部向全国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指导、帮助和支持本刊成长的各级领导、各位编委、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轻链型(AL型)淀粉样变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浆细胞疾病。近年来, AL型淀粉样变的治疗已从硼替佐米时代迈入了达雷妥尤单抗的免疫治疗时代, 但晚期患者的治疗选择、如何获得早期器官缓解、如何进行病情监测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2022年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多篇报道聚焦于AL型淀粉样变的诊治进展, 文章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中研究较为广泛, 其可促进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基因沉默, 并通过多种调控机制介导肿瘤的发生。EZH2的功能获得和丧失突变在许多癌症中已被证实。目前, 随着EZH2在表观遗传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得到广泛重视, EZH2失调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确切方式仍有待阐明。文章对EZH2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致病作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血液系统肿瘤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新辅助治疗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的术前标准治疗, 但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近年来,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基础上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增加手术完全切除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放化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LNE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2例LNEC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2例患者中, 男性21例, 女性1例;年龄37~85岁,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咽部疼痛、异物感及呼吸困难。22例中, 17例行手术切除喉原发病灶, 其中10例行颈淋巴结清扫, 其余行单纯放疗、放疗联合化疗等。至随访结束, 失访1例, 生存5例, 死亡16例, 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31.8%、18.2%, Ki-67是LNE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5.715, 95%CI 1.517~21.524, P=0.010)。结论喉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差, 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Ki-67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软组织肉瘤的基因变异情况, 为软组织肉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成人软组织肉瘤标本,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检测肿瘤组织的体细胞突变和胚系突变的基因变异情况, 绘制基因变异图谱,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5例软组织肉瘤共检测出88个基因中存在的110个变异信息, 包括单核苷酸变异78个, 插入或缺失13个, 拷贝数变异19个。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TP53、CDKN2A、MDM2、CDK4、NF1和PTEN等, 其中TP53-MDM2/MDM4-CDKN2A通路、CDKN2A/CDK4/RB1通路以及RAS/NF1/PTEN/PI3K通路变异频率最高(32/88, 36.4%)。10例患者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检测, TMB为0~4.24个突变/Mb, 中位值为2.02个突变/Mb, 10例患者均为微卫星稳定型。结论共检测到88个基因突变, 其中TP53-MDM2/MDM4-CDKN2A通路、CDKN2A/CDK4/RB1通路以及RAS/NF1/PTEN/PI3K通路变异频率最高;有高频基因突变的患者存在潜在可用药靶点, ...  相似文献   

20.
肿瘤相关疲劳(CRF)是与肿瘤及肿瘤治疗相关的一种症状。放疗过程中CRF的发病率很高, 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尽管目前有关CRF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放疗导致CRF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系统性干预措施也不完善。本文从放疗导致CRF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