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 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hinese stroke seale,CSS)。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500ml加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CS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第21 天水肿面积由(4.3±O.6)cm2变为(2.8±0.7)cm2,血肿体积由(19±5)ml变为(6±6)ml,CSS由(22±9)变为(9± 7)。对照组第21天水肿面积由(4.5±O.7)cm2变为(3.2±0.6)cm2,血肿体积由(20±5)ml变为(11±7)ml,CSS由 (23±8)变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2.
逢锦峰  赵长福  祁海文 《吉林医学》2010,31(17):2568-256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大小及其周围水肿消退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脑出血后7~14d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血栓通注射液45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治疗,1次/d静点,疗程为14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与头颅CT复查。结果:第28天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评分为(5.03±1.7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1.68)分(P<0.05)。头颅CT观察示血吸收及水肿消退为(2.46±1.51)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9±2.86)ml(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微循环改善有一定疗效,能促进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索对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治疗组于治疗后7d血肿体积开始缩小,对照组于治疗14d才开始缩小,治疗后14、21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下降,对照组于治疗后14d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4、21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肿体积的减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呈正相关性(r=0.829,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灯盏花素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液治疗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4周后比较给药前后CT、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t-PA、PAI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治疗后治疗组CT显示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积分、t-PA、PAI等参数分别为(12.67±6.86)ml、(9.52±7.50)ml、(1.22±0.41)μ·ml~(-1)、(12.48±1.84)μ·ml~(-1)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变(p<0.05);以上各参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灯盏细辛注射液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及脑水肿的消除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早期采用灯盏细辛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6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观察组 6 2例 ,对照组 6 1例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观察组早期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 ,并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1.9% )和显效率 (72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82 .0 %和 4 9.2 % ,P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好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出血恢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加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4天,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量表及头颅CT对临床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评分为(3.19±1.63)分,而对照组为(6.78±1.99)分;治疗组头颇CT观察血肿吸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血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IN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诊断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患者110例,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外科学》第八版给予规范处理.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时间为3周.治疗前、后,罗氏AU6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INF-a)水平,治疗前、后,颅脑CT动态检查脑内血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外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血浆FIB[(1.79±0.36)g/L比(2.37±0.35)g/L,t=2.983]水平升高、PT[(23.90±3.18)S比(17.65±1.20)S,t=2.754]、APTT[(47.60±5.38)pg/ml比(34.21±4.39)pg/ml,t=2.351]水平下降,血清中IL-6[(56.80±12.35)pg/ml比(22.49±4.16)pg/ml,t=3.286]、INF-a[(57.93±13.18)pg/ml比(21.99±4.32)pg/ml,t=2.663]水平下降,对照组患者血浆FIB[(1.83±0.47)g/L比(2.01±0.24)g/L,t=2.762]水平升高、PT[(24.68±3.80)S比(20.99±1.31)S,t=2.540]、APTT[(48.96±5.48)pg/ml比(39.80±5.03)pg/ml,t=2.650]水平下降,血清中IL-6[(57.93±10.75)pg/ml比(32.96±9.88)pg/ml,t=2.673]、INF-a[(58.05±12.10)pg/ml比(29.68±5.39)pg/ml,t=2.702]水平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26.65±4.74)cm3比(11.09±2.37)cm3,t=2.805]、脑水肿体积[(22.80±6.53)cm3比(8.70±1.36)cm3,t=2.803],对照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27.09±4.65)cm3比(19.34±2.71)cm3,t=2.231]、脑水肿体积[(23.59±6.81)cm3比(12.76±2.53)cm3,t=2.993],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下调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纠正凝血机制紊乱,促进脑内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术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术组40例,保守组38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及甘露醇用量,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微创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7 d,血肿清除时间1~5 d,甘露醇用量200~3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87±0.99)改善为(9.21±0.01);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4~15 d,血肿清除时间18~30 d,甘露醇用量1 250~1 5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39.15±1.25)改善为(24.15±0.5).2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甘露醇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甘露醇用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 (40例 ) ,用灯盏花素注射液 2 0ml,静滴每日 1次 ,共 2周 ;对照组 (40例 ) ,丹参 16ml,静滴每日 1次 ,共 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 (85 % )高于对照组 (6 7.5 % ) ,P <0 .0 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且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出血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13±3.5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2.11±4.93分;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06±4.8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0.85±8.1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肿体积7.42±2.73cm3,血肿+水肿带体积8.71±3.51cm3;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10.73±5.87cm3,血肿+水肿带体积19.54±7.47cm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比灵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疗效可靠,能够有效保护脑神经元,减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