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来安县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免疫学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21年来安县的HIV/AIDS数据,用卡片编号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随访库和抗病毒治疗库进行链接,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来安县HIV/AIDS治疗后第1年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基线增长最多,增长值中位数为94.50(14.00~206.75)个/μl(Z=-6.146,P<0.05);启动ART后1年内免疫学治疗有效率为6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是免疫学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2007—2021年来安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较好,治疗后第1年CD...  相似文献   

2.
谭清  夏仁兴  白一春  杨发成  邓霁红  何盛华   《四川医学》2022,43(12):1169-1173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含替诺福韦酯(TDF)的初始抗病毒治疗(ART)方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连续ART方案24个月及以上的HIV/AIDS患者10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为期12个月的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 10.00%(10/100)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各随访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值(IQR)波动在115.88(110.04,122.43)~119.13(111.84,123.14)ml/(min·1.73m2),较基线(ART前)eGFR下降[125.23(117.01,131.27)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β2-MG(>0.3 mg/L)、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尿蛋白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波动在39.18%~60.20%、9.00%~13.27%、1.00%~4.08%。尿β2-MG持续异常(持续异常组)发生率为25.00%,eGFR[110.97(1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6—2021年贵港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免疫学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国家免费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1年在贵港市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数据,通过寿命表法描述总体免疫学失败情况,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IV/AIDS患者6 903例,其中4 314例(61.28%)出现ART免疫学失败。第1、第5、第10年免疫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7.9%、67.3%、68.6%。基线CD4+T细胞计数在200~350个/μL和>350个/μL(以<200个/μL为参照,HR=1.098,95%CI=1.011~1.192,P=0.027;HR=1.112,95%CI=1.001~1.236,P=0.048)、基线WHO临床分期Ⅲ期(以Ⅰ期为参照,HR=1.156,95%CI=1.058~1.263,P=0.001)、使用AZT+3TC+NVP治疗方案(以TDF+3TC+EFV为参照,HR=1.538,95%CI=1.394~1.696,P<0.0...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0-13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HAART)生存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HIV/AIDS HAART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86例HIV/AIDS HAART患者,其中死于HIV/AIDS相关疾病48例(占2.42%),HIV/AIDS HAART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44%、97.84%、97.47%、96.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血感染HIV(HR=3.125)、开始治疗时年龄30~(HR=4.518)、开始治疗时年龄50~(HR=15.897)、有漏服药(HR=5.647)的HIV/AIDS HAART患者死亡的危险较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0.264)、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HR=0.183)的HIV/AIDS HAART患者死亡的危险较小。结论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佳木斯市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率较高,经血感染、HAART时年龄较大、有漏服药是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线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随访并初次接受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的成年HIV/AIDS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4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1012例,女性82例,以30~44岁者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等,其中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达53.3%,其次为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28.9%)。肺部感染、PCP、口腔真菌感染、带状疱疹、CMV视网膜炎和淋巴瘤的发生率在CD4<200个/μl组显著高于CD4≥200个/μ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机会性感染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CD4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密切观察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检测CD4细胞,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48和96周后血脂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变化,评估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治疗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在横县艾滋病关爱门诊自愿咨询的HIV/AIDS进行调查,分析未ART的原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受ART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接受自愿咨询333例,其中244例接受ART,89例HIV/AIDS未接受ART。未接受ART原因中,27例(30.34%)自觉身体良好,拒绝治疗;23例(25.84%)联系不上;15例(16.85%)就诊时处于艾滋病晚期,经治疗无效死亡;经济困难11例(12.36%);家人不支持9例(10.11%)。工作忙,没时间4例(4.5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少数民族、未婚或丧偶或独居、吸毒、无临床表现、低文化程度是影响接受A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横县HIV/AIDS未接受ART存在诸多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这些因素加强工作以提高治疗ART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生存质量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影响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社区支持体系的发展,与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艾滋病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现存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病例(简称HIV/AIDS)随访检测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从传染病监测系统中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艾滋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北海市HIV/AIDS进行随访检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底,北海市现存HIV/AIDS 1 320例,北海市艾滋病随访检测比例从2016年的88.30%上升至2020年的94.0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报告年限、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病程阶段、样本来源、户籍地、抗病毒治疗等对随访检测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OR=175.512,95%CI:71.989~427.908)、高年龄(OR=1.025,95%CI:1.002~1.048)、病程阶段为AIDS(OR=2.450,95%CI:1.135~5.285)、外地户籍(O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统计分析该中心2004~2014年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抗病毒治疗(ART)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HIV/AIDS的ART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累计治疗1 856例艾滋病患者,对其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在治患者87.0%,死亡0.6%.根据纳入和删除标准,最终研究分析1 504例病例,男84.2%,女15.8%;平均年龄(39.17±13.36)岁;75.8%患者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79.7%患者基线CD4小于350个/μL.免疫学效果分析显示,同基线时相比,不同治疗时间病例的CD4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时间为1~2年的患者,CD4淋巴细胞平均增加149.8个/μL.病毒学效果分析显示,接受治疗的HIV/AIDS最近一次病毒戴量(VL)检测结果中,1 460例(占97.1%)小于400 copy/mL,病毒得到抑制.接受ART 0~6、6~12、12~24年时,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0.0%、94.5%、98.2%.结论 该中心收治HIV/AIDS例数日趋增长,但病毒学抑制率较高、免疫学应答较好,在重庆市ART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台山市HIV/AIDS死亡个案资料,探索防治措施的科学性,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台山市HIV/AIDS死亡个案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抗病毒治疗情况、死亡原因等。结果 2007-2012年累计HIV/AIDS死亡个案463例,其中男性占90.93%,年龄30~39岁所占比例最多(41.47%),注射吸毒途径感染占85.53%。性途径感染者确认后2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4.55%,高于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的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P〈0.01)。死亡时为AIDS的占65.66%,当年报告为AIDS死亡的构成比例有降低的趋势。未进行CD4检测的个案占68.68%(318/463)。抗病毒治疗组病死率为10.98%,大大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7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2,P〈0.0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个案占32.40%。45.39%的艾滋病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结论加强艾滋病哨点监测和个案的随访,做好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是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011—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1—2019年所有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 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入组基本信息和治疗后的随访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183例,死亡172例,其中因其他原因死亡84例(48.84%),艾滋病相关死亡74例(43.02%),因意外、自杀及不确定死亡共14例(8.14%)。将艾滋病相关死亡设为结局事件,寿命表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在接受ART 后第1、3、5、7、9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6.61%、93.59%、90.35%、87.57%、83.4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60~<70岁年龄组及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50~<60岁年龄组患者的2.53倍(95%CI:1.51~4.23)和3.59倍(95%CI:1.74~7.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mm3组和50~<200个/mm3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患者的0.22倍(95%CI:0.12~0.41)和0.37倍(95%CI:0.21~0.67),基线有机会性感染疾病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是无机会性感染疾病组患者的1.99倍(95%CI:1.16~3.39)。结论 山西省2011—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较高,今后应继续坚持并完善针对该人群的“早发现、早治疗”相关措施,注重加强对该人群因非艾滋相关疾病死亡的具体死因信息收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抗病毒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云南省大理州1997年首次报告50岁及以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2010年以后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报告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公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已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目的 分析大理州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 对1997-2018年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运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理州2 019例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33年(95%CI:7.75~9.33)。寿命表法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后1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76%、56.26%、40.2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74倍(95%CI:1.43~2.12);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的神经认知功能变化,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各神经心理测试条目的异常发生数和比例,并分析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与HAND临床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全套神经心理测验对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到的230例HIV ±/AIDS住院病人和99例HIV阴性者进行神经认知功能研究.结果 HIV/AIDS患者中12项神经心理测试条目异常发生比例不等,位于21.3%~58.7%之间.12项神经心理测评结果都与HAND临床诊断结果存在相关关系,其中SC时间、SCW时间、颜色连线和WSCT持续错误数4个条目测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335,0.237和0.129.其余测试项目的测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成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的是词汇流畅性,最低的是WSCT持续错误数.结论 HIV/AIDS患者中12项神经心理测试条目的异常发生比例较高,且均影响着受试者有无HIV相关性神经认知障碍的评定.提示全套神经心理测验可较好的用于HIV/AIDS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彝族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基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彝族人群掌握HIV/AIDS防治知识的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彝族聚居的布托县抽取三个行政村,用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HIV/AIDS相关知识、性行为相关情况调查。结果彝族聚居地区HIV/AIDS知识相对缺乏,一定程度存在感染HIV/AIDS的多性伴、吸毒等高危行为。结论应该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对彝族地区给予关注,采取适当方式对彝族聚居地区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HIV/AIDS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以克力芝(LPV/r)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例因不同原因而改为克力芝为基础,联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HAART)的成人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记录基线、3月、6月、12月时血脂、血糖、体重变化,观察基线、用药后6月、12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变化。结果基线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占21.05%(4/19),用药后6月、12月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分别占73.68%(14/19)和84.21%(16/19),显著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中位CD4+T细胞计数为185个/mm~3,而用药后6月、12月后中位CD4~+T细胞计数依次为328个/mm~3和396个/mm~3,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3月、6月、12月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血糖和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除此之外,3例患者报告了4项不良反应,予对症处理后仍坚持服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以克力芝(LPV/r)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对HIV/AIDS患者有效果,可为HIV/AIDS患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寿命得以延长,但ART后患者长期免疫功能重建状态数据有限。近年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比值(CD4∶CD8比值)作为免疫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了解患者ART后免疫重建情况至关重要,为临床医师管理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指标。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7月就诊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门诊,并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完成ART 48个月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98例,分析基线及ART 6、12、24、36、48个月免疫标志物变化,对观察终点CD4∶CD8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基线、ART 6、12、24、36、48个月,患者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CD4细胞恢复率、CD4∶CD8比值、CD4∶CD8比值正常化、多重T细胞重建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200、201~349、≥350个/μl患者中,不同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CD4∶CD8比值正常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48个月,CD4细胞计数≥500个/μl、CD4∶CD8比值正常化、多重T细胞重建分别占59.8%(58/97)、22.7%(22/97)、19.6%(19/97)。ART 48个月后,CD4∶CD8比值与基线CD4细胞计数(rs=0.269,P=0.01)、基线CD4∶CD8比值(rs=0.592,P<0.01)呈正相关,与基线CD8细胞计数(rs=-0.355,P<0.01)呈负相关,与年龄(rs=0.129,P=0.21)、HIV确诊至ART启动时间(rs=-0.141,P=0.17)、HIV-RNA病毒载量(VL)(rs=0.145,P=0.15)无关。结论 长期ART成功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仍存在免疫功能重建不良。CD4∶CD8比值与基线免疫水平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早期发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1月—2014年6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就诊老年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ART治疗6个月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非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预后不良组和非预后不良组的临床分期、白蛋白、基线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临床分期越高、白蛋白越低、基线CRP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高。卡方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的维持治疗率63.64%,明显低于非预后不良组8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的依从性越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HIV感染临床分期、低蛋白血症、基线CRP、服药的依从性是影响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县区艾滋病随访队伍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HIV/AIDS防治队伍的合理配置及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艾滋病高发区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艾滋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乡村医生等防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AIDS随访人员年龄以30-49岁居多,占65.4%;学历以大专所占比例最高,占39.7%,高中及以下的仍有7.6%;职称以初级所占比例最高,为45.2%,无职称占17.8%;所学专业以临床医学最多,占59.6%;过去1年内92.9%参加过随访相关培训,7.1%没参加过培训。结论:艾滋病随访队伍仍需在学历、专业化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CD4+T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治疗随访1年时均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患者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31日。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随访1年时均有CD4+T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共3 290例。81.4%为江苏省籍,男女比例为4.36∶1,平均年龄(39.7±12.1)岁。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入组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均数为185.81个/μl。治疗1年后的CD4+T细胞均数为312.20个/μ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基线CD4+T高、在疾控中心治疗和临床Ⅰ期的HIV/AIDS患者,其CD4+T较基线增长值≥100个/μl的比例低。结论:江苏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对免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应继续规范、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