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电刺激(SCS)通过电脉冲信号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激活阿片通道,刺激蓝斑系统及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从而发挥抑制或减轻疼痛的作用。目前被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头面部神经痛、阴部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阿霉素具有神经毒性,对外周感觉神经有高度选择性和快速逆行性轴浆运输等特点,实验研究证明阿霉素局部应用能破坏感觉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而产生疼痛治疗作用。本文对阿霉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通过多种机制,如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与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细胞内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本文就米诺环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疼痛已构成一种单独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因对传统药物、物理等治疗不敏感而成为长期困扰患者的顽疾。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新的治疗手段也正在不断应用于临床。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有关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国内外文献,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不仅对机体有害,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为0.6%~1.5%,预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患病率也将逐渐增高[1].  相似文献   

6.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疾病或继发性损害引起的疼痛疾病。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疼痛。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6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对照组(SC组)、疼痛模型对照组(PC组)、小剂量GBP治疗组(S组)、中剂量GBP治疗组(M组)和大剂量GBP治疗组(L组)。除SC组外,各组均行左侧腰5神经结扎术(SNL)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C组、PC组)或GBP50(S组)、100(M组)、200(L组)mg/(kg·d),直至第15天。手术前1d,手术后1、3、5、7、9、11、13、15d分别进行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实验,记录后肢机械触痛阈值(PWPT)和回缩潜伏期(PWL)。结果:与术前基础值和SC组比较,PC组SNL后从第1天起左后肢PWPT下降,PWL缩短,以术后第5天最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PC组比较,GBP灌胃治疗后,各组左后肢PWPT上升,PWL延长,S组、M组和L组PWPT分别于术后11、9和7d起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PWL分别于术后13、11和9d起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维持至术后15d。与S组比较,L组左后肢PWPT上升,于术后15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0mg/(kg·d)的GBP可显著增加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100mg/(kg·d)和200mg/(kg·d)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本文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种顽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基于癫痫和疼痛都有神经元回路的异常活动和异位放电的共同特征,抗癫痈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以钠通道为疼痛治疗靶点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拉科酰胺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6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6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加巴喷丁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正>口颌面疼痛门诊病案资料显示,累及三叉神经的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的上升可能源于牙科侵入性操作的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事故和暴力等事件发生的上升。由于三叉神经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标准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不敏感,有必要对该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需对其临床表型做出准确的定义并被研究人员采纳。以往,曾采用以下诸多意思相近的术语,如痛性感觉缺失、  相似文献   

14.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1种自体血液产品,是通过离心或单采工艺从自体血液中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国内普遍认为PRP中的血小板浓度以全血中血小板计数的4~8倍为宜,高浓度的血小板活化后可以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和介质等,有助于组织的修复与再生。PRP应用于再生医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近年来其在面部美学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涉及痤疮、皮肤老化、脱发、黄褐斑等多个领域。篇中,我们强调了PRP的制备和使用,也概述了PRP在面部美学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原因导致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治疗效果往往欠佳。运动皮质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MC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因其对疼痛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近年来,更多的运动皮质刺激技术方法得以发展,镇痛效果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梳理了在疼痛治疗中,硬膜外运动皮质刺激(epidural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eMCS)、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repetitive stimulation, 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的临床疗效和镇痛机制,以期推动运动皮质刺激镇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已被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当以高频刺激最大疼痛区域的对侧运动皮质区(M1)时,疗效最佳。这项研究针对慢性周围神经疼痛患者,评估了TMS治疗疼痛对侧运动皮质或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试者年龄在18岁至75岁之间,疼痛至少持续6个月,在10分制的数字评分量表上得分为4分或更高。所有受试者均符合可能或明确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利用全血各成分沉降系数不同特性离心而得到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由于其富含多种促进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且制作、使用便捷而被广泛运用到骨科领域,尤其是近几年在治疗膝关节疾病疗效方面备受关注.本文就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及膝关节滑膜炎方面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有效性。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m、Cochrane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1日。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文献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7项试验纳入本次研究,共380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射频组(1天、1周、1月、3月、6月)比对照组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比对照组有更高的镇痛有效率和优良率。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如神经阻滞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6月内效果更明显,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少,易恢复,是较理想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但远期镇痛效果差,需要反复治疗,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硬膜外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和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09年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下肢疼痛患者行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的临床资料。完整随访44例,进行治疗后1天、1月和6月疗效随访调查,并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后1天、1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n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6个月VAS及ODI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和ODI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显著升高。结论: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对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短期(治疗后1天和1月)临床疗效,中长期(治疗后6月)疗效欠佳,建议与其他微创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阿片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规镇痛治疗难以奏效,一直是癌痛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的一大困难与挑战.近年,阿片类药物逐渐成为一线治疗药物,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机制和药物代谢、排泄及作用特点选择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主流.在传统阿片药物中选择性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及应用新型阿片药物可能成为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