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小于45岁的EC患者占7.1%,而40岁以下的EC患者中高达70%未完成生育。国内外有8大指南涉及EC保育治疗的诊治规范,但存在一些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和异议。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探索,极浅肌层受累(5mm)、中分化、孕激素受体阴性的EC患者可否尝试保育治疗值得探究。宫腔镜对内膜活检具有直视、准确、全面、定位等优点,EC保育治疗为早期患者,膨宫压力70mm Hg时,操作安全有效,还可对可疑肌层受浸的患者进行定位活检,便于精确的临床决策。鉴于口服孕激素的副反应和禁忌证,孕激素宫内缓释系统可做为EC保育治疗的选择之一,但需研究发掘最佳缓释剂量和宫腔适配形状的孕激素宫内缓释系统及探索单独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EC保育治疗的疗程、随访、维持治疗、生育后及复发后处理等问题指南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良性、慢性疾病,需长期或重复性使用药物来控制相关症状。手术是治疗EMs的常用方法,但单纯手术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需辅助药物治疗。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营造低雌激素环境,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或使之萎缩。孕激素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轻微的代谢影响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目前术后治疗EMs唯一安全且经济的首选药物,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特别适用于合并子宫腺肌病的EMs患者。针对个体状况的不同,孕激素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准确的作用机制。就孕激素治疗EMs最新分子机制的研究、常用种类、常用剂型和剂量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大剂量孕激素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为年轻患者提供了生育机会.本文将围绕近年的研究分析此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合适的妊娠时机及助孕方式,探讨适合此类患者安全有效的助孕策略,旨在提升此类患者保育治疗后的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徐言  薛誉  王超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12-115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第六大癌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患者的保留生育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已被研究证实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密切联系,但对保育治疗的临床意义尚未见总结性的文献报道。现有的研究表明p53野生型对孕激素治疗获益最大,DNA错配修复缺失(MMR-D)可能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POLE超突变型与更好的保育疗效、p53突变型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更多数据的支持;通过个案分析,林奇综合征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并不作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禁忌证。本文回顾目前已发表的文献,对肿瘤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病变保育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癌症发病的年轻化,患有子宫内膜癌的育龄期女性越来越多。为了保留生育能力,大部分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故而众多研究者提出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小样本研究。传统治疗以口服大剂量孕激素为主,然而多数口服孕激素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通过局部作用于子宫内膜,可减少大量孕激素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宫腔镜能够精准切除病灶,保护正常子宫内膜,相对降低了发生不孕、流产风险。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能增加孕激素的有效率。通过综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各种保守治疗后的缓解率、复发率和妊娠结局,为临床上在治疗前对每位患者的自身因素及疾病特点进行评估,以采取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及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孕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孕激素广泛应用于治疗部分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和需保留生育能力以及晚期、复发等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取得一定疗效。阐述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不同保守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H)及非典型增生(AH)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可接受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CH的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或LNG-IUS(C组)治疗;AH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或GnRH-a治疗。每3个月取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C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口服避孕药治疗组、LNGIUS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7.5%、73.7%和94.7%(P=0.039),治疗期间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依次为42.5%、7.9%和2.6%(P=0.001),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0%、5.2%和26.3%(P=0.023),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5%、5.2%和2.6%(P=0.624)。(2)A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GnRH-a治疗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0.5%和60.9%(P=0.197)。口服孕激素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59.1%)、突破性出血(22.7%)、恶心呕吐(13.6%)及头晕乏力(6.8%)。GnRH-a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67.4%)、阴道干燥(34.8%)、精神状态改变(32.6%)、头痛乏力(10.9%)。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及肝酶升高。结论:对50岁以下的CH患者,可首选宫腔内置入LNG-IUS系统。对AH患者,若无生育要求或手术禁忌证,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50岁以下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口服孕激素和GnRH-a治疗的疗效相当。保守治疗需在严格监测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癌变。  相似文献   

8.
孕激素类药物对复发和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有效,但多数病例对孕激素反应时间较短,约4个月。他莫昔芬(TAM)可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孕激素受体含量,理论上,可以提高孕激素类药物对内膜癌的治疗效果,为证实这种假设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孕激素在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经后孕激素在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应用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朱楣光绝经后雌激素的替代治疗对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均有治疗或预防作用。随着雌激素在国内应用及品种的增多,孕激素的应用也愈来愈重要。今就孕激素应用的作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或不明原因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分成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组(A组,n=57)和短方案组(B组,n=59),观察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有效胚胎数及促排卵过程中血清FSH、LH、E2、P、抑制素A和B的水平及后续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高孕激素促排卵组患者的获卵数10.8±5.4个,与短方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数、卵裂数,有效胚胎数与短方案组相似(P0.05),后续的FET周期中,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比短方案组稍高(47.9%,42.1%vs 40.9%,3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孕激素促排卵过程中LH水平逐渐下降,诱发排卵日的LH水平在1.3±0.9 IU/L,无一例发生自发LH峰。结论: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组可以获得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还可以有效控制早发LH峰。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可作为一种新的促排卵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其广泛推广应用还有待多中心的联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癌症患者的第八大死亡因素,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对早期、复发及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但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治疗不敏感(即孕激素抵抗),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研究发现,在机体循环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孕激素抵抗,其中孕激素受体的异常改变是目前孕激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此外,Fas/Fasl、PI3K/Akt、Survivin、EGFR及胰岛素抵抗等都与孕激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成功妊娠的建立和维持需要黄体产生的类固醇激素的精细调控,雌激素、孕激素均在妊娠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早孕期胚胎的发育需要一定量的雌激素维持,孕激素在雌激素水平的基础上升高,为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提供条件。当孕激素分泌不足时,将影响胚胎着床和生长,引起流产。雌、孕激素在妊娠早期协同作用,在维持子宫内膜蜕膜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孕激素、雌激素预防流产以及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激素补充多基于临床经验,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早孕期补充雌、孕激素“保胎”需要更加慎重,避免不必要的过度用药。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报道持续性不排卵的不孕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会增加10.3倍[1]。对于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考虑用大剂量孕激素药物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可考虑立即妊娠。本文报道的是1例经过孕激素药物保守治疗缓解后的子宫内膜腺癌不孕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随访及生育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A组12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B组12例患者采用单纯孕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密切随访至2019年2月。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为83%,B组完全缓解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组获得完全缓解时间为(6.33±2.23)个月,B组获得完全缓解时间为(6.75±2.03)个月;A组的部分缓解率为17%,B组的部分缓解率为33%,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获得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BMI≥30与不能获得完全缓解相关(P=0.01)。A、B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5%和8%,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安全有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方案。肥胖(BMI≥30)是影响患者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患者在治疗以及随访过程中应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5.
激素补充治疗(HRT)是预防绝经相关健康问题和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包括全身和局部的单纯雌激素治疗、单纯孕激素治疗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等,后者又分为连续联合疗法和序贯疗法.自1959年Wallach等对292例绝经后女性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平均治疗5.1年)的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中报道了1例激素联合治疗6年后乳腺癌复发的病例以来,各种各样HRT对乳腺影响的研究陆续开展,其中主要关注HRT对乳腺癌的作用,少数也报道了对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的影响.由于不同的药物配伍、剂量、给药途径,不同患者及个体差异作用的结果不同,因此对需要激素治疗的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治疗子宫内膜癌除以手术为主并进行精确的手术-病理分期外,还应根据病情给予激素、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1]。孕激素因毒性低,可转化内膜而常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对于组织分化好、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好[2]。现对子宫内膜癌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子宫内膜癌24例,36-69岁,平均52.5岁,绝经后患者17例,占70.83%,病程3d-2年。主诉均为月经紊乱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所有病例均经电视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确诊。其中…  相似文献   

17.
杨开选  唐霄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495-497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未育的早期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影响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临床治疗涉及EC的病理学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分级、有无肌层浸润、脉管侵犯、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未生育妇女卵巢早衰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未生育妇女卵巢早衰患者行激素周期治疗和促排卵治疗,评价其疗效,探讨可能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对13例患者行雌孕激素周期治疗3~6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及盆腔超声相子宫的变化,并采用3种方案促排卵治疗。结果:13例患者经雌孕激素治疗3~6个周期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雌二醇(E2)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B超子宫横切面的横径、前后径有增厚(P<0.05),但子宫纵切面的长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显著增厚(P<0.01)。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有成熟卵泡发育并各有1例妊娠。结论:卵巢早衰患者应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并尽早行激素周期治疗,有利于促排卵治疗成功,HMG/HCG和GnRHa/HMG/HCG这两种促排卵方案均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孕激素治疗晚期的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约有1/3的病例可获明显缓解。对于那些激素依赖的腺癌单用孕激素治疗的平均缓解期是1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3年。高度分化的肿瘤以及转移局限于肺部的,通常预后最好。年轻患者效果也较好。既使对有些病例的预后初步看来还很难十分肯定,但用低剂量孕激素治疗者的效果往往好。阴道激情素涂片可能是另外对孕激素治疗反应的指征。但不管雌酮和雌二醇的水平如何似乎对预后无关。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似乎是使之分化、成熟并且分泌,最后使细胞萎缩。孕激素要行使其作用必需存在有特异的细胞浆孕激素受体蛋白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有约25%的患者发生于绝经前,其中40岁以下患者占3%~14%。然而,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手术疗法使年轻患者失去了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为了满足年轻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强烈愿望,长期应用大剂量孕激素的保守疗法成为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但是部分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出现孕激素拮抗现象,降低了激素治疗的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及增敏机制,对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以及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机制及其增敏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