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性481 159例, 女性201 172例, 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 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 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 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 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 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 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 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 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 655例患者样本中, 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 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 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 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 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 对各种程度治愈(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的追求不断提高, 使得临床上对于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灵敏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文从目前国内外高灵敏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的上市情况, 及其在HBV感染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测和停药指导、疗效判定和疾病结局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指出高灵敏检测技术在慢性HBV感染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 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可由复制转录复合物的不连续转录产生亚基因组RNA。这种不连续转录由转录调控序列调控, 通过切换基因组RNA上的模板产生。目前检测亚基因组RNA的方法主要有二代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技术、逆转录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和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病毒进入感染细胞进行复制时才会产生亚基因组RNA, 因此亚基因组RNA是较好的反映病毒复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能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 遏制疫情发展。多重即时检测(x-POCT)技术可有效避免单一目标检测的局限性, 实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筛查和及时防控。该文总结x-POCT在传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 包括针对不同靶标的x-POCT检测方法, 重点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纸基与微滴体系等设备平台, 并探讨了本领域现存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以及x-POCT在基于全健康理念的高效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 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 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但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分配有限, 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 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 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 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 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 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 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蚊虫样本中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 丰富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虫媒病毒的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的研究数据。方法 2018年6月对采集自西昌市3个村不同猪圈环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提取核酸, 使用云南环状病毒属、版纳病毒属、西藏环状病毒属(S7、S10)、黄病毒属、甲病毒属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 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9 012只, 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 对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分88批次进行扩增, 分别检测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JEV)、7株版纳病毒(BAV)、7株西藏环状病毒(TIBOV)和1株云南环状病毒(YOUV), 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17株新检测病毒株均与云南分离株遗传关系接近, 2株JEV位于GⅠ-b进化支;7株BAV为A2进化分支;7株TIBOV中, 6株位于同一进化支;1株TOUV与云南分离株在同一进化支。结论西昌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存在携带JEV、BAV、YOUV及TIBOV等病毒的可能, 其中JEV为GⅠ-b型病毒, BAV为A2型, 为西昌市虫媒病毒的检测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真菌病是感染病学、微生物学、临床药学等学科共同的焦点。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和真菌研究小组教育与研究联合会诊断标准中, 确定诊断和极似诊断对应有不同的真菌学检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织专家制定指南, 就真菌侵入人体导致的血流感染、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眼部感染、胸腔腹腔感染、关节感染等的适应证、适用样本、检测技术、结果解释和会诊等真菌学信息给出了共识性推荐意见, 包括了常见的念珠菌、曲霉、毛霉、肺孢子菌、隐球菌、马尔尼菲篮状菌、镰刀菌、赛多孢等, 为该病的临床诊治防控和真菌学检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虫媒传播疾病是危及生命的严重传染性疾病, 快速且精准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并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前提。虫媒病实验室诊断以靶向性的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为主, 对少见虫媒病原体检出困难。目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已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mNGS检测感染标本中全部生物的核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少见病原体诊断和溯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mNGS也面临着整个操作流程中可能引入的背景微生物污染、数据库限制造成的错误结果、临床治疗亟需的病原体耐药性和宿主免疫状态等信息的挑战。该文主要就mNGS技术、其在虫媒病原体诊断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随着mNGS在检测流程、检测结果分析和解读等方面不断优化, 将为临床感染病病原学诊断带来新的发展与革新。  相似文献   

10.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病毒, 需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才能复制。HD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但全球不同区域的HDV感染人数不一, 目前尚无丁型肝炎确切的全球流行率数据。我国属于抗-HDV低度流行地区,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HDV阳性率较高。与HBV单独感染比较, 慢性HBV/HDV重叠感染会更快、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失代偿和肝细胞癌。抗HBV核苷酸类似物(NAs)对控制HDV感染无效, 新批准药物布尔韦肽(BLV)治疗慢性丁型肝炎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也未发现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 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为WTP阈值, 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 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 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 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 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 049 536元, 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 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 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 208 059元, 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 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 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 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731元/QALY, 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 722元/QALY, 核酸筛...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范围内,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几十年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进步, 但CA患者预后仍然不容乐观。与心肌梗死、脑卒中相似, CA救治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 且CA导致的全身系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使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因此CA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参与、及时有效、综合专业。的集束化治疗策略。研究表明将CA患者运送至反应迅速、综合救治水平较高的医疗中心, 生存率可从30.8%上升至58.7%, 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升高近3倍[1]。在这种背景下, 心脏骤停中心(cardiac arrest center, CAC)的概念应运而生, 旨在为CA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综合集束化治疗策略, 改善患者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13.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院)康复医学科一级教授、恩师吴宗耀教授因感染新冠, 医治无效, 于2023年1月27日20时25分仙逝, 享年89岁。您的离去, 让我们失去了一位驰名中外的大教授、大先生, 让我失去了我最爱戴、最尊重的恩师, 是康复医学界和西南医院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聚合酶链反应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 构建检测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血症病原菌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以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目标菌株, 以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基因, 设计特异的单碱基延伸引物, 在同一反应体系内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 用MALDI-TOF MS检测各目的菌特征峰;使用模拟血流感染样本验证上述构建的检测体系敏感度、特异度;前瞻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108例疑似或确诊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样本并检测;将核酸质谱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血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所建立的核酸质谱检测体系同时检测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 各菌种均可产生特异的产物峰且各菌种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0 CFU/ml, 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 CFU/ml。对108份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核酸质谱的敏感度为94.74%(36/38), 特异度为97.14%(68/70), 阳性预测值为92.31%(36/39)...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城市化、土地开垦、人口增长、生活习惯和交通方式的改变, 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类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快速增加, 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文介绍了当前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特别是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强调各医疗机构应重视虫媒传染病的快速精准实验诊断。而对于原因不明的虫媒传染病,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也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PW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学特点, 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复习。结果病例1, 男, 年龄6岁3个月, 因身材矮小就诊, 智力轻度低下, 构音障碍, 脊柱侧弯, 隐睾, 小阴茎, 长颅、窄面、杏仁眼、小嘴, 薄上唇、嘴角向下, 皮肤白皙。婴儿期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 后逐渐食欲亢进, 1.5岁行双侧隐睾手术, 但效果不佳。病例2, 男, 年龄4岁, 主因肥胖就诊, 食欲亢进, 体质量增长过快, 语言、认知功能落后, 构音不清, 脊柱侧弯。婴儿早期曾有喂养困难, 2岁行双侧隐睾手术效果不佳。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及甲基化特异性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均检测到PWS关键区域(15q11-13)的父源片段丢失, 确诊为 PWS。结论 PW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各年龄段特点不同, 对不明原因婴儿期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儿童期矮小、肥胖患儿, 需警惕该病, 可通过分子遗传学技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马方综合征(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MFS家系进行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对2020年1月至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2个MFS家系患者FBN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然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二代高通量测序结果, 同时对家系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进行突变位点Sanger测序以明确家系中FBN1基因致病性突变, 并于2个家系孕妇孕中期指导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MFS临床实验室诊断显示2例MFS患者FBN1基因分别存在c.2560T>C 杂合突变、c.6772T>C杂合突变的致病性突变, 2个家系中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均未见此突变;产前诊断显示家系一胎儿存在FBN1基因c.2560T>C杂合突变, 为MFS患儿, 家系二胎儿FBN1基因未见突变, 建议继续妊娠, 产后随访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明确MF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至2022-01-16期间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 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按照7∶3的比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 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PQ患者718例, 323例(45.0%)患者院内发生AKI, 378例(52.6%)院内死亡, AKI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AKI组(72.8%vs. 36.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OR=1.018, 95%CI:1.006~1.030)、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128, 95%CI:1.084~1.1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7, 95%CI...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或自身免疫性细胞调节异常, 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 造成自身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临床病症。大多病因不明, 容易反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负担。感染性病原体在启动自身免疫过程和加剧疾病进展中都有潜在的作用, 相反的是某些病原体还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联系, 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病原体抗原的分子模拟、旁观者T细胞或B细胞活化、自身抗原的修饰以及表位扩散等。  相似文献   

20.
虫媒传染病导致的感染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负担。即时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虫媒传染病的病原体, 便携式设备的应用对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以及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论述了即时检测方法在虫媒传染病实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